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联系靖远县的168个省市县乡帮扶单位和5872名干部,深入全县174个行政村6660户贫困户,心系百姓,与民结对,摸村情,查民情,出点子,找路子,送技术,送农资,解民忧,济民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共同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篇章。
在双联行动中,靖远县认真落实“八个全覆盖”,切实履行“五件实事”。2014年,全县共发放双联惠农贷款8510万元、妇女小额贷款8000万元、牛羊蔬菜贷款2.74亿元;组织开展“访百村、进万家、送温暖、献爱心”主题慰问活动,先后慰问困难群众1396户4981人,发放慰问金41.1万元、棉衣915件、棉被600余套、面粉7213袋,义务为农民书写春联1000余副;去年春耕期间,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共为群众送去籽种1260公斤、化肥1.84万袋、农机具207台(套);县农口部门多方协调,调进农资3116万公斤;积极解决联系户上学、看病、养老等问题,共投入资金9158万元,为群众兴办实事881件,受益人口125017人。
帮办实事 解决吃水行路困难
行路难、吃水难,是困扰乌兰镇烟洞村几代人的老大难问题。双联行动开展后,烟洞村成了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傅传玉的联系点,傅政委紧紧抓住“筑路引水”这个着力点,重点解决烟洞村行路难、吃水难问题。
2013年7月3日,是烟洞村村民最难忘的日子,烟洞村安全饮水及砂田补灌工程建成通水,切实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安全和4000亩砂田灌溉需求。
同烟洞村一样,刘川乡张滩村也借着双联行动“及时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道路硬化了,还安装了路灯,文化广场上跳舞的人也多了,村容村貌一天一个样!”张滩村村民金梁高兴地告诉记者。
双联行动中,金梁依靠帮扶单位和干部协调解决的水泥、砖瓦和5万元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建起了96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目前羊只存栏达到100多只。此外,在帮扶干部的规划下,他调整了传统种植模式,在原有的12亩地上种起了洋芋、西红柿、洋葱等经济作物,家庭收入翻了一番。
改善条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干部进村入户后,乡村的道路平了,村民的房子新了,文化广场热闹了……靖远县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双联行动的重点任务,着力抓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土地开发、移民搬迁等项目,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坚实保障。
省商务厅和省经济合作局共同为石门乡基础条件改善、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销售等献计出力。先后筹措资金520万元,实施了家政服务、农贸市场建设等六位一体的双联推进计划。投资350万元在小口村河对坡开发整理土地1000亩;筹资100多万元用于联系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维修、抗旱救灾等工作;投资165万元在石门村、小口村建设村级阵地;投资54万元在茨滩村建起了文化广场。白银市国土局为永新乡平整土地1.5万亩;白银市发改委为高湾乡争取各类项目13个,累计下达建设资金1154万元。
培育产业 增强农户“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靖远县更加注重扶业扶志扶思想,促进“造血”、“输血”功能并重,各联系部门坚持发挥职能优势,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靖远县建立特困户种植养殖帮扶机制,激励扶持群众发展枸杞、大枣等经济作物和中药材、蔬菜、畜牧等特色种养业。同时,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广泛进行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新增蔬菜种植面积3.08万亩,发展特色林果面积5.2万亩,新改扩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58500亩,推广中药材种植2150亩;帮助建设农家乐14家,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4家,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