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 > 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146号

日期: 2019-04-20 21:09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国红6号等59个小麦品种、登海111117个玉米品种、苏秀86081个稻品种,已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农业农村部

2019321

(一)小麦

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1

品种名称:国红6

申 请 者:合肥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合肥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1/扬麦18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6天,比对照品种扬麦20早熟1天。幼苗直立,叶片上举,叶色较深,分蘖力强。株高86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亩穗数29.7万穗,穗粒数39.9粒,千粒重39.5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和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8/升、806/升,蛋白质含量12.88%11.77%,湿面筋含量25.2%23.3%,稳定时间4.1分钟、4.0分钟,吸水率53.2%52.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0.6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8.1%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6.9千克,比对照增产7.1%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4.6千克,比对照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2

品种名称:徽麦5

申 请 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川农21/扬麦17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6天,比对照品种扬麦20熟期略早。幼苗半直立,叶片窄,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9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亩穗数32.5万穗,穗粒数34.8粒,千粒重43.2克。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和叶锈病,高感纹枯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86/升、814/升,蛋白质含量13.17%12.03%,湿面筋含量27.4%25.5%,稳定时间3.4分钟、3.5分钟,吸水率54.6%5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5.2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4.9%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37.5千克,比对照增产9.7%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5.0千克,比对照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3

品种名称:宁麦27

申 请 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0310/扬辐0082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6天,与对照品种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较整齐,熟相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29.7万穗,穗粒数39.6粒,千粒重39.4克。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1/升、801/升,蛋白质含量12.54%11.40%,湿面筋含量24.6%18.8%,稳定时间3.5分钟、3.0分钟,吸水率54.8%54.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4.9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7.9千克,比对照增产4.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2.9千克,比对照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6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4

品种名称:苏研麦017

申 请 者: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24/3A107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5天,比对照品种扬麦20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较深,分蘖力强。株高75.8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平展,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亩穗数31.3万穗,穗粒数38.7粒,千粒重36.8克。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8/升、806/升,蛋白质含量12.64%12.05%,湿面筋含量27.7%25.5%,吸水率58.3%60.5%,稳定时间5.3分钟、2.9分钟。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5.5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4.2%2016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5.9%201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2.0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7.5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5

品种名称:扬辐麦9

申 请 者: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扬辐麦4/扬麦19M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7天,与对照品种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偏强。株高79.3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3.1万穗,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8.9克。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0/升、798/升,蛋白质含量12.94%12.59%,湿面筋含量26.3%25.6%,吸水率54%55.8%,稳定时间4.0分钟、3.8分钟。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5.2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7.5%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30.3千克,比对照增产7.9%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5.7千克,比对照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6

品种名称:扬麦30

申 请 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091009/扬麦18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96天,与对照品种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偏强。株高82厘米,株型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29.0万穗,穗粒数40.6粒,千粒重36.5克。抗病性鉴定,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6/升、784/升,蛋白质含量12.20%11.21%,湿面筋含量24.3%21.3%,吸水率52.5%50.8%,稳定时间4.1分钟、3.3分钟。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9.2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2.6%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9.6千克,比对照增产5.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1.8千克,比对照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7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7

品种名称:存麦16

申 请 者: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富吉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22/周麦24//百农AK5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8万穗,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5.1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7/升、805/升,蛋白质含量14.14%14.46%,湿面筋含量32.6%34.3%,稳定时间3.2分钟、2.4分钟,吸水率5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5.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3%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7.2千克,比对照增产5.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4千克,比对照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8

品种名称:丹麦118

申 请 者:河南金丹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丹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3/淮麦20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7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椭圆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8.7万穗,穗粒数36.7粒,千粒重43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86/升、813/升,蛋白质含量13.3%13.76%,湿面筋含量31.1%34.5%,稳定时间2.7分钟、2.4分钟,吸水率5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6.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千克,比对照增产3.1%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2千克,比对照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9

品种名称:泛育麦17

申 请 者: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泛麦8-4/周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3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3万穗,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3.6克。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8/升、788/升,蛋白质含量14.45%14.04%,湿面筋含量27.5%29.7%,稳定时间10.7分钟、17.3分钟,吸水率58%,最大拉伸阻力637E.U.,拉伸面积142平方厘米。20162017年度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千克,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千克,比对照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0

品种名称:华伟303

申 请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福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04115-8//周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晚。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9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厚,熟相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0万穗,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4.0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5/升、804/升,蛋白质含量13.99%13.94%,湿面筋含量31.5%33.2%,稳定时间2.4分钟、4.2分钟,吸水率56.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0.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4%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3.2千克,比对照增产3.3%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千克,比对照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1

品种名称:淮麦46

申 请 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淮麦33//淮麦18/97255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0万穗,穗粒数36.0粒,千粒重44.5克。抗病性鉴定,中抗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条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5/升、816/升,蛋白质含量13.83%14.71%,湿面筋含量32.2%36.3%,稳定时间4.5分钟、8.3分钟,吸水率58.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海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2.5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5千克,比对照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2

