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关于印发《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的通知

日期:2016-04-13 15:45 作者:种植业管理司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我司决定继续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进一步集聚资源、集中力量,推进融合示范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高标准融合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大面积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现将《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完善细化实施方案,狠抓措施落实,确保融合示范工作取得实效。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2016年4月11日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方案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可以有效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农药生产企业,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整合各方力量、聚集多方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指导服务,打造一批高标准融合示范基地,集成一批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培育一批实施主体,探索一套成功经验,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元主体、专业服务”推广机制,辐射带动大面积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和果、菜、茶、棉、糖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建立600个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强化两者协调配合应用,集成以生态区域为单位、作物为主线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和操作规程,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每个基地核心示范面积1万亩以上,辐射带动10万亩;马铃薯、花生、棉花、糖料等每个基地核心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辐射带动5万亩;水果、蔬菜、茶叶等每个基地核心示范面积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2万亩;设施作物每个基地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辐射带动1万亩。

  三、示范布局

  在近年各地建立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农企合作共建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工作基础较好、地方政府重视、农民参与积极性较高、带动作用较大的600个示范基地(名单详见附表1),进一步集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力争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的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请各地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抓紧落实融合示范基地牵头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参与共建牵头企业等相关内容,填写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情况表(详见附表2),于4月22日前报我司植保植检处。

  四、示范内容

  (一)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依托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防治,鼓励、引导发展全程承包防治,稳步提高农药利用率。

  (二)推进病虫绿色防控。优先选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集成示范绿色防控技术,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现场观摩和专题培训等,稳步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

  (三)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按照“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确定的“控、替、精、统”技术路径,将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集成示范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推进病虫综合治理,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四)推进农企合作共建。引导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资生产企业合作,集聚资源,共建融合示范基地,联合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示范推广活动,加快高效低风险农药、高效节药植保机械、绿色防控产品推广应用进程,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为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工作落到实处,农业部成立种植业管理司牵头、部内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各地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扶持。整合中央财政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及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等相关项目资金,强化对融合示范工作扶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物资供应、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不断推进融合示范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三)强化指导服务。每个示范基地要明确1名责任人和1名植保技术指导专家,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组织现场观摩、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让广大生产者实实在在看到融合效果,增强自觉应用意识。

  (四)强化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成效,以及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为示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确保融合推进示范工作信息畅通。

  附表1

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融合示范基地名单

省份

基地个数

示范基地布局

北京

9

昌平区、顺义区、平谷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怀柔区、延庆区、密云区

天津

5

武清区、西青区、蓟县、静海区、宁河区

河北

21

曹妃甸区、宁晋县、故城县、南和县、涿鹿县、曲周县、大城县、丰宁县、饶阳县、隆化县、香河县、涞水县、康保县、青县、永年县、栾城区、高邑县、肃宁县、赤城县、易县、山海关区

山西

20

曲沃县、闻喜县、定襄县、汾阳市、泽州县、沁源县、娄烦县、朔城区、阳泉市郊区、浑源县、榆次区、万荣县、临猗县、洪洞县、阳高县、右玉县、襄汾县、孝义市、原平市、介休市

内蒙古

25

开鲁县、察右后旗、宁城县、杭锦后旗、扎赉特旗、商都县、乌兰浩特、额尔古纳市、海拉尔区、阿荣旗、多伦县、喀喇沁旗、伊金霍洛旗、土左旗、赛罕区、武川县、科左后旗、科尔沁区、突泉县、察右前旗、达拉特旗、乌审旗、松山区、达茂旗、土右旗

辽宁

20

新民市、普兰店市、北镇市、盘山县、凤城市、铁岭县、大洼县、灯塔市、旅顺口区、千山区、建平县、灯塔市、清原县、东港市、凌源市、兴城市、绥中县、辽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昌图县

吉林

25

德惠市、榆树市、公主岭市、双阳区、农安县、梨树县、洮南市、伊通县、东丰县、通化县、梅河口市、昌邑区、九台区、前郭县、永吉县、柳河县、磐石县、舒兰市、镇赉县、洮北区、辉南县、敦化市、龙井市、双辽市、扶余县

黑龙江

25

方正县、密山市、庆安县、桦川县、富锦市、绥滨县、肇源县、五常市、泰来县、抚远市、肇州县、肇东市、龙江县、双城区、宾县、巴彦县、青冈县、克山县、讷河市、望奎县、依安县、加格达奇区、嫩江县、北安市、爱辉区

上海

7

金山区、崇明县(2个)、浦东新区、松江区、奉贤区、光明集团

江苏

28

张家港市、六合区、泗洪县、兴化市、江都区、灌南县、建湖县、淮阴区、姜堰区、洪泽县、睢宁县、东台市、太仓市、沭阳县、常熟市、江宁区、宿豫区、高邮市、邗江区、大丰区、阜宁县、盐都区、盱眙县、赣榆区、东海县、丰县、铜山区、海门市

浙江

11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区、松阳县、嘉善县、常山县、柯城区、遂昌县、天台县、吴兴区、鄞州区、龙湾区

安徽

25

无为县、金寨县、长丰县、肥西县、寿县、宁国市、贵池市、含山县、桐城市、肥东县、凤台县、阜南县、定远县、霍邱县、蒙城县、萧县、太和县、灵璧县、临泉县、霍山县、黄山区、休宁县、郞溪县、砀山县、和县

福建

5

武夷山市、顺昌县、长汀县(2个)、邵武市

江西

24

丰城市、宜春市、新干县、永修县、乐平市、新建区、瑞昌市、鄱阳县、崇仁县、余干县、信丰县、婺源县、彭泽县、庐山区、湖口县、峡江县、都昌县、安远县、兴国县、渝水区、万年县、上高县、宁都县、贵溪市

