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平谷区:与果农同作息的农技员们

日期:2015-01-20 14:42 作者:李永明 来源:京郊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新年伊始,平谷区的果农开始盘点过去一年来的收成。去年,全区果品产量连续24年位居京郊之首,总产量达3.47亿公斤,总收入16.79亿元。其中,大桃产量为2.87亿公斤,收入14.62亿元;全区15万果农人均果品收入1.12万元,比上年增加900元。

  果品丰收,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区果品办公室的广大科技人员常年与果农近距离接触,进行技术示范,答疑解惑,为果农致富增收播撒着辛勤的汗水,被果农们誉为“科技财神”。

  ■为民服务无缝隙

  近年来,平谷区果品办公室不断创新服务方法,实现无缝隙为果农服务。

  “面对面”访。零距离为果农服务,每位技术人员直接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只要果农有需求,随时上门服务,成为果农的“全天候”技术员。

  “手把手”教。在技术培训上,技术人员做到与果农零距离接触,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每年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1000期以上,培训果农10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发送手机短信3万余条。去年,为发展高密植园,他们先后组织科技示范户和果农1万多人次到山东庄镇鱼子山村王占友高密植苹果园等地参观学习。

  “心贴心”帮。技术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果农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征集到的问题,研究制订方案,然后入村、入户实地答疑解惑。

  “优中优”选。去年,技术人员把区内具有前瞻性、市场竞争力强的30多个优新品种向全区广大果农进行推荐。

  ■技术创新增效益

  平谷区果品办公室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区果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争取市级资金1.3亿元,实施高效现代化果品产业园区和高效高密植现代化果园建设,以及大桃品种结构调整等重点工程项目。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果品产业发展经营体制,创新了峪口镇西营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果农”的经营机制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的管理模式。

  在果园管理上,区果品办特别注意加大对低产园的改造力度,对果园进行隔株间伐,推广大树落头等技术,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问题。去年,针对果农反映大桃销售将面临困难的问题,区果品办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出台了贷款贴息、商超精品桃销售奖励、产地集散市场服务管理奖励和商超店面租赁奖励四项惠农政策。全区大桃实现了顺畅销售,平均销售价格在每公斤6元左右。

  ■无悔奉献在山乡

  平谷区果品办公室成立20多年来,把果农的作息时间当作自己的作息时间,早出晚归,上山下滩,进农户、入果园,坚持常年深入生产第一线,把调研搞到果园,把科技引入果园。

  现任果办主任、高级农艺师李福芝,作为专家团队领头人,曾在果品办工作11年,经历了平谷大桃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全过程。2011年,已是区农委主任的她兼任果品办主任后,全身心投入到果品事业发展和果农致富上。去年春天,黑斑病菌再次肆虐,这是桃树顽疾,稍一疏忽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李福芝和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杜相堂轮番带队,六天五宿下到各村组织联防,阻击、围剿黑斑病菌,保住了全年的收成。

  去年8月的一天,总工程师张文忠接到王辛庄镇熊耳营村一位果农打来的电话,说他家同一棵树结的桃子品种跟前一年的不一样。虽然张文忠不是这个包片的技术员,但他没有犹豫,开上自己的车就去了这位果农的果园。年轻的果树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喻永强的手机里储存着600多位果农的电话,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为果农服务,几乎成了果农的专线。包片技术员、农艺师刘香芝和其他包片技术员放弃所有节假日,对5个乡镇的64个村逐村培训、逐村送药、逐人发放打药方法提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