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新平农业的新活力——土地流转为“资本进山”开道

日期:2014-08-22 14:54 作者:刘流 肖志雄 田家鸿 来源:云南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新平多泰果品有限公司基地

  一场加快土地流转,为“资本进山”开辟“绿色通道”的“大农业”投资热,正在新平彝乡傣寨热火朝天的展开。

  一场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为主体,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飞跃、大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正在新平莽莽群山悄然进行。

  “热钱涌新平,跑马圈山头”。外商进山,商谈土地流转事宜是热门话题,要推进平甸乡万亩柑橘、老厂乡万亩葡萄、新化乡万亩蔬菜建设,走规模化、庄园化、品牌化路子。而在全县已开工的18个重大项目建设中,蔬菜、冰糖橙、火龙果、西柚种植加工项目就有6个。

  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13万亩。土地流转极大地改善了新平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发展粮食、烤烟、畜牧、蔗糖、蔬菜、柑橘、茶药等八大产业,实现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品牌化经营开辟了广阔空间。

  把资本农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织方式、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把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现代流通方式与现代管理方式植入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新平加快土地流转,为“资本进山”开道。

  引导土地流转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

  近年来,新平县委、县政府把土地流转作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集中连片、政策保障”的原则,积极搭建流转平台,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使广大山区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新平县认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客观要求。为破解土地制约难题,2008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经过5年多积极探索,闯出了一条符合新平实际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之路。全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13万亩,涉及农户12416户。在流转面积中,100亩以上的规模流转面积9.99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76.85%,其中:流入企业的6.7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2%;流入专业大户的5.8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5%;流入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3800亩,占流转面积的3%。企业和专业大户已成为新平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

  2008年,县委、县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出台后,新平县乡两级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在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上做足了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外出打工农民自愿将无力经营或无法专心经营的土地及时流转出去,改变了山区土地闲置、撂荒或广种薄收,土地产出效益低下的状况;另一方面使外来企业、专业大户和本地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各类经营主体能及时获得相应的土地,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人地矛盾,不仅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外出打工机会,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农业投资机会,吸纳了更多的资金和各种社会发展要素参与到农业经营中。实施山地改造,加大设施农业投入,通路、通水、通电,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去年以来,金泰果品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在新平漠沙镇、嘎洒镇、水塘镇“圈地”7200亩,扩建生产基地;新平天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增1550亩香蕉种植面积,使基地种植规模达到4380亩,建立无伤果采收索道,标准化采收加工车间,实施标准化节水喷灌措施;玉溪市甜馨食品有限公司在漠沙镇大曼线村“划地”3000亩,建云南猫哆哩酸角种植园,项目前期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土地流转费400万元,引水工程及微型喷灌系统建设1200万元,坡改地工程440万元……新平土地财富效应的释放,驱动土地流转加速,为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和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漠沙镇是新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大镇,截至今年一季度,全镇土地流转规模达61331亩,全镇50亩以上规模流转土地51456亩,占83%,1000亩以上特大连片经营的有19011亩,占30%,涉及农户5193户,人口21870人。按照漠沙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中心给农民算的土地流转“收益账”,仅今年一季度全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07亩,合同总价就达876万元。摆脱土地束缚常年外出打工8005人,每年工资性收入超过8000万元。

  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传统农业现代化

  夏日的新平,热浪袭人。嘎洒镇“云南特行果业”果园里,荔枝飘香低热河谷,“妃子笑”迷人绿色枝头。而在建兴乡冷凉山区洋坪,则是一派田园风光,漫山的玫瑰花地给这片贫瘠的土地涂上一抹亮色。2008年,昆明格瑞斯花卉有限公司租用洋坪村民小组2000亩土地种植玫瑰花,投资1400万元开发种植基地1400多亩,种植大马士革玫瑰,建设基地用房和基地灌溉水池、配套管网和玫瑰花加工厂。这一花一果,正是新平县扶持龙头企业彩色缩影,飘香事例。

  近年来,新平县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始终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经过努力,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从少到多、由弱到强,对产业化发展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有14家,其中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云南特行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资产达7.7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利税总额4237.34万元,年加工农产品原料7.53万吨。

