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西部的镇赉县一片盐碱地上,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的孟庆伟一呆就是2年,在他和工程队同事的努力下,480公顷盐碱地变成了设施齐全的水田,清澈的嫩江水让几公顷试验田丰收在望。
“2000万元的投资,让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粮田,过不了几年这里就是鱼米之乡。”孟庆伟说。作为项目区的负责人,孟庆伟从2013年开始,就在这片盐碱地上进行平整、修渠、铺路工作,“这里都是用嫩江水灌溉的水田,经过几年的土壤改良,重度盐碱地都能变成中高产粮田。”
孟庆伟所在的项目区位于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自治乡,“哈吐气”蒙语的意思就是“坚硬的盐碱地”。经过土地开发整理,镇赉县将新增耕地57.38万亩,水田面积将达到170万亩,成为全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近年来,水田产量已从最初的亩产780斤递增到去年的1200多斤。仅粮食生产一项,全县粮食产量将达到30亿斤,每年可向国家贡献粮食27亿斤。
同时,吉林丰盛米业、辽宁五丰集团、大连毅腾集团等粮食深加工企业承包经营新增土地18.3万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管理+基金抵押+金融投入+政府扶持”的方式,进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让农业生产在自身链条的延伸下实现工业化,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据介绍,在吉林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的白城市、松原市,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是吉林省最具农业发展潜力的地区,该地区有未利用地近1100万亩,占全省未利用地一半以上,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目前少有的一块可集中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但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土地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利用,限制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增加。
2008年,吉林省政府决定,依靠引嫩(江)入白(城)、大安灌区、哈达山水利枢纽三项水利工程,同步实施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设。这一项目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58万亩,新增耕地(开垦水田)2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03万亩。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开辟了这个省水稻种植的第三板块——西部松嫩平原板块,光热资源充足,土质多为偏碱性黑油土,水土PH值均大于7,大米属于弱碱性健康食品。“新增耕地产出的粮食完全是可调出的商品粮,这个地区将成为吉林省重要粮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