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增速高于二三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

日期: 2017-03-01 09:50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6年,面对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先后采取了投放专项建设基金、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创新创业等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自下半年以来,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据2017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分析,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达到21.1%[1],分别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17.6个百分点、10.2个百分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较高。

  一、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下行趋稳

  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下行,增速比上年降低10.7个百分点,但仍呈现增速较高、下行趋稳的显著特点,表现出增速换挡的趋势。

  (一)投资增速高位运行,保持在20%以上

  2016年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38亿元,占全国投资总规模的3.2%,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投资规模平稳增长。从投资增速看,同比名义增长21.1%,虽在年初出现大幅回落,但近8个月一直保持在20%—22%之间,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分别高于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13、17.6和10.2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主体地位依然稳定,但增速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类型企业投资

  在第一产业投资中,民间投资15039亿元,占79.8%,主导地位依然明显。全年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8.1%,增速低于上年15个百分点,表明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促进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增长面临巨大挑战。但从全年情况看,第一产业民间投资增速自1—5月连续下降后,逐步稳定在18%—19%之间,较全国民间投资增速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国家队”在稳增长中承担了促进投资政策落实的引导作用,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类型企业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731亿元,占第一产业全部投资的19.8%,投资增速为34.9%,高于上年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高于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16.8个百分点。

  

  (三)种植业投资比重继续明显高于其他农业行业,渔业投资增速加快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行业[2]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0232亿元、2176亿元、5345亿元和1085亿元,投资占比分别为54.3%、11.5%、28.4%和5.8%,以种植业和牧业为主的投资结构相对稳定。其中,种植业投资全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其投资增量占第一产业投资增量的73%。在增速方面,由于消费者对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和高营养价值的水产类食物需求不断上升,水产养殖方式加快转变,刺激渔业投资提速明显,增速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自7月份以来连续保持增长态势。

  

  (四)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稳定,东北地区投资增速首次摆脱负增长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投资为4650亿元、6759亿元、6016亿元和1413亿元,投资增速为14.8%、26.5%、25.3%和3.6%。中、西部地区投资占比依然较高,两大地区投资规模之和占全国第一产业投资的2/3。东北地区以市场为主导、以投资为手段,不断加强对调结构政策的适应力度,全年增速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首次摆脱负增长局面,从第一季度的-33.9%逐步提升,特别是第三季度增速变负为正以来,稳定增长趋势明朗。

  

  二、社会资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农业领域

  (一)社会投资热衷于农产品价值较高和附加值深度挖掘的领域,畜牧及其加工项目尤为突出

  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张、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社会资本关注的热点逐渐向农产品价值较高或需要深度挖掘农业附加值的领域集中。东方汇富、九鼎投资、协立投资、天星资本等投资机构近期均表示对农业领域投资充满信心,农产品电商、农用机械、农药化肥、育种、休闲农业等是其未来投资重点领域。根据投中信息数据库统计,2016年畜牧及加工领域的投融资表现活跃,全年这两个领域的融资案例达到57例,投资规模24.59亿美元,占投中信息数据库统计农业领域融资总规模的38.8%。从农业细分领域看,屠宰及肉类加工、牲畜养殖、生猪养殖和饲料加工等四个畜牧相关领域的融资规模达27.26亿美元,占总规模的43%。

  

  (二)并购成为资本市场进入农业领域的主要方式

  在投中信息数据库统计的农业领域融资案例中,2016年并购交易案例117件、交易金额35.95亿美元,分别占总融资规模的72.2%和56.7%。收购、合资、增资、吸收合并、股份回购、管理层收购等活动较多,其中,收购交易占并购总金额的78.1%,2016年农业领域最大收购项目是广垦橡胶收购素华树胶项目,交易金额达2.74亿美元。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在当前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交易火热的趋势下,农业领域的并购规模与数量仍然较少。另外,农业领域上市、VC/PE融资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9.6亿美元和7.35亿美元,占总融资规模的30.9%和12.4%。

  

  (三)农业领域PPP开始试水

  在中央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背景下,四川、山东、云南、福建等地大力推广农业PPP模式试点,积极试行“企业投资为主、政府配套为辅、农民适当自筹”的农业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粮食仓储设施、土地整理、渔港、智能温室、现代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等领域。各类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合资、组建农业产业基金等方式积极扩大对农业项目的投资规模,并利用资金聚集有效带动促进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与市政、水务类项目相比,农业PPP项目数量不多,投资的规模和范围有限,主要集中于渔港、农业科技、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

  (四)互联网助推金融加快进入农业领域

  近年来,银行机构积极进入“三农”领域,2016年9月,农业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将向三农领域投入不低于3万亿元的意向性贷款融资规模,有效提振了各类资本进入农业的信心。但是因风险难防控、收益预期难评估、可抵质押物难提供等行业特殊性,农业领域获得银行贷款难度依然较大,互联网金融成为缓解“三农”领域金融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据中国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测算,中国“三农”金融缺口高达3.0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元。目前,京东金融已发布农村金融战略,构建全产业链、全产品链的农村金融服务。苏宁金融创新推广的“惠农贷”及农村电子商务等模式,为农村金融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进一步促进农业投资的建议

  2017年,在新技术、新机制、新商业模式等经济增长新动能影响下,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三权分置”、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农业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互联网+农业等有利举措相继出台,将会带动大量新的资本、技术、人才进入农业领域,预计全年农业投资将呈现增速企稳回升、动力更加强劲、民间主体强化的格局。为进一步引导农业投资规模稳定增长、投资渠道逐步拓宽、投资效益稳步提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启动一批农业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专项规划实施,引导资本积极参与玉米调减与饲草料种植、稳生猪与兴奶业、渔业减量增收与资源保护等领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谋划一批拉动强、利长远、增后劲的现代农业重大工程,大力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条件、生态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农业投资规模。

  二是启动农业PPP试点,加快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落实国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文件精神,尽快研究启动农业PPP试点工作,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先行试点探索。结合各地农业PPP引导基金投入,加强政银企社协同配合,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注入内在动力。探索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农业PPP项目,强化政府投资的撬动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省级涉农担保平台的作用,设立PPP农业项目担保基金,探索开展投贷联动、投贷保贴一体化等投融资模式。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制度环境。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破除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制度门槛。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基础上,对已建成的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开展确权试点,明确产权划分原则和民间资本投资回报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农村土地、集体资产及农业设施等产权规范流转交易,为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夯实产权制度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混合经济,完善民间资本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工商资本与集体经济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1]同比增长均为名义增速,未扣除价格影响因素,下同。

  [2]国家统计局口径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