品种名称:联创麦11

申 请 者: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137/周麦16//郑育麦9987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8.2万穗,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3.0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4/升、826/升,蛋白质含量13.74%14.30%,湿面筋含量31.0%33.9%,稳定时间3.2分钟、2.3分钟,吸水率55.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5.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4%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4.0千克,比对照增产5.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4千克,比对照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3

品种名称:轮选166

申 请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南顺鑫大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扬麦12/周麦16//周麦1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6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短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1.5万穗,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7.5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6/升、808/升,蛋白质含量13.12%14.16%,湿面筋含量29.2%33.2%,稳定时间3.4分钟、2.3分钟,吸水率55.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9.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7 %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9.7千克,比对照增产3.3%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3.9千克,比对照增产3.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和条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4

品种名称:民丰3

申 请 者: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K58//周麦16/西农97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7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形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8.4万穗,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4.9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中抗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80/升、780/升,蛋白质含量14.61%15.07%,湿面筋含量32.7%38.6%,稳定时间4.8分钟、3.2分钟,吸水率5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8.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6 %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0.9千克,比对照增产4.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0千克,比对照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茎腐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5

品种名称:农大2011

申 请 者:中国农业大学、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国农业大学、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8/9P63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晚。幼苗半匍匐,叶片窄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81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3万穗,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4.3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7/升、829/升,蛋白质含量12.85%13.00%,湿面筋含量27.7%30.7%,稳定时间8.6分钟、4.6分钟,吸水率5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9%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8.7千克,比对照增产6.7%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5千克,比对照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叶枯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早茬种植。

1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6

品种名称:平安518

申 请 者: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豫麦4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9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型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7.9万穗,穗粒数34.7粒,千粒重47.5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1/升、805/升,蛋白质含量14.72%14.83%,湿面筋含量33%35.4%,稳定时间3.5分钟、5.7分钟,吸水率55.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0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9%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4.9千克,比对照增产5.4%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0千克,比对照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7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7

品种名称:泉麦29

申 请 者:河南开泉农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开泉农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良星66/周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细、上举,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7.9万穗,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7.3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8/升、814/升,蛋白质含量14.94%14.69%,湿面筋含量31.7%36.2%,稳定时间3分钟、2.3分钟,吸水率51.2%54.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3.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4%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1.9千克,比对照增产5.4%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4千克,比对照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8

品种名称:泰禾麦2

申 请 者:河南泰禾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泰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22/花培5//周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晚。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浅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1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一般。旗叶细长,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9万穗,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9.1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3/升、818/升,蛋白质含量13.97%14.38%,湿面筋含量30.2%31.6%,稳定时间4.1分钟、5.3分钟,吸水率55.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7.1千克,比对照增产6.4%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3千克,比对照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1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9

品种名称:新麦35

申 请 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22/矮抗58//洛麦2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晚。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2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较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1万穗,穗粒数36.6粒,千粒重48.6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6/升、804/升,蛋白质含量13.89%14.20%,湿面筋含量32.9%33.4%,稳定时间2.2分钟、4.5分钟,吸水率56.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9.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3.6千克,比对照增产6.4%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9千克,比对照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0

品种名称:许科918

申 请 者: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436/矮抗5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8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7.3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9.3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6/升、812/升,蛋白质含量14.21%14.04%,湿面筋含量31.5%32.8%,稳定时间3.6分钟、3.7分钟,吸水率5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8.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2.6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8千克,比对照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1

品种名称:豫农186

申 请 者:河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周麦16/豫农20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6厘米,株型松紧适度,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5万穗,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4.6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和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2/升、795/升,蛋白质含量13.31%13.33%,湿面筋含量29.8%31.3%,稳定时间2.8分钟、2.5分钟,吸水率54.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海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7%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1.4千克,比对照增产4.9%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3千克,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2

品种名称:珍麦3

申 请 者: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矮抗58/郑麦769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株高79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8.5万穗,穗粒数37.3粒,千粒重44.3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5/升、828/升,蛋白质含量13.24%13.67%,湿面筋含量27.3%30.6%,稳定时间11.0分钟、10.0分钟,吸水率58.4%,最大拉伸阻力356E.U.,拉伸面积7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2.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2%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4.9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3千克,比对照增产3.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早茬种植。

2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3

品种名称:郑麦103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13/D8904-7-1//004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0.3万穗,穗粒数33.8粒,千粒重46.7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粒容重777/升、790/升,蛋白质含量12.63%13.20%,湿面筋含量26.2%27.8%,稳定时间2.4分钟、2.2分钟,吸水率54.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3.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2.2千克,比对照增产6.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0千克,比对照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4

品种名称:郑麦119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济麦1/郑麦36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7.0万穗,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8.3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0/升、824/升,蛋白质含量14.79%15.09%,湿面筋含量31.6%34.5%,稳定时间8.5分钟、7.6分钟,吸水率59.5%60.0%,最大拉伸阻力425E.U.,拉伸面积102平方厘米。20162017年度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0.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0.6千克,比对照增产1.1%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1千克,比对照减产2.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倒春寒频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2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5

