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村里有多少亩田、多少人在搞副业、多少个困难户、有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最欢迎什么样的干部……对于这一大堆数字,长岭县长岭镇党委书记张维军如数家珍,对各村组的情况一清二楚。在长岭镇,不只张维军,每个干部都对自己包保的“片区”了如指掌。镇里的干部能够长年与农民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农民疾苦,帮助解决燃眉之急,百姓得到了实惠,对干部的满意度也由几年前的80%上升到现在的95%。
村务公开打开一扇通向群众的窗
长岭镇实行村务公开,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村上的事,我们自己说了算了,能做主了。”在村务公开上,尤其是重大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长岭镇一点都不马虎,完全走程序化。他们在推行村务公开的同时,积极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使百姓在方便中得到实惠。
长岭镇实行“村账镇管”制度,并在各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小组,建立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对较大支出和各种票据实行“三审一批”制度,即村两查、村务监督小组、镇农经站三层审核,镇主管领导审批,基本做到了账目清楚、支出合理。经过实践,该镇村级财务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村账镇管为主体、村财镇审和自我管理为辅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新机制,全镇19个村级组织已全部实行了村账镇管。
自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以来,长岭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健全了领导机构,组织了学习培训,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各村委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政务和村务公开,目前全镇19个村委会已全部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每年同班子成员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在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土地调整或转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镇党委、纪委通过强化“三重”监督,对各站、办、所和村党支部的权力进行了有效制约。
严格执行“村财民理镇监管”制度,大力推行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各村执行民主决策制度情况,着力抓好对“一把手”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重点的监督。同时,严格执行村干部在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述职述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小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党务公开工作,真正使人民群众参与管理集体事务。进一步落实各项党内组织生活会,切实抓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设立党风廉政监督岗,明确职能职责,引导普通党员对村两委实行监督。
“以前捂得太严了,让大家猜,结果越猜事越多,问题就出来了。还有村上那些烂账,实在让人头疼。有句话叫先烂账后烂人。现在,通过公开,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村干部李万才对记者说。
廉政不怠政为百姓搭建致富平台
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让干群关系逐步和谐。村民上访告状的少了,干部想事干事的多了。“廉政不是受穷,是创业,是干事业,是真正为老百姓谋福祉。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村里没有好的带头人,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希望。”张维军说。经过两年的民主选举和组织推荐,19个行政村都配上了让村民满意的村官。
这些村官作风正派、思想解放,想方设法为农民搭建致富的平台。村干部作风转变了,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打井、修沼气池、买农资、为蔬菜水果找销路、挑选好政策……如今,镇干部骑辆单车下村,揣个本本入户,挽起裤腿下田,坐在田坎论事,进村狗不叫,出户狗相随,这已成为各个村屯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二号村党支部书记孙广志虽然是老支部书记,可是他思想超前,很有致富头脑,在民主选举中,他以高票再次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不久,他根据本村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将红日禽业中的种鸡引进来,组织全村发展养鸡产业,并建立基地。由于养鸡既包种鸡又包销路,农民觉得心里有底,80%的村民都参与进来。如今,仅此一项农户年均收入就达2万元。
2014年,长岭镇南门外村一些农户蔬果销售渠道不畅,得知这一情况后,村里组织干部和农技人员组成帮扶小组,为农户找市场、联系商户、拓展水果销路,并了解到群众粮食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及时组织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粮食生产奖励政策,使全村村民从“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同时,村干部还组织无公害大葱技术辅导员分别深入各村屯,向种植大葱农户发放技术辅导资料200多份,并手把手地教技术,终于成功帮助村民群众打开了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