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日期:2005-08-23 10:27 作者: 来源: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2005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水产业全面深入贯彻全国渔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强化渔政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和渔民增收渠道,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省放养面积达到6,954,222亩,比上年增加50,222亩,增长0.73%。实施标准化养殖面积1,331,322亩;无公害养殖面积4,213,160亩,比上年增加436,160亩,增长11.55%,占放养面积的60.6%;田养鱼面积449,780亩;驯化养鱼面积583,412亩;综合养鱼面积564,872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2,065,312亩(含河蟹),比上年增加672,312亩,增长48.3%;其中养殖面积716,072亩,比上年增加393,072亩,增长121.7%水产游钓面积945,731亩,游钓点7,697个。

  一、上半年水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1.河蟹养殖规模推进成倍增长。

  鸡西市河蟹养殖面积达33.5万亩,占全省河蟹养殖面积的46.8%,比上年增长2.7倍,投放蟹苗26万公斤。其中兴凯湖水产养殖场与盘锦客商合作,在小兴凯湖22万亩水面投放蟹苗15万公斤,成为鸡西市乃至该省最大的养蟹户;虎林市在去年养蟹面积8.6万亩基础上,今年突破11万亩,且基本实现产品订单化。其它市(地)也都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高速增长。哈尔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9.97万亩,比上年增长了40.6%;齐齐哈尔市计划养殖河蟹面积5万亩,实际养殖面积达8.1万亩,完成计划的162%;大庆市河蟹养殖面积在上年1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达到12万亩;绥化市在10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地推广池塘养蟹、稻田养蟹、大中型水面养蟹、沼泽草塘养蟹、吊袋养蟹五种模式,河蟹养殖面积达5.91万亩,比上年增长70%,其中肇东市东发乡努力打造全省河蟹养殖第一乡,今年河蟹养殖面积达1.7万亩,比上年又增加2000亩,增长13.3%。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16,072亩,比上年增加393,072亩,增长121.7%。

  2.名特优渔类养殖发展迅猛。

  品种结构调整较快的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大庆、绥化等市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分别达到29万亩、18.6万亩、45万亩、65万亩和35.3万亩,品种已达20余个,一些珍稀特有品种的繁育和养殖都有了新的进展。一方面,地方名特优鱼类苗种繁育和养殖逐步形成规模。呼兰区、肇东市、北林区、抚远县的怀头鲶苗种繁育数量不断增加。鸡西市繁育大白鱼鱼苗500万尾。牡丹江市利用绥芬河特有的绥芬河蟹建设苗种繁育基地,购进绥芬河蟹亲体2800公斤进行培育,已繁育出大眼幼体近20公斤。该基地达到设计能力后,可年产扣蟹150万公斤,可为30万亩池塘提供蟹苗。佳木斯市在重点抓好鲟鳇鱼繁育孵化的基础上,向怀头鲶、重唇、牛尾巴、黄颡等地方特色鱼类品种繁育和养殖方向开拓。绥化市在8个县(市、区)进行主养黄颡鱼示范,总投放黄颡鱼200多万尾,亩盈利可达4000元,其中肇东市在池塘里套养黄颡鱼面积已达3.1万亩。另一方面,引进的名特优品种的繁育和养殖不断扩大。齐齐哈尔市重点推广龙江县龙江湖大银鱼移植成功的经验,在适宜的大中水面加大大银鱼移植力度;安达市去年在大水面移植大银鱼成功后,今年又在4200亩的红旗泡水库移植大银鱼,预计全市大银鱼总产量可达120吨;阿城市西泉眼水库出资500万元投放大银鱼卵6亿粒、湖鲱水花100万尾、大眼狮鲈夏花100万尾和西伯利亚鲟鱼夏花10万尾;省属茂兴湖渔场引进山东客户60万元资金,在3万亩养殖水面投入大银鱼受精卵1.6亿粒;黑河市爱辉区今年引进彩虹鲷鱼种250公斤,在池塘与鲤鱼进行混养试验;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市的三文鱼、虹鳟鱼等冷水鱼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全省名特优渔类养殖面积达到134、9万亩,比上年增加29、9万亩,增长28.5%。