品种名称:郑麦132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抗58/济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3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旗叶平展,整齐度一般,穗层厚,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8万穗,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7.3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4/升、819/升,蛋白质含量13.31%13.56%,湿面筋含量29.6%31.4%,稳定时间4.6分钟、4.2分钟,吸水率56.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2.8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5千克,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6

品种名称:郑麦136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抗58/济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天熟期略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1.0万穗,穗粒数31.6粒,千粒重45.1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44/升、822/升,蛋白质含量13.44%13.51%,湿面筋含量30.7%34.3%,稳定时间7.2分钟、1.9分钟,吸水率57%62%,最大拉伸阻力299E.U.,拉伸面积47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3.2千克,比对照增产5.6%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7千克,比对照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7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7

品种名称:郑麦1860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麦22/郑麦1410//郑麦085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浅绿,分蘖力强。株高80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椭圆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7.9万穗,穗粒数34.9粒,千粒重48.5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中抗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6/升、838/升,蛋白质含量13.92%13.80%,湿面筋含量28.8%31.2%,稳定时间8.1分钟、5.8分钟,吸水率57%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6%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8.1千克,比对照增产4.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4千克,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8

品种名称:郑品麦22

申 请 者: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新乡市金苑邦达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开麦18/豫同19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5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8.5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45.2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7/升、814/升,蛋白质含量13.54%14.14%,湿面筋含量31.4%33.1%,稳定时间4.7分钟、3.4分钟,吸水率5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0.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3.9千克,比对照增产4.7%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0千克,比对照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叶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2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9

品种名称:中农麦4007

申 请 者:北京中农臻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中农臻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麦337/1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7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7万穗,穗粒数38.7粒,千粒重43.1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9/升、810/升,蛋白质含量13.97%14.28%,湿面筋含量30.2%34%,稳定时间4.1分钟、5.9分钟,吸水率57.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2.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2%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6.6千克,比对照增产2.7%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0千克,比对照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0

品种名称:中育1220

申 请 者: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22/洛麦2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1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1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5万穗,穗粒数34.1粒,千粒重45.7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慢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84/升、790/升,蛋白质含量14.33%14.42%,湿面筋含量33.8%36.1%,稳定时间1.4分钟、2.9分钟,吸水率56.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 6%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6.4千克,比对照增产3.4%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6千克,比对照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3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1

品种名称:紫麦19

申 请 者: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

育 种 者:安徽省紫芦湖良种繁殖场

品种来源:烟农19/潍麦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一般,穗层厚,熟相一般。穗近长方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7.4万穗,穗粒数36.1粒,千粒重44.2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6/升、822/升,蛋白质含量14.13%14.84%,湿面筋含量30.8%35.1%,稳定时间5.6分钟、7.5分钟,吸水率56.7%,最大拉伸阻力185E.U.,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2.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2%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3.1千克,比对照增产3.9%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8千克,比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2

品种名称:安科1405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麦18/矮抗58//周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0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2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1.9万穗,穗粒数36.1粒,千粒重37.8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容重809/升、818/升,蛋白质含量13.41%14.40%,湿面筋含量29.8%33.9%,稳定时间8.2分钟、8分钟,吸水率58.6%,最大拉伸阻力489E.U.,拉伸面积111平方厘米。20162017年度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4%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9.1千克,比对照增产0.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0.5千克,比对照增产2.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3

品种名称:存麦11

申 请 者: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22/周麦24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6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8.2万穗,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5.1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4/升、789/升,蛋白质含量13.93%14.68%,湿面筋含量28.6%31.7%,稳定时间11分钟、11.3分钟,吸水率54.5%,最大拉伸阻力638E.U.,拉伸面积9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8.0千克,比对照增产2.5%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8.0千克,比对照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4

品种名称:机麦211

申 请 者:河南佳和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亿佳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佳和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偃展4110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8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8.1万穗,穗粒数36粒,千粒重46.7克。抗病性鉴定,中抗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0/升、804/升,蛋白质含量14.07%14.22%,湿面筋含量30.5%32.9%,稳定时间4.7分种、5.8分钟,吸水率56.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8.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3.7千克,比对照增产7.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6千克,比对照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5

品种名称:赛德麦5

申 请 者: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豫农982/周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7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7.6万穗,穗粒数34.7粒,千粒重45.4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87/升、804/升,蛋白质含量14.2%14.63%,湿面筋含量32.8%35.5%,稳定时间6.3分钟、4.6分钟,吸水率56.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7.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2.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7.3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7千克,比对照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3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6

品种名称:西农528

申 请 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育 种 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西农538/陕麦159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8厘米,抗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7.8粒,千粒重37.2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容重826/升、831/升,蛋白质含量13.88%14.74%,湿面筋33%37%,稳定时间4.8分钟、3.9分钟,吸水率60.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9%20162017年度续试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3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7%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7千克,比对照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37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7

品种名称:驻麦305

申 请 者: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94117/0436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12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5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强。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8.8万穗,穗粒数32.9粒,千粒重43.4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8/升、812/升,蛋白质含量13.54%14.39%,湿面筋含量31.5%32.9%,稳定时间5.1分钟、5.7分钟,吸水率59.3%58.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8.3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9.1%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64.2千克,比对照增产7.1%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4.5千克,比对照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3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8

