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郯城县72.7万亩小麦现已陆续成熟收获。黄澄澄的麦穗随风舞起阵阵麦浪,一片讨人喜爱的丰收景象。今年,由于人努力,天帮忙,小麦长势较好,据农技人员实地测产,单产可达502.7公斤,较去年增加20.7公斤,首次突破千斤大关;总产可达到36.54万吨,比去年增加1.34万吨。据农技专家分析,四个有利因素促成了今年的小麦增产。
一、秋种基础好,为小麦增产奠定了基础。一是良种良法应用面积大。去秋,该县借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全县小麦全部实行统一供种,机械包衣率达100%,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品种选用上,择优汰劣,选用表现较好的烟农19号、济麦22号、郯麦98、良星99等品种为主导品种;二是加大了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秋种前,该县及时制定了《秋种工作意见》,大力开展小麦增产技术培训,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深松旋耕耙压、宽幅播种、规范化播种等实用技术;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播期适宜。旱地麦播期为去秋10月5-12日,稻茬麦为10月15-25日,均在我县的适播期内。加之秋种期间天气好、墒情足,播种质量较高,规范化播种面积大,实现了一播全苗。
二、小麦长势好,亩穗数增加。去冬今春,气候条件较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低温冻害情况,特别小麦返青时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小麦分蘖生长;加上春节后该县及时制定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积极组织农户进行了麦田镇压、划锄,实施化学除草、节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措施,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分类指导,各项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使得麦苗生长健壮,一、二类苗面积较大,分蘖成穗率较高,有利于亩穗数增加。
三、小麦生长后期管理措施到位,千粒重较去年明显增加。后期是小麦增加粒重的重要时期,今年该县加大了“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有效遏制了小麦后期病虫害发生,对于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粒重效果明显。加之4月25日该县出现了一次较强的降雨过程(降雨量达45.4mm),对于小麦灌浆非常有利。同时该县小麦当前主推品种烟农19号、济麦22号、郯麦98、良星99等对后期各种气象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粒重稳定性较好。
四、大力开展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带动作用明显。2014年度全县共建设1个10万亩、2个3万亩和8个万亩高标准高产创建示范方。主要涉及全县11个乡镇和相关农场,实施面积24.8万亩。据省农业厅专家测产,今年该县24.8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湖片,平均亩产可达1096斤。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为全县树立了高产样板,对全县小麦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郯城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县,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人口94万,耕地107.47万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有“鲁南粮仓”美誉。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5万亩左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左右。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县粮食生产连续10年实现稳定增长,先后8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受到国务院表彰,其中200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郯城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