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东莞道滘将打造"1+N"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日期:2015-01-20 16:39 作者: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东莞市道滘镇总面积仅54平方公里,其中还有大量农保地和水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工业建设,东莞市道滘镇可进行工商业开发的土地资源迅速“见底”。未来发展转型怎么走,一直是困扰道滘镇的难题。

  随着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将打造都市农业作为重要规划发展方向,东莞市道滘镇也计划将以都市农业为核心的旅游业作为未来该镇继食品产业之后的新支柱产业。

  日前,东莞市道滘镇委书记杨礼权提出了“1+N”都市农业模式,借助这一契机实现道滘经济的转型和加速。

  发展都市农业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并非是一条轻松的道路。但对于工业可开发土地不多,却拥有大量农保地的道滘镇而言,都市农业无疑是该镇未来可供发掘的重要“金矿”。

  按照东莞市道滘镇的计划,该镇发展都市农业将按照治水、造景、转型、招商这四个步骤进行。道滘镇的具体做法是将济丰农业产业园作为“1+N”的“1”,而将其他相关的都市农业项目作为“N”,在完成了多个点的布局之后,再将这些分散的“N”串联在一起,形成更具优势的都市农业旅游路线。

  发展都市农业是东莞市道滘的现实选择

  “我们正在加快完成‘三通一平’工作,春节前争取修好门楼并亮灯。”东莞市龙洲湾都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汉东告诉记者,他投资的龙洲湾都市农业园去年11月动工后,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近日刚斥资购买70多万元的黄蜡石、太湖石和200多万元的果树也已运到了工地。

  借水乡发展都市农业的契机,与龙洲湾都市农业园相仿,东莞市道滘镇有多个农业园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2014年,东莞市道滘镇农业用地面积达15644.58亩,其中耕地面积7674.53亩,鱼塘面积7845.05亩。全镇农业总产值2.1766亿元,仅占GDP的3.36%,并呈下降趋势。2013年,道滘镇只有2945人从事农业牧渔业,占全镇人口的5.2%,并呈下降趋势。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总值所占GDP比例越来越少,总体收益较低,参与农业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少。

  为提高农地的产业效益,东莞市道滘镇先后规划建设小河村济丰农业产业园和九曲村浦鱼沙绿博农业生态园。随后又出台了《道滘镇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方案》,提出四条农业特色村建设,包括小河、大岭丫花卉种植特色村,蔡白、大鱼沙蔬菜种植特色村。

  为推进农业农地集约化发展,东莞市道滘镇同年还出台了《道滘镇农地统筹统租工作方案》,将各村农地由镇属公司全面统筹统租,然后再发包给大企业、种植大户集中发展都市农业。

  在2014年的东莞市道滘镇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工作会议上,《道滘镇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工作方案》出台,明确了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和集约利用方向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优化美化城乡投资环境。

  东莞市道滘镇的战略制定依据是,镇内农保区和生态绿地较多,要盘活现有农业土地资源,发展都市农业正是一个有效的措施。该镇计划通过农业园区和农业项目建设,逐步将该镇农业发展成独具明显岭南水乡特色、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生态休闲功能良好、产业结合紧密、市场机制完善的现代都市农业。

  “1+N”模式力争三年见成效

  在东莞市道滘大岭丫村有一个南瓜长廊,一到夏季,南瓜藤郁郁葱葱,向长廊架上攀爬,美不胜收,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南瓜长廊是大岭丫村水岸枫林景观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景观区占地1000亩,在思贤河两侧种植了大量秋枫树,营造出美丽的一河两岸景观。

  秋枫树生长得郁郁葱葱,新修的大岭丫村绿道不时有散步的游人走过。一方面,大岭丫村加大治水力度,尤其是通过截污管道治理当地的生活污水,一方面通过在河道两边种植水生植物,提升水质。随着当地的环境不断改善,大岭丫村提出,将选择一片农保地,把土地切分后租给都市游客种菜,尝试开心农场模式。

  大岭丫村水岸枫林景观区正是东莞市道滘都市农业“1+N”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发展都市农业上,道滘镇拟开展“1+N”都市农业发展模式:“1”即济丰农业产业园,作为该镇都市农业发展龙头;“N”指镇内其他都市农业特色发展区域,包括大岭丫水岸枫林景观、大罗沙村水松巷农田公园、蔡白村上口组黑皮冬瓜种植区等。

  “N”作为一个滚动项目,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推进。“N”可以调整变动,一些好的项目将加入,一些建设难度大,长期没有进展的项目将退出。

  同时,为确保项目建成,东莞市道滘镇将每个项目均落到相应的责任单位,具体负责实施项目建设。

  东莞市道滘镇表示,计划用3年时间,将“1+N”的农业项目基本建成,使该镇都市农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平台园区化、经营集约化、产业特色化、生产科技化、产品品牌化、形态休闲化。