品种名称:登海206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济麦22/周麦20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2天,与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3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3.2万穗,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7.7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24/升、826/升,蛋白质含量13.20%13.63%,湿面筋含量30.5%29.8%,稳定时间3.1分钟、3.1分钟,吸水率58.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6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5.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7.3千克,比对照增产4.7%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1千克,比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51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3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39

品种名称:菏麦22

申 请 者:山东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济麦22/淮麦030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0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略早。幼苗半匍匐,苗期叶宽,分蘖力中等。株高81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中等。旗叶宽、上举,整齐度一般,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5.2万穗,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3.0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和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4/升、812/升,蛋白质含量14.62%14.76%,湿面筋含量29.8%29.3%,稳定时间7.5分钟、35.2分钟,吸水率60%,最大拉伸阻力712E.U.,拉伸面积110平方厘米。20162017年度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0.2千克,比对照良星99减产0.1%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4.4千克,比对照增产4.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2千克,比对照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515日,每苗适宜基本苗18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4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0

品种名称:良星69

申 请 者: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良星872/良星9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0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略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81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6.5万穗,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3.6克。抗病性鉴定,慢叶锈病,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4/升、814/升,蛋白质含量13.65%14.65%,湿面筋含量32.4%31.9%,稳定时间3.4分钟、3.1分钟,吸水率6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5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3.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2.5千克,比对照增产3.9%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0千克,比对照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4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1

品种名称:圣麦102

申 请 者: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山农2149/良星61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0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略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7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4.3万穗,穗粒数35.3粒,千粒重44.6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容重818/升、814/升,蛋白质含量13.72%13.66%,湿面筋含量33%32.1%,稳定时间3.0分钟、3.6分钟,吸水率59.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5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4.0%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2.8千克,比对照增产4.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6千克,比对照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4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2

品种名称:中麦23

申 请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济麦22/970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0天,与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4.2万穗,穗粒数34.3粒,千粒重45.4克。抗病性鉴定,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和叶锈病,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9/升、812/升,蛋白质含量13.84%14.10%,湿面筋含量33.5%33.1%,稳定时间3.2分钟、2.7分钟,吸水率59.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0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3.4%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1.6千克,比对照增产4.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4千克,比对照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52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4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3

品种名称:泰科麦30

申 请 者: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淮阴9908/漯麦9424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9天,与对照品种洛旱7号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0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中等。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一般。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9.1万穗,穗粒数32.7粒,千粒重41.4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感叶锈病和黄矮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36/升、832/升,蛋白质含量13.08%13.76%,湿面筋含量26.9%31.1%,稳定时间6.9分钟、15分钟,吸水率57.6%,最大拉伸阻力482E.U.,拉伸面积7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6.9千克,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4.2%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31.7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2.0千克,比对照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旱肥地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旱地种植。

4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4

品种名称:品育8155

申 请 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9731/917-44907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5天,与对照品种晋麦47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一般。株高8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3.0万穗,穗粒数32.0粒,千粒重41.2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5/升、808/升,蛋白质含量14.23%13.94%,湿面筋含量32.9%34.7%,稳定时间3.2分钟、3.0分钟,吸水率60.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8.9千克,比对照晋麦47增产4.5%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16.7千克,比对照增产3.9%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11.3千克,比对照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和铜川,河南省及河北省沧州的旱薄地种植。

4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5

品种名称:铜麦6

申 请 者:铜川市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铜川市种子管理站

育 种 者:铜川市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铜川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西农1043Q104/R92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5天,与对照品种晋麦47熟期相当。幼苗匍匐,叶片宽长,叶色灰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8厘米,株型半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4.4万穗,穗粒数31.9粒,千粒重40.2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黄矮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4/升、821/升,蛋白质含量14.40%14.23%,湿面筋含量34.3%34.7%,稳定时间2.2分钟、3.0分钟,吸水量60.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9.4千克,比对照晋麦47增产4.7%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22.5千克,比对照增产5.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19.9千克,比对照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和铜川,河南省及河北省沧州的旱薄地种植。在甘肃天水种植注意防治锈病。

4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6

品种名称:中信麦68

申 请 者: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众信4003/济麦20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5天,比对照品种晋麦47熟期略晚。幼苗匍匐,叶片细长,叶色灰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3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茎秆有蜡质。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9.0万穗,穗粒数28.6粒,千粒重37.7克。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8/升、822/升,蛋白质含量14.88%15.50%,湿面筋含量30.3%34.2%,稳定时间11.0分钟、26.7分钟,吸水率57.9%,最大拉伸阻力642E.U.,拉伸面积128平方厘米20152016年度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4.3千克,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1%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17.9千克,比对照增产4.3%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1.7千克,比对照增产10.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和铜川,河南省及河北省沧州的旱薄地种植。在甘肃天水种植注意防治锈病。

47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7

品种名称:5553

申 请 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育 种 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00-5030/4738