  3.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迅速铺开。

  绥化市继北林区、肇东市之后,又建起安达沿安肇新河、绥棱沿诺敏河两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带,面积达3万亩,使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4万亩,其中已认证9万亩,计划今年再认证6万亩。哈尔滨市无公害养殖面积47.7万亩,同比增长62%。大庆市先后在肇源县和杜蒙县建设了一批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示范带和生产基地,严格执行有关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今年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200万亩,占放养面积的71.4%。全省无公害养殖面积已达4,213,160亩,比上年增加436,160亩,增长11.55%,占放养面积的60.6%;预计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面积可达73万亩。

  4、多元渔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该省渔业已打破了单纯发展养殖生产的格局,正在向多元渔业方向发展。一是休闲渔业发展的层次有所提高,规模逐渐扩大。尚志市荷花山庄,经过多年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集垂钓、餐饮、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今年又扩大经营规模,投资120万元,新建900平方米别墅,吸引了大量游客。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46户渔民全部开展垂钓业,面积达2000亩,以名特优特色和冬季垂钓吸引了游客,增加了效益。绥化市发展游钓场点4000多处,靠垂钓增收的养鱼户占70%。青冈县永丰镇永平水库,面积800亩,今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度假村,又在库边养鹅鸭,年效益可达20万元。饶河县依托资源优势,开发沿江网滩、水面,发展休闲渔业,为游人提供垂钓、江水炖江鱼、杀“生鱼”、烤“塔拉哈”等项服务,成为乌苏里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水产品加工生产正在稳步推进。抚远县水产加工厂生产的鱼松、烟熏大马哈鱼等制品,味道鲜美,投入市场后深受欢迎;佳木斯市哈特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利用高新技术加工生产寒地淡水鱼鲜鱼精、鱼脑油、鱼排、鱼籽酱,市场前景看好;该省渔业经济研究所与呼兰台屯养殖场合建的淡水鱼加工厂正在紧张施工,年末即可竣工,建成后可年加工淡水鱼500吨。

  5.增殖放流数量又有新突破。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涵养渔业资源,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哈尔滨市渔业主管部门分别于7月2日、15日,组织了两次大型放流活动,社会各界名流和新闻媒体应邀参加并给予了宣传报导。两次活动共向松花江放流各类鱼苗鱼种320万尾。佳木斯市、抚远县、东宁市、阿城市、八五二农场等市、县(区)、农场、渔场也都开展了不同程度放流活动。特别是,由该省农委、佳木斯市和抚远县共同主办的,“珍爱水生生物,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鲟鳇鱼放流活动盛况空前。应邀参加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单荣范、原省人大副主任孙魁文、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建华、该省人大农林委副主任李方旭、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所所长刘海金、俄罗斯阿穆尔渔政局局长别拉巴洛基卡.谢尔盖、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渔政局局长马卡洛夫.谢尔盖、俄罗斯滨海边区太平洋渔业研究院院长纳扎洛夫、佳木斯市人大主任王国学等。应邀参加的单位有:该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佳木斯市委、佳木斯市人大、哈尔滨市财政局、各市(地)渔业主管部门和省农委直属有关企事业单位等。应邀参加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记者站、黑龙江日报社、黑龙江广播电台、哈尔滨日报社、佳木斯市日报社、佳木斯市电视台、佳木斯市广播电台等。此次放流活动分别在黑龙江上的萝北、同江、抚远三处江段同时进行,共放流鲟鳇鱼苗50万尾,围观群众多达数千人。今年全省累计放流鱼苗鱼种突破3000万尾,其中大麻哈128万尾、滩头雅罗鱼500万尾、鲟鳇鱼50万尾;人工布放鱼巢5万余把。

  二.渔业经济法制化管理更加深入

  1、加快编制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使用证发放。

  编制水域滩涂规划是依法确定水域资源的可利用性质,发放养殖证是依法明确养鱼生产经营者的权利。各市(地)把该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了发证率和规划编制进度。绥化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已发养殖证2502本,发证面积达112万亩,发证率达90.2%。中共哈尔滨市农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月4日下发了《关于限期完成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养殖证发放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了四项具体措施,限各县(市)年末完成养殖证发放和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截止5月末,全省养殖证发放11,472本,面积6,361,384亩,发证率达86%;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已有4个市(地)完成,其他市(地)此项工作正在加速进行中。

