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广东荔枝各适逢大年 销售平稳价差大

日期:2014-06-26 11:31 作者: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南方农村报讯 广州从化区的荔枝本周已进入成熟收获期,并将于6月28日在广州市中华广场向广州市民进行现场推介。据悉,今年从化地区荔枝属丰产大年,预计总产量达5-6万吨,与历史最高产量5.8万吨基本持平,对比往年产量增幅超过4成。同样,作为全国最大的荔枝产区,今年茂名市荔枝产量达49万吨,较去年增产超3万吨。外省产区如海南等地,产量维持在18.05万吨。

  农产品的大幅增产农民最担心出现烂市、滞销,但从今年荔枝产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尽管也有跌破1元/斤的黑叶在售,不过部分品种却也达到了最高8元/斤的高价。

  增产撞市让销售严峻

  受天气影响,早春寒流致早晚熟品种花期相近,上市时间集中。茂名市水果局副局长刘付峤表示,茂名早熟品种中妃子笑、白糖罂推迟一周以上,恰巧撞上黑叶、白蜡上市期。同在桂味大量上市时,广西、福建等其他荔枝产区也陆续开市。品种、产区重叠是今年荔枝销售的重要挑战。

  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用"压力非常大"描述今年的荔枝收购形势。据悉,当前茂名、湛江地区黑叶荔枝收购价最低为1元/斤,妃子笑收购价在1-3元/斤。从化市农业局副局长黎均也认为,当前荔枝主产区价格下行趋势明显,对即将大量上市的从化荔枝会有冲击,政府部门需要提前做好产销对接工作预案。

  然而,从全国荔枝龙眼体系统计的荔枝主产区品种价格显示,并非所有荔枝价格都不理想(如表)。诸如湛江糯米糍等品种依旧能有8元/斤的相对高价,与跌至0.5元/斤的黑叶形成鲜明对比。

  不同品种价格差距大

  当增产遇上撞市,如何才能另辟蹊径卖出高价?化州中垌镇兰山村农户张东明的答案便是优化荔枝品种。

  2001年,茂名市着力推广荔枝品种改种,张东明便赶上"早班车",大胆将其种植的40亩黑叶改种妃子笑,40亩白蜡改种桂味,成为当地最早试用"高接换种"嫁接技术的农户之一。那时,茂名全市80%的荔枝品种为黑叶与白蜡。

  2003年,张东明改种的妃子笑、桂味进入投产期,2009年进入丰产期。优于周边荔枝品种给他带来了更高收益,收购价格最高达到18元/斤,较其余品种高出14元/斤。

  实际上,10多年来,茂名市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荔枝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刘付峤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该地荔枝早、中、晚品种种植比例为1:8:1.每到上市期,种植面积最大,以黑叶、白蜡为主的中熟品种总会迎来一波价格低潮。相反,产量极为有限的早、晚熟品种则能以高价被抢购一空。当时早、晚熟品种与中熟品种的差价能达到12元/斤。

  上述不同品种荔枝价格迥异的原因无外乎物以稀为贵。2001年,茂名市农业部门成立专项换种补贴,每村选拔一名技术负责人,为提供周边农户换种服务,这些技术人员每人每株直接补贴6元左右。如今,该地荔枝早、中、晚品种种植比例有了较大的调整,接近3:5:2.今年早期上市的妃子笑收购价为5-8元/斤,白糖罂7-8元/斤,晚熟品种桂味价格为6-8元/斤,依旧高于黑叶与白蜡两品种。

  抓品种调整一举两得

  除了"高接换种"栽培技术外,荔枝科学选育品种的脚步从未停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厚彬表示,2013年就有18个荔枝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并在不同种植地区进行推广试种。

  收购价格仍然是农户选择种植品种的重要参考。刘付峤表示,调整各种荔枝品种比例一方面能提高收购价,早、晚熟品种弥补了中熟品种价格较低的不足,另外也将全市的荔枝采果时间延长至45-50天,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收购方式多元化也促进了农户换种。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有汉表示,自2013年与顺丰优选合作以来,均改为根据终端市场需求和品种品牌影响收购荔枝。今年收购白糖罂160万斤、妃子笑60万斤、桂味50万斤。

  罗有汉认为,专业电商买手对荔枝收购的介入,会带动种植户对原有荔枝品种的调整。他介绍,现在收购选果,需经过公司和顺丰两道程序,要求较高,通常稀有品种、外观颜色正、果实大而完整的荔枝更受欢迎。

  从化等产区政府注重打造区域特产品牌,据悉从化荔枝2011年入选"岭南十大佳果",区域知名度与品牌形象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