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69天,与对照品种长687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株高69厘米,株型紧凑,整齐度好,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一般。亩穗数35.0万穗,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7.3克。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75/升、752/升,蛋白质含量12.36%14.15%,湿面筋含量27.8%30.4%,稳定时间1.9分钟、2.8分钟,吸水率57%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7.7千克,比对照长6878增产5.5%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09.1千克,比对照增产8.5%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0.8千克,比对照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2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部冬麦区的山西省中部地区、甘肃陇东部分地区、宁夏固原地区旱地种植。

4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8

品种名称:陇育10

申 请 者:陇东学院

育 种 者:陇东学院

品种来源:宁麦9/13907

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68天,比对照品种长6878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94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5.5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35.7克。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22/升、815/升,蛋白质含量13.95%15.47%,湿面筋含量33.1%34.4%,稳定时间1.7分钟、2.1分钟,吸水率59.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3.9千克,比对照长6878增产7.5%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94.8千克,比对照增产3.5%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1.7千克,比对照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2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部冬麦区的山西省中部地区、甘肃陇东部分地区、宁夏固原地区旱地种植。

4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49

品种名称:津麦3118

申 请 者:天津市蓟州区良种繁殖场

育 种 者:天津市蓟州区良种繁殖场、北京纵横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蓟冬3097/轮选987

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53天,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4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4.7万穗,穗粒数30.9粒,千粒重45.6克。抗病性鉴定,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0/升、820/升,蛋白质含量13.10%12.98%,湿面筋含量28.7%31.2%,稳定时间1.2分钟、2.0分钟。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3千克,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2%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5.7千克,比对照增产8.2%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5.9千克,比对照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中北部、山西省北部中等肥力以上水地种植。

5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0

品种名称:东农127

申 请 者:东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东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东引冬05-325/东引85582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0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2天。幼苗直立,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9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无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2.5万穗,穗粒数32.7粒,千粒重35.2克。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中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根腐病,高感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25/升、836/升,蛋白质含量15.54%15.49%,湿面筋含量34.4%32.8%,稳定时间3.3分钟、2.4分钟,吸水率61.6%61.2%,最大拉伸阻力115E.U.,拉伸面积36.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6.6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4.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337.8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3.3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51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1

品种名称:克春17

申 请 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育 种 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品种来源:00-1153/02-2523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89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3天。幼苗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94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0.6万穗,穗粒数30.5粒,千粒重38.4克。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高抗秆锈病,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和根腐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4/升、823/升,蛋白质含量16.22%15.43%,湿面筋含量33.6%31.4%,稳定时间9.3分钟、7.2分钟,吸水率59.8%61.2%,最大拉伸阻力395E.U.,拉伸面积142.2平方厘米。2015年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5.0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6.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351.5千克,比对照增产10.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7.7千克,比对照增产2.1%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5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2

品种名称:龙垦401

申 请 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九三04F3-21/北麦6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1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1天。幼苗直立,叶片窄,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96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9.3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37.4克。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感赤霉病、根腐病和叶锈病,高感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25/升、835/升,蛋白质含量15.01%13.97%,湿面筋含量32.8%29.7%,吸水率65.3%64.2%,稳定时间3.8分钟、3.3分钟。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1.1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10.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350.7千克,比对照增产10.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5.7千克,比对照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45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53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3

品种名称:龙垦402

申 请 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K核不育聚合杂交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0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2天。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94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9.8万穗,穗粒数34.1粒,千粒重35.4克。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感赤霉病和根腐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8/升、814/升,蛋白质含量14.78%15.02%,湿面筋含量32.9%32.7%,吸水率60.2%59.4%,稳定时间4.7分钟、3.4分钟。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3.4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8.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344.1千克,比对照增产8.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4.7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54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4

品种名称:龙麦60

申 请 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育 种 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麦26/克涝6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4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晚熟2天。幼苗半直立,叶片窄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94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平展,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9.4万穗,穗粒数31.3粒,千粒重41.3克。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中抗秆锈病,中感根腐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26/升、831/升,蛋白质含量15.54%15.27%,湿面筋含量33.5%30.4%,稳定时间6.4分钟、2.6分钟,吸水率61.4%62.5%,最大拉伸阻力420E.U.,拉伸面积125.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2.9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11.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357.4千克,比对照增产12.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99.9千克,比对照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根腐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5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5

品种名称:安科1401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百农64/952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17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1.4万穗,穗粒数33.8粒,千粒重43.3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纹枯病、赤霉病,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0/升,蛋白质含量13.6%13.5%,湿面筋含量24.9%28.8%,稳定时间8.6分钟、5.7分钟,吸水率59.0%59.1%,最大拉伸阻力364E.U.466E.U.,拉伸面积73.8平方厘米、83.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良种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8.2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7.0%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62.6千克,比对照增产7.6%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4.9千克,比对照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56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6

品种名称:郑麦0943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97199/济麦1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近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浅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0厘米,株型松散,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1.5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43.6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感纹枯病,中感赤霉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99.2/升、783.7/升,蛋白质含量13.3%14.2%,湿面筋含量24.8%27.7%,稳定时间8.2分钟、7.3分钟,吸水率63.3%62.9%,最大拉伸阻力497E.U.514E.U.,拉伸面积71.6平方厘米、82.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良种攻关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5%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40.9千克,比对照增产2.6%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2.6千克,比对照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57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7