  2、深入贯彻《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水产苗种既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又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根本物质基础。为了加强水产苗种管理,提高苗种质量,维护苗种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第46号令公布了新修订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从4月1日起施行。省农委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我省苗种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统一印制了苗种生产许可证。各市(地)积极组织水产干部、技术人员和苗种生产单位进行学习并广泛宣传。哈尔滨市制做了宣传横幅5面,下发了各种宣传、咨询问答材料2000余份,提高了各级水产干部和水产苗种生产单位对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工作的认识,为《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在我省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3、从严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整顿渔业生产秩序。

  2005年,该省水产局以换发新版《渔业捕捞许可证》为契机,深入贯彻执行农业部《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将渔业捕捞许可证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削减10%。同时,严格执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签发人制度;严禁打人情鱼、给人情滩;不给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核发渔业捕捞许可证,对多次违规屡教不改者,缓发或停发渔业捕捞许可证。

  4月24日,专门派出工作组到边境水域重点捕捞产区现场办理新版渔业捕捞许可证审批工作。他们依照农业部《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省实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办法》,重新核定渔船数量、作业类型、时限、场所及渔具规格,进一步规范了边境水域渔船管理,整顿了渔业生产秩序。

  4、组织渔政联合检查,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水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涉外渔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5月初,该省水产局兵分三路前往中俄边境水域,进行省、市、县三级渔政联合大检查。第一组由李海局长带队,深入到同江、抚远、萝北、逊克等重点边境市(县);第二组由陈志超副局长带队,深入到双鸭山、饶河、宝清、挠力河等边境地区;第三组由渔政处王志民处长带领“中国渔政号”渔政船,从水路经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行程5000多公里,监督、检查和指导渔政管理工作。工作组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涉外渔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涉外渔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边境水域一线渔政管理工作的汇报,并会同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对越界捕鱼事件进行了调查,寻找原因,总结教训,研究制定了加强边境水域管理的措施和办法。这次联检既是宣传教育,又是实际执法,即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捕捞行为,又对基层渔政执法人员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提高了边境水域渔政执法水平。

  5、把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全省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改善渔业生态环境,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生产标准,强化品牌效应,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全面宣传和实施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提高了养殖生产者的责任感和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哈尔滨市举办了“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发放《渔业标准化与质量监督》等有关教材;绥化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广大养鱼户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培训,全市办培训班、研讨班500多期,培训人数达2万人次。二是加强养殖生产过程用药指导和监督。各地从源头控制水产品药物残留和禁用药物的使用,建立用药记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养殖场、户,对生产过程的用药进行具体指导,督促养殖场户按照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有关规定用药。全省实施标准化养殖面积已经达到133万亩。三是逐步建立病害测报和水产品检测体系。今年全省病害测报点已建立20个,由专人定期测报当地病情,有效地控制了鱼病的蔓延。该省省级水产品检测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并在两个市、4个县、12个养殖场对鲤、鲫、草鱼采样,检测氯霉素、喹乙醇、环丙沙星、土霉素、磺胺类等五种药物残留情况,上半年已完成了第一次采样工作,检测工作正在进行中。

  6、加强水上安全管理,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年初以来,该省水产局把水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今年渔政工作重点,狠抓落实。一是开展了渔业船舶登记工作,对全省8000多条渔业船舶进行了登记、造册,摸清了我省渔业船舶的基本情况,为加强渔业船舶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二是把渔业船舶安全问题放在渔船管理的首位,要求所有渔业船舶必须进行船舶检验,否则不予签发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三是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渔船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黑渔政函[2005]25号),要求各级渔船水上安全监管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管理,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深化服务推动渔业经济和谐发展

  1、以科学为发展观统领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发放。

  科学规划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是我省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上服务社会、服务渔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渔业养殖水域具有净化空气、提升底下水位、调控地表经流等重要生态功能,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畜牧业等都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各地在编制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规划的过程中,自觉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利用的范围、布局和容量规划。水资源匮乏地区在现有的水面资源规划利用之后,把开发养殖水域与生态农业建设、低产田改造、草场改良和水利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在发展各项区域经济过程中,充分利用水产养殖的独特生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渔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比较丰富和一些边远地区在充分利用适宜养殖水域滩涂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江河、湖泊鱼类的繁殖场、索饵场和越冬场所等,不以牺牲渔民的利益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来发展养殖渔业。养殖许可证具有和土地使用证一样的法律效力。各地严格按照规划,把握有关法律、政策,为渔民发好证,不留隐患。此外,有条件的地方把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大兴安岭地区申报的呼玛河国家级鱼类自然保护区,已于2004年12月16日获国家评审通过并公示,他们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国务院正式批准后,全面进行实施。

