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北京市430个低收入村六年内“脱低”

日期:2014-10-14 13:49 作者:杨旗 来源:京郊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到2020年,本市农村经济薄弱地区的430个低收入村将全部达到“脱低”标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3年翻一番,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昨天(13日),市农委出台《北京市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发展农村产业、建设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提高社保等方式,缩短区域内农民收入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

  据市农委介绍,人均纯收入低于7750元的农户为低收入农户,60%以上农户为低收入农户的行政村为低收入村,低收入村占到30%的乡镇为经济薄弱乡镇。《规划》涉及的区域包括门头沟、房山、昌平、怀柔、密云、顺义、延庆7个郊区县,包括40个乡镇、852个行政村;其中低收入村有430个,主要集中在山区,受人力资本薄弱、文化素质偏低、区位资源禀赋薄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民就业机会少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

  根据《规划》,这些区域今后将围绕首都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特色果业、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建成首都特色农副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100个集生产、示范、科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重点打造门头沟斋堂、房山十渡、平谷大华山等特色旅游镇,使三星级以上民俗村、民俗户分别达到60个、7000户左右,创建20个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营业务的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今后,本市还将提升规划区内低收入农户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养老、医疗、低保等制度的城乡一体化。明年,本市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提高低收入家庭救助水平;发展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内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公共财政、金融服务、人才保障、精准帮扶等政策支持上,解决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的最迫切问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