品种名称:中麦4072

申 请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984121/528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品种济麦22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3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5.2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1.9克。抗病性鉴定,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和叶锈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8.8/升、800.0/升,蛋白质含量14.5%15.4%,湿面筋含量29.3%31.9%,稳定时间3.5分钟、2.6分钟,吸水率62.3%60.0%,最大拉伸阻力237E.U.323E.U.,拉伸面积50.3平方厘米、68.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良种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3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4.8%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3千克,比对照增产6.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5千克,比对照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58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8

品种名称:中麦5051

申 请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烟农19/烟农2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品种济麦22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整齐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6.9万穗,穗粒数33.9粒,千粒重38.4克。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感纹枯病,中抗赤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08/升、802/升,蛋白质含量15.5%16.3%,湿面筋含量33.1%35.4%,稳定时间17.3分钟、16.2分钟,吸水率61.4%61.2%,最大拉伸阻力494E.U.558E.U.,拉伸面积96平方厘米、111.5平方厘米。20172018年度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良种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1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0.5%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83.2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4千克,比对照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高水肥地块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59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59

品种名称:郑麦113

申 请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矮抗58/偃展4110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5.9天,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9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强。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偏粉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3.6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7.1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区试两年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818/升、816/升,蛋白质含量14.59%14.56%,湿面筋含量32.5%31.2%,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吸水率58.5%57.4%,最大拉伸阻力156E.U.106E.U.,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17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0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0%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5.2千克,比对照增产7.5%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3千克,比对照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二)玉米

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1

品种名称:登海111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登海71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大区夏玉米机收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0.5厘米,穗位高8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粒型,百粒重39克。抗倒性达标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91%;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9%,籽粒含水量30%的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63.4%。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5/升,粗蛋白含量10.73%,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2.40%,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2.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中上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夏播区种植。

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2

品种名称:隆平392

申 请 者:山东隆平华研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隆平华研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KJ58E×H6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大区夏玉米机收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8厘米,穗位高7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4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5.85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7.7%,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的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50%、含水量30%的点比例84.4%;抗倒性达标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95.5%。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2/升,粗蛋白含量9.07%,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5.1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3.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4%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植株低、穗位低,结实封顶好,品质好,田间抗倒性好,适宜密度5000-5500/亩,土墒及肥力条件好的地块可种到6000/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省、河南省(除南阳、驻马店)、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夏播区种植。

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3

品种名称:新单65

申 请 者: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新美026×409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大区夏玉米机收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6.5厘米,穗位高8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6.4厘米,穗行数16,穗粗4.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5.7克。抗倒性达标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95.5%;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6%,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的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71.1%。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8/升,粗蛋白含量10.77%,粗脂肪含量4.17%,粗淀粉含量73.48%,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3.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减产3.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4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1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夏播区种植

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4

品种名称:金农738

申 请 者:张家口万佳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张家口万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JX91 × WJX26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大区夏玉米机收组出苗至成熟99.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3厘米,穗位高87.5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穗长19.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7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5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4.4%,籽粒含水量28%的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92.2%、含水量30%的点比例为100%,抗倒性达标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90.5%。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1/升,粗蛋白含量9.24%,粗脂肪含量3.77%,粗淀粉含量74.77%,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1.8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减产9.7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9.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0.42%

栽培技术要点:机械精量播种,适宜密度5000/亩左右,播种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一般采用大田正常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适时晚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和山东省(除去河南驻马店、南阳和山东聊城、淄博、菏泽、临沂地区)、河北省保定市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包括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夏播区,天津市夏播区种植。

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5

品种名称:国禾918

申 请 者: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918B38×s811711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大区夏玉米机收组出苗至成熟99.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1厘米,穗位高90.5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长锥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6.5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6.3%,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的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78.6%、含水量30%的点比例为94.7%;抗倒性达标点占全部试验点的比例为90.5%。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805/升,粗蛋白含量11.38%,粗脂肪含量4.08%,粗淀粉含量71.13%,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8.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减产1.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4500-5000/亩。成熟期机器籽粒收获。种肥氮磷钾配方施肥,大喇叭口期及时浇水,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夏播区种植

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6

品种名称:豫丰98

申 请 者:河南省豫丰种业有限公司、河北绿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丰种业有限公司、河北绿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自选系585×2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6.4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穗腐病,高感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6/升,粗蛋白含量11.74%,粗脂肪含量3.22%,粗淀粉含量73.23%,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6.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6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亩种植密度 40004500 株,高水肥条件下亩种植密度45005000 株。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地老虎;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虫。籽粒乳腺消失或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注意防治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7

品种名称:先玉1550

申 请 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1DP2×PH2V0K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花药黄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8.5厘米,穗位高90厘米,成株叶片数18.5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1.6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4/升,粗蛋白含量10.14%,粗脂肪含量4.18%,粗淀粉含量74.03%,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4.9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4.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亩植密度4500左右。注意防治穗腐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8