  2、以深化渔业服务确保渔民增收。

  搞好对渔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既是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也是推进渔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抓好技术培训,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进科技进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是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各地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该省水产局渔业处联合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先后2次到绥化市的重点县(市)举办渔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共培训技术干部和技术能手240多人。鸡西市举办科普大集8次,印发科技资料2000余份,电视讲座2次,举办各种培训班37期,培训渔民3257人次。绥化市通过科技110、广播电视等形式推广渔业技术,全市已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600多期,培训渔民2.5万人次。二是深入第一线为渔民解决实际问题。鹤岗市积极鼓励水产技术人员领办渔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直接深入到渔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水产养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高级工程师郑绍萍同志承包了郊区西处渔场,在驯化养鱼、发展游钓、引进新品种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成了当地渔民的良师益友。鸡西市针对春季低温多雨容易引起鱼病多发问题,组织技术人员下基层防治鱼病300余次,同时为渔民调运鱼种500多吨、鱼苗4000多万尾。绥化市帮助渔民调剂鱼种5000余吨、鱼苗1.5亿尾;筹备饵料9万吨,购进渔药1200吨。三是积极引导建立渔民协会等专业组织,充分发挥渔民自我服务功能。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乡大堆丰村建立了渔民协会,会长是养鱼大户曹宗祥会长。全村45个养鱼户被组织起来,同时从事产品经销、饮料采购、渔病防治、信息交流等活动。而曹宗祥会长则发挥技术精、实力强、交际广等优势,为会员们提供从苗种调剂、饲养管理到成鱼销售全程指导和服务,成了当地渔民的好会长和贴心人。绥化市北林区清涛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既是市级的龙头企业,也是当地渔民协会的“老大”。今年该公司孵化鱼苗1.1亿尾;为养鱼困难户联系贷款60万元,赊销春片鱼种4000公斤;还帮助渔民协会的会员外销鱼种1万多公斤。目前各地正在侧重鱼病防治、防汛抗灾、商品鱼均衡上市和水上生产安全等方面,积极为渔民开展有效服务。

  3、强化执法监督,保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严格保护渔业资源、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是真正为合法渔民和子孙后代的有效服务。一是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守法的自觉性。今年该省农委印发《禁渔期通告》1万张,交将各类渔业法律法规编辑在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供渔民群众查阅学习。各市、县利用当地媒体,广泛宣传《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例如,牡丹江市上半年,利用广播15次、电视9次、报纸15次,在重点产鱼区张贴布告800多张、建永久性标语50处,散发宣传单2000多份。同时,各地结合换发新版捕捞许可证,对渔民组织了法律知识和安全培训。二是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佳木斯市上半年,查处排污企业12家,收取渔业资源补偿费8万元;清理无证船24只,没收并销毁违法网具120余片,收缴罚没款2.3万余元。黑河市共出检53次,出动执法人员515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1件,拆除密眼箔2处,没收违规渔具50淌(片)。伊春市出检26次、140人次,查处违法案件30起,没收渔具7件,罚没款6000元。齐齐哈尔市出检30次、170人次,没收各类网具27件,收缴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15万元,有效的教育了群众、震摄了违法分子。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方面,在农业部渔业局和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省近年来的渔业执法船舶和检查车迅速增加,为加强渔业行政执法能力创造了条件,各地渔政执法出检次数和人数都有明显增加。此外,国家投资建设的抚远县渔港也正在加速建设当中,它的建成必将在边境水域禁渔期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省水产局针对各市、县机构改革后,渔政执法人员变动较大的问题,每年举办一期渔政人员培训班。骋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授课,以《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行政许可法》为重点,结合典型案件强化渔政人员培训。几年来,共培训各级渔政人员300多名,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渔政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

  总之,该省渔业经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财政、税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渔民的共同努力,继续呈现出与时俱进、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附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