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反包倒租”开启增收新模式

日期:2015-03-02 17:39 作者:徐顺东 文白毅 杨 来 来源:广西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2014年,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人均收入达到1.3366万元,是2012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后,连续两年超过20%的增长。希望小镇人均水田不足1亩,在欠发达、后发展的革命老区,靠种养,收入突破万元已属不易。

  突破万元,仍持续增收,路径在哪里?2月27日,记者深入小镇,边走边看。

  中午时分的小镇里,放工回来的农民、老人闲适地喝茶聊天,不远处的小番茄产业园,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去年,我们家4口人得10万元。还是少了点,今年继续搞‘反包倒租’,争取再多搞点。”大榕树下,村民农玉姑说。“反包倒租”,听起来有些生僻。

  陪同记者采访的华润五丰(百色)农业产业基地销售总监叶俊说:“小镇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后,还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奥秘就在这里。”

  2009年,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建成,作为华润集团在广西帮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个希望小镇,也是央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战略,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点。华润集团专门让下属华润五丰流转小镇农民的土地,采取“超市+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养模式发展生产,让农民有“地租+务工收入+分红”3份收入。

  “一定时期内,农民的收入波动不是特别大,一万元基本到顶了。我们就想出了‘反包倒租’。”叶俊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反包倒租”,即公司流转了农民的土地后,制定好种植规划和一整套标准化管理模式,让农民根据能力重新向公司承包一定的面积,按要求实施具体的日常管理,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比按天或者按月更高的管理费。“当然,能够推行‘反包倒租’,必须有两个大前提:一是保证技术支撑;二是农民的参与激情已被激发。”叶俊说。

  记者随机走访,有胆量吃“反包倒租”螃蟹的,确实都是已经掌握了技术的农民。村民韦锡山将自家的6.6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后,一直跟随华润五丰搞生产、学技术,如今已经是种植小番茄的技术能手。2013年,他与公司“反包倒租”80亩的土地种植小番茄,一季小番茄就获得了11万元收入。

  据了解,华润五丰(百色)在右江区的农业产业基地越做越大,掌握了技术的农民还走出了希望小镇村庄,“反包倒租”到别的乡镇,自己还做上了老板。

  “开展‘公司+基地+农户’培训了农民,如今的‘反包倒租’激发了农民真正的参与激情。从目前来看,这套模式行之有效。”右江区分管农业的负责人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