品种名称:连胜2025

申 请 者:山东连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连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S53341×LS20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5天,与对照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高9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5.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3.2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6/升,粗蛋白含量9.74%,粗脂肪含量3.59%,粗淀粉含量74.42%,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6.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3.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夏播区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亩。注意防治粗缩病、瘤黑粉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09

品种名称:京农科828

申 请 者:北京龙耘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88×241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6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3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叶片数18.5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7.95厘米,穗行数12-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55克。接种鉴定,感小斑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5/升,粗蛋白含量11.31%,粗脂肪含量4.76%,粗淀粉含量70.63%,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9.5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到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0

品种名称:玉农76

申 请 者: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育 种 者: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品种来源:994×38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1.5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8.5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9行,穗粗5.0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1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中抗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2/升,粗蛋白含量11.90%,粗脂肪含量3.44%,粗淀粉含量72.58%,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3.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2.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黄淮海夏玉米区域6月上中旬播种。2、种植密度:适宜密度4500/亩左右。3、合理施肥:播种前施底肥40%,喇叭口期追肥60%;苗期适当蹲苗,喇叭口期及吐丝散粉期如遇干旱及时灌溉。4、病虫草害防治:防治粗缩病及南方锈病等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1

品种名称:金北516

申 请 者:武威金西北种业有限公司、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武威金西北种业有限公司、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BZ1864×JBZ170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6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9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5.4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7.6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和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7/升,粗蛋白含量10.72%,粗脂肪含量3.73%,粗淀粉含量73.67%,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0.2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61日至615日播种为宜。田间管理注意足墒播种。注意防治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2

品种名称:金科玉3306

申 请 者: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榆林市金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N16082×X126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8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0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40/升,粗蛋白含量9.50%,粗脂肪含量4.35%,粗淀粉含量73.99%,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留苗密度45005000/亩(根据地力水平、种植区域的不同适当增减);亩施肥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拔节期追肥尿素2030千克/亩;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灌浆期遇涝注意排水。适时收获,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注意防治粗缩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3

品种名称:金来918

申 请 者:山东金来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金来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L004×JL00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5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6/升,粗蛋白含量12.16%,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70.79%,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5.6千克,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夏播6月上中旬播种,亩适宜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4

品种名称:圣源218

申 请 者:河南圣源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圣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626×Y41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花药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6.5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果穗筒形,穗长18.0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9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瘤黑粉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8/升,粗蛋白含量12.11%,粗脂肪含量3.42%,粗淀粉含量70.74%,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1.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原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5

品种名称:豫单132

申 请 者:河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HL237×HL89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9.5厘米,穗位高107.5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百粒重34.8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1/升,粗蛋白含量9.83%,粗脂肪含量4.71%,粗淀粉含量73.6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6.9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10日左右,亩种植密度在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穗腐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6

品种名称:福盛园57

申 请 者: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西福盛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3×C23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1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2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0/升,粗蛋白含量10.39%,粗脂肪含量3.5%,粗淀粉含量74.06%,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5.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8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2.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6月中旬播种;适宜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粗缩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7

品种名称:强盛198

申 请 者: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5×1069X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0厘米,穗位高89.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3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3.1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8/升,粗蛋白含量10.34%,粗脂肪含量3.03%,粗淀粉含量74.73%,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1.9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2.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6月中旬播种;适宜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8

品种名称:强硕168

申 请 者:衣丰凡

育 种 者:衣丰凡、伍桂松、陈增齐、高伟、刘贵洁、李冰、张海峰、赵丽芳、王明、李函泽、陈新

品种来源:N547×54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4-18,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1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穗腐病、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58/升,粗蛋白含量11.54%,粗脂肪含量4.17%,粗淀粉含量73.71%,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7.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喜肥水,应选择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2、亩播种密度3500-4000株;3、做好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浇好三水,即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4、适时收获:玉米子粒乳腺消失或子粒尖端出现黑色层时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注意防治粗缩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淮北、安徽淮北、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19

品种名称:鲲玉8

申 请 者:河南鲲玉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鲲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ZM101×L91158

特征特性:东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苏玉29早熟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1.6厘米,穗位高93.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4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1.3克。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籽粒容重716/升,粗蛋白含量10.33%,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0.76%,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5.85千克,比对照苏玉29增产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5千克,比对照苏玉29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适宜播种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每亩适宜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南春玉米区的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中北部春播地区种植。

2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0

品种名称:利合228

申 请 者: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西利马格兰特种谷物研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P01153×NP01154

特征特性: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19.5天,与对照德美亚1号熟期相当。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高98厘米,成株叶片数17-18片。果穗锥至筒形,穗长19.4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粉红,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31.3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感丝黑穗病,感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7/升,粗蛋白含量11.56%,粗脂肪含量5.62%,粗淀粉含量71.17%,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9.4千克,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9.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0千克,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9.7%