  东莞市道滘镇目前已完成农地统筹面积达4470.7亩,计划2015年上半年完成新增农地统筹面积达1945.2亩(其中,闸口村沉洲684.8亩,南城村沉洲780.5亩,南城村滨涌218.9亩,九曲村祠堂洲、官朗洲及涡口合计261亩)。

  按照《道滘镇推进农业招商工作方案》的安排,东莞市道滘镇将在2年内将新增20个都市农业项目。

  以都市农业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

  “我们希望更多的城市人能到道滘来体验都市农业。”杨礼权说,东莞市道滘镇在吸引游客体验都市农业的同时,需要不断对农业园区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改善和优化,让城市的游客在这里不但能获得健康的农作物,还能享受到丰收的精神喜悦。

  杨礼权认为,不同的游客对于都市农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在“1+N”的规划中,“N”就代表了留给市场的空间。未来道滘希望投资不同的项目,吸引不同爱好的游客来道滘体验都市农业。道滘还准备在今年启动百里水岸生态长廊的建设,以长廊为“玉带”,串联起沿线一颗颗农业园区的“珍珠”,最终形成优质的旅游线路。

  “该生态长廊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初见雏形。”杨礼权说,这条长廊沿线将设立休闲馆舍、农家乐、购物点等设施,游客可以走陆路,也可以乘游船。

  根据东莞市道滘镇的发展定位,除了将食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外,道滘也计划把旅游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因此,东莞市道滘将对全镇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例如,通过美食节等节庆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旅游企业在道滘投资。

  杨礼权认为,东莞市道滘的旅游产业未来不仅限于都市农业,而是将在产业链条上继续拓展,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例如,可以结合道滘美食节、道滘食品企业、道滘手信街等资源,发掘工业旅游潜力,丰富镇内旅游元素。另外,道滘是中国曲艺之乡,可以整合更多的旅游资源,形成旅游路线进行推广。最终,在道滘都市农业的基础上,把道滘旅游产业将成为品美食、赏美景、重教育、乐体验的幸福导向型产业。

  访谈

  东莞市道滘镇委书记杨礼权:

  打破眼前利益、从全局角度 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东莞市道滘镇素来以发达的食品产业著称,同时又是水乡核心镇区中最靠近市区的镇。那么,东莞市道滘镇在发展都市农业中具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困难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道滘镇委书记杨礼权。

  南方日报: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十镇一港”的发展规划中,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这个背景下,您认为道滘发展都市农业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杨礼权:东莞市道滘镇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利用这一优势发展都市农业,能让道滘居民和游客享受农业生态景观,体验观光旅游亮点。同时,道滘靠近东莞市区,临近高速路出口,交通发达。都市人来道滘体验都市农业非常方便。

  南方日报:道滘发展都市农业将给本地居民带来哪些好处?

  杨礼权: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建设主要是将传统农业推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富民、利民的目的。这与东莞市道滘镇发展都市农业的目的是一致的。第一,发展都市农业能够改善道滘居民的居住环境。如大罗沙村不但对街道进行改造,还设置了占地150亩的大罗沙湿地公园;大岭丫村则建设了“水岸枫林”的优美环境。第二,农民能从中获得直接的利益,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带动当地的农地、出租屋、店铺等资产的租赁收益增长。第四,让更多外地游客来到道滘,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步伐。

  南方日报:东莞市道滘在推动都市农业工作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

  杨礼权:前途是很光明的,但是道路难免曲折。第一,在农地统筹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尤其是许多村民对统筹土地的年限有顾虑。但在沟通之后,村民也逐渐增强了信心,土地统筹的年限也增加到15年至20年。我们相信,只要将现在已经统筹的农地做出亮点,让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未来土地统筹工作一定会得到村民更大的支持。第二,在农业投入方面,还需要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第三,道滘都市农业需要不断开拓市场,赢得游客的青睐。为此,需要全镇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囿于眼前利益,从全局角度来推动都市农业发展。

  逐个看

  “1+N”特色项目

  济丰农业产业园

  位于小河村,为东莞市级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427.77亩,定位为花卉种植、水产养殖、都市休闲、观光科普的生态农业园,是道滘镇重点工程项目。

  该园区建成标准鱼塘544亩,投放草鱼、大头鱼、鲮鱼、扁鱼、黄骨鱼等鱼种上亿尾;标准农田360亩,种植秋枫、樟木、黄花梨等苗木60多亩。

  龙洲湾都市农业园

  规划用地318.3亩,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将打造为开心农场、观赏蔬菜大棚等休闲旅游区域,让市民在这里体验都市农夫的生活。

  按照规划,该农业园预计投资8000万元,其中75%将用于种植培育科技的引进和实施。预计到2016年12月完成硬件建设。该农业园投用后,将带动超过200人就业和当地农业技术提升,强化道滘的都市农业特色。