山东

25

滕州市、汶上县、桓台县、成武县、夏津县、岱岳区、莱州市、邹城市、莱西市、章丘市、莱阳市、青州市、平度市、牟平区、沾化县、沂源县、梁山县、滨城区、新泰市、兰陵县、莒南县、临沭县、招远市、蓬莱市、茌平县

河南

25

镇平县、民权县、淮阳县、清丰县、襄城县、安阳县、虞城县、兰考县、灵宝市、许昌县、平桥区、光山县、滑县、固始县、邓州市、永城市、夏邑县、济源市、临颍县、西平县、辉县市、汤阴县、商水县、唐河县、孟津县

湖北

25

当阳市、沙洋县、潜江市、鄂州市、荆州区、仙桃市、京山县、监利县、大冶市、南漳县、武穴市、咸安区、宜城市、襄州区、天门市、枣阳市、嘉鱼县、云梦县、长阳县、宜都市、枝江市、英山县、赤壁县、五峰县、龙感湖管理区

湖南

25

鼎城区、澧县、桃源县、沅江市、资阳区、南县、赫山区、岳阳县、湘阴县、望城区、攸县、隆回县、邵东县、双峰县、祁阳县、湘潭县、长沙县、古丈县、永顺县、澧县、石门县、慈利县、安化县、桂东县、保靖县、

广东

20

南雄市、龙川县、陆丰市、化州市、开平市、阳东区、雷州市、罗定市、梅县、湘桥区、潮安区、封开县、高州市、东莞市、高明区、博罗县、高要区、蕉岭县、惠阳区、信宜市

广西

25

防城区、北海市、蒙山县、北流市、港北区、桂平市、横县、钦州市、上思县、武鸣县、扶绥县、陆川县、灵川县、八步区、鹿寨县、柳城县、兴安县、博白县、隆安县、容县、桂平市、玉州区、三江县、昭平县、邕宁区

海南

3

陵水县、琼海市、三亚市

重庆

19

秀山县、万州区(2个)、巫溪县、璧山区、南川区、永川区、丰都县、垫江县(2个)、云阳县、綦江区、涪陵区、大足区、潼南区、长寿区、巫山县、酉阳县、忠县

四川

25

蒲江县、金堂县、富顺县、泸县、合江县、中江县、广汉市、三台县、江油市、大英县、资中县、夹江县、犍为县、西充县、营山县、高坪区、江安县、岳池县、宣汉县、安岳县、青神县、通江县、平昌县、苍溪县、石棉县

贵州

21

都匀市(2个)、余庆县、榕江县、天柱县、凤冈县、荔波县、罗甸县、湄潭县、兴仁县、西秀区、贵定县、安龙县、印江县、水城县、修文县、赫章县、石阡县、普安县、锦屏县、遵义县

云南

18

凤庆县、禄丰县、陆良县、腾冲市、宾川县、景洪市、永胜县、弥渡县、石林县、隆阳区、墨江县、盈江县、华坪县、玉龙县、景谷县、耿马县、兰坪县、安宁市、

西藏

3

桑珠区、林周县、乃东县

陕西

20

洛川县、周至县、太白县、长安区、定边县、富平县、临渭区、泾阳县、大荔县、蒲城县、蓝田县、铜川市新区、兴平市、凤翔县、洛南县、志丹县、城固县、白水县、三原县、镇巴县

甘肃

20

安定区、靖远县、庄浪县、麦积区、临洮县、榆中县、礼县、凉州区、静宁县、甘州区、武山县、庆阳市、武都区、肃州区、陇西县、灵台县、山丹县、永靖县、徽县、玉门市

青海

9

门源县、大通县、互助县、海东市、西宁市、德令哈市、湟中县、乐都区、湟源县

宁夏

12

彭阳县、西吉县、原州区、惠农区、平罗县、贺兰县、灵武市、利通区、永宁县、青铜峡市、中宁县、海原县

新疆

20

博乐市、新和县、奇台县、疏附县、呼图壁县、昌吉市、尉犁县、沙湾县、伽师县、伊宁市、塔城市、新源县、玛纳斯县、和硕县、福海县、阿克苏市、墨玉县、温泉县、尼勒克县、轮台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5

第八师143团、第二师36团、第七师125团、第一师12团、第八师148团、第四师77团、第一师8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第八师121团、第二师29团、新疆兵团第三师50团、第五师81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第十师183团、第十四师224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20

军川农场、绥滨农场、八五二农场、二九一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〇农场、七星农场、胜利农场、红卫农场、克山农场、长水河农场、赵光农场、鹤山农场、七星泡农场、绥棱农场、八五八农场、二九〇农场、红旗岭农场、创业农场、二道河农场

  附表2

全国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情况表

  

省份

县(市、区)名称

牵头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

参与共建牵头企业名称

融合示范

的作物

融合示范

面积

(亩)

辐射带动

面积

(亩)

             
           
           
           

……

         

  备注:1.“县(市、区)”必须填全,如北京市昌平区,应填写为“昌平区”,不应填写“昌平”;

  2.“牵头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建设融合示范基地的具体落实者,为必填项,可填写多个;

  3.“参与共建牵头企业”是指与牵头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示范推广活动的企业,不是仅仅提供产品的企业,如没有,可不填;

  4.“融合示范的作物”是指示范基地实施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各茬、各种作物,如上茬为油菜、小麦,下茬为水稻;

  5.“融合示范面积”是指示范基地实施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各茬、各种作物面积之和;

  6.“辐射带动面积”是指辐射带动区域各茬、各种作物面积之和。

抄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