  截至2013年底,农业企业带动全县12个乡镇(街道)58637户,实现户均增收3521元;企业投资建设自有基地2.16万亩,带动基地10.24万亩。企业主要以合同订单的形式带动农户,以提供贴息的生产物资、技术培训以及农产品收购等方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冰糖橙基地规模达1万亩以上,其中挂果面积2800亩,带动周边金厂、邦迈等村群众种植面积达3700亩。去年企业冰糖橙产量1.16万吨,产值1.2亿元。今年,公司已在新平县桂山工业园区建设日处理能力150吨的选果厂和处理1万吨原料的果汁厂。

  云南特行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广东引进“妃子笑”、“带绿”等优质荔枝品种,建成省内规模最大的千亩连片种植基地,带动嘎洒镇平田、磨刀、平寨等村寨种植荔枝700多亩。“特行果业”利用其云南省名牌农产品“妃子笑”吸引眼球,依托荔枝园将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旅游业结合起来,带动当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2012年,公司被列为云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云南新平何礼酱菜厂是一家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的酱菜食品加工企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基本都以地方收购为主,不仅使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农产品实现转化增值,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种植的迅速形成,在新平蔬菜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平华兴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荞囡”牌保健苦荞制品系列及“平宝”牌高级营养藕粉系列产品,是以“公司+农户+基地”为发展模式,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开发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已具备年产7500吨苦荞系列产品生产能力,产品有苦荞米、苦荞自发粉、苦荞茶等。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并经瑞丽、河口等口岸销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带动种植面积都在3万亩以上,2013年达到5万多亩,仅种植苦荞就使农民每年增收3000万元。

  云南琴淮酒业有限公司生物养生酒项目于2012年7月启动建设,现已完成生物养生酒工艺生产电化操控车间、世界酒历史文化展示厅、“醉美琴淮”多功能厅、花腰傣民族文化书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目前,云南琴淮酒业有限公司依托哀牢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的生物养生酒,现对蓖麻天蚕、蚱蚕、土蜂、大黄蜂、黑蚂蚁及灵芝草、松茸、何首乌、小草乌、海金沙、穿破石、鸡血藤、山药、桔梗、红花红、淫羊藿、九头牛、白花蛇色草、蒲公英、车前草、益母草等各个品种进行生物酒研发,打造地方养生酒庄园。将对“云药之乡”新平的山区农民保护哀牢山生态环境,扩大药材种植,增加经济收入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截至去年,全县共有4家农业龙头企业4个农产品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3家企业4个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其中特行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佳贡”牌荔枝、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的“云冠”冰糖橙已成为享誉省内外市场的“云果”品牌。

  庄园经济是资本农业的重要形式,庄园经济的发展为高原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竞争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新平县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庄园标准,着力打造七大庄园。投资2.72亿元建设的“褚橙”庄园,是以种植冰糖橙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园,目前正在建设中,依托庄园建设提升柑橘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一、二、三产联动,实现产品提质、产业升级;琴淮酒庄,投资19971万元,以生物养生酒生产及研发为中心,带动当地酒产业和旅游文化发展,目前已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中国新平·樱花庄园,以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打造万亩樱花园、杜鹃花海观光区、森林养生休闲度假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组合产品,提升旅游业;花腰傣风情生态农庄,集花腰傣文化展示、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发展旅游业,打响“古滇国皇室后裔——花腰傣”民族文化品牌;猫哆哩庄园、红河谷生态西柚庄园、规划中的玉溪烟草宁河园以生态绿色环保为特色,已在稳步推进。正在建设的7个庄园中,褚橙庄园、琴淮酒庄被评为省级庄园。

  新闻助读

  流转速度加快

  2009年至2014年3月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8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5.69%。土地流转中出租7.7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67%。转包1.9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9.68%;入股0.16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23%。土地流转已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程序化发展。

  流转渠道多样化

  2008年以前农户主要以自发流转为主,2009年后自发流转、引导流转、委托流转多渠道同时进行。据统计,农户自发流转6.7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2%;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中心”及村、组引导流转6.03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6%;委托乡、村组织流转0.21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

  流转方式多元化

  呈现出互换、转包、出租、转让和入股等多种方式,主要以出租为主。

  流转行为规范化

  通过宣传引导和服务管理,流转工作出现“两个转变”:即由自发流转向有组织流转转变,由口头协议向书面协议转变。“两个转变”使流转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流转步伐进一步加快。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