  小河村大皖涌花卉苗木种植区

  小河村大皖涌630亩标准农田,建设花卉亩木生产基地,同时配套建设群众休闲设施,设置观景台,方便群众休闲观光。该园区定位为花卉苗木种植休闲观光区。

  抢先看

  东莞市道滘都市农业旅游规划路线

  东莞市道滘镇结合各都市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和产品特色,初步谋划部署四条旅游路线。

  路线1:

  港口大道进入龙洲湾都市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示范点),再到蔡白村上口组黑皮冬瓜种植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体验水乡特色美食),再到大岭丫水岸枫林景观项目(休闲采摘、游船、住宿)。

  路线2:

  济丰农业产业园(参观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业展示中心、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体验特色美食),再到小河村大皖涌花卉苗木种植区(参观苗木),最后到大罗沙村水松巷农田公园和湿地公园弹涂鱼保育基地(休闲农业示范点,体验QQ农场现场采摘乐趣和特色美食,特色村住宿)。

  路线3:

  水乡大道到九曲村浦鱼沙湿地公园区(休闲农业示范点参观,体验休闲垂钓),北永村马洲额头鱼塘养殖区(参观特色农业养殖示范基地),再到九曲特色村住宿。

  路线4:

  沿江高速到沉洲渔业养殖和观光基地(体验休闲垂钓、参观特色渔业养殖),再到九曲特色村住宿。

  大罗沙农田改造受追捧租金年收益翻倍增加

  案例1

  近几天,趁着枯水期,大罗沙村将河涌的水放干进行清淤。河涌一旁的大罗沙村水松巷农田公园项目是东莞市道滘镇农地统筹示范项目之一。该农田公园内环境优美,设有凉亭等设施。田间小路都铺上一层水泥,路边设置了欧式风情的路牌,颇为美观。难以想象的是,就在不久前,这个农田公园所在之处还分布着几个臭气熏天的养猪场。

  大罗沙水松巷位于大罗沙村粤晖路旁,统筹整合了村内50亩耕地资源。目前规划建设有“优质水稻种植区”、“草莓种植区”、“火龙果种植区”、“玉米种植区”、“四季特色菜园”等五个园区,未来还将逐步增加“农耕文化园”和“农业科普园”功能区,打造成一个汇聚观光休闲、科普旅游、健康养生特色的农业观光公园。

  虽然都市农业区尚未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因为优美的环境,已经经常有附近的居民晚饭后过来散步。

  该农田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当地村民一亩土地一年只能收到1800元租金,但通过改造和发展都市农业之后,租金收入可以轻松达到3500元每亩。未来,这个农田公园的土地将以2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单元,每个单元以1200元每年的价格租给游客。在租户没空打理田地时,可以雇佣当地村民代为打理。当地村民帮忙打理农地的收入每天超过100元。

  得知这个消息后,大罗沙村附近的东鹏特饮、五芳斋等企业负责人已经抛出“绣球”,有意提前预订一片农地,作为员工福利让员工前去休闲体验。

  黑皮冬瓜不愁卖村民囤货获利丰

  案例2

  最近几天,几个来自辽宁、山东的商人在东莞市道滘镇的旅店住下了。他们是来收购道滘蔡白村上口组黑皮冬瓜的。虽然他们开出每斤冬瓜高于市价两毛的收购价,仍然被上口组合作社婉拒。走进道滘蔡白村上口组,刚刚建好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宽敞整洁,旁边新修的停车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上口组因盛产优质黑皮冬瓜著称,但更加有趣的是,村民们没有各自为政,而是通过合作社将农户的冬瓜囤积至价格高位卖出,从而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

  蔡白村上口组组长刘树标说,一年种植两造冬瓜和一造白菜。其中,当地小有名气的黑皮冬瓜大量种植也已经有30年的历史。

  上口组冬瓜亩产约1.2万斤。平均每个冬瓜重量达到25斤。据悉,当地的冬瓜形状漂亮、品质好、瓜皮偏黑。因为瓜肉结实,非常耐存放,长途运输损耗较少。刘树标自豪地说,该村总结多年的经验发现,其他地方的冬瓜经过长途运输到达东北之后,损耗往往达到10%,但上口组的冬瓜仅有2%。因此比起周边其他地区种植的同类冬瓜,上口组的黑皮冬瓜平均每斤要贵上两毛钱。

  远销收益更有保障,因此上口组的黑皮冬瓜主要销往山东、上海、东三省等地。另外,冬瓜收成后村民们都舍不得卖,全部用特别的方法储存起来,等到北方天寒降雨时,冬瓜收购价涨到8毛一斤时才卖给收购商。春节前后的最高价位甚至能卖到1.1元一斤。

  因为种植冬瓜的收入不错,该组所有的600亩农地都由本村人种植。刘树标透露,未来上口组还将发展多种经营和观光农业项目。蔡白村上口组黑皮冬瓜种植项目也被东莞市道滘列入重点发展的都市农业项目之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