    栽培技术要点:1)该品种的适宜播期在地温稳定在10℃左右,4月底至5月上旬左右;(2)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底施复合肥或硝酸磷肥40kg;亩追施尿素20kg;(3)亩保苗密度5000-6300株;(4)注意对种子使用含有戊唑醇、烯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包括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山区,河北省北部坝上及接坝的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部分地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和张掖市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

    2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1

品种名称:华庆101

申 请 者:宾县庆丰农业科研所

育 种 者:宾县庆丰农业科研所

品种来源:QD384×QF149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7天,比对照吉单27晚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8厘米,穗位高113.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4-20行,穗粗4.95厘米,穗轴红,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7.55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高抗茎腐病,感穗腐病,籽粒容重731/升,粗蛋白含量12.64%,粗脂肪含量4.27%,粗淀粉含量71.29%,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0.7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3.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4.3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选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每亩4500株。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早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早熟地区,山西省中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900-1100米的丘陵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

2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2

品种名称:联研17

申 请 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北京联丰良种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J0819 ×LN004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天,与对照先玉335熟期相当。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4厘米,穗位高114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0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感灰斑病,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1/升,粗蛋白含量11.04%,粗脂肪含量3.11%,粗淀粉含量75.2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06.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66.4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建议种植密度4500/亩,高水肥地块5000/亩。出苗前后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苗期注意防治蓟马、甜菜夜蛾等害虫,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苗期注意蹲苗,此后注意浇好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施肥应注意前期重施PK肥和其他微肥,大喇叭口期重施N肥,后期轻施灌浆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熟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盆地区和中部及东南部丘陵区种植。

2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3

品种名称:联研16

申 请 者:黑龙江阳光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联丰良种技术有限公司、甘肃鸿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阳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122509 × J0204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天,与对照先玉335熟期相当。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8-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3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3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感丝黑穗病,抗灰斑病,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32/升,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3.61%,粗淀粉含量74.51%,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13.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3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66.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建议种植密度4500/亩,高水肥地块5000/亩。出苗前后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苗期注意防治蓟马、甜菜夜蛾等害虫,大喇叭口期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苗期注意蹲苗,此后注意浇好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施肥应注意前期重施PK肥和其他微肥,大喇叭口期重施N肥,后期轻施灌浆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熟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盆地区和中部及东南部丘陵区种植。

2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4

品种名称:中智1

申 请 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3744Z×D9108Z

特征特性: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8天。幼苗叶鞘紫色,颖壳绿色,花药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6.5厘米,穗位高91.5厘米,成株叶片数18.5片。果穗筒形,穗长16.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百粒重37.9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6/升,粗蛋白含量10.70%,粗脂肪含量4.04%,粗淀粉含量74.44%,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6.2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5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0%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足墒播种,力保一播全苗,力争苗齐、苗匀和苗壮。一般每亩密度4500-5000株。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追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两次追入,或者在小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和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2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5

品种名称:创玉210

申 请 者: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Y12×CY0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7.5厘米,穗位高97.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1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6.0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5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1/升,粗蛋白含量11.51%,粗脂肪含量3.17%,粗淀粉含量74.08%,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6.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种植密度5000/亩,等行距种植;2、黄淮夏播应在65日至20日播种;3、播种前亩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做底肥,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5公斤,遇干旱及时浇水;4、播种前种子应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喇叭口期用药剂防治玉米螟危害。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2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6

品种名称:丰乐312

申 请 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丰乐系33×丰乐系1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高96厘米,成株叶片数18.8片。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0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72/升,粗蛋白含量10.61%,粗脂肪含量3.21%,粗淀粉含量75.17%,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3.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要求中上等肥力土壤,排灌方便,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播种前施足底肥(土杂肥或复合肥),5-6片叶时第一次追肥,大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两次追肥总量(尿素)约35-40公斤。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及蚜虫危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注意防治穗腐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2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7

品种名称:MC708

申 请 者: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027046×1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高9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8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5/升,粗蛋白含量10.26%,粗脂肪含量3.38%,粗淀粉含量75.01%,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8.3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门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2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8

品种名称:京科665

申 请 者: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725×9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淡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1克。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和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6/升,粗蛋白含量9.72%,粗脂肪含量4.04%,粗淀粉含量74.45%,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9.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南方锈病,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2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29

品种名称:MC612

申 请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申 请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M1045×1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05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3/升,粗蛋白含量11%,粗脂肪含量3.23%,粗淀粉含量74.72%,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8.7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2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南部及其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0

品种名称:MC278

申 请 者: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X005×2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6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4/升,粗蛋白含量11.51%,粗脂肪含量3.19%,粗淀粉含量73.83%,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8.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门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1

品种名称:京科968

申 请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育 种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724×9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3天,和对照郑单相当。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8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3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2/升,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3.77%,粗淀粉含量74.00%,赖氨酸含量0.32%。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98.5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早熟1.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米,穗位高106厘米。2016年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2017年接种鉴定,感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32%8.69%,淀粉含量35.07%39.2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3.70%36.8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3.25%15.61%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6.0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217.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3.0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076.7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11.1%

    栽培技术要点:黄淮海夏玉米组:播种期6月中旬,根据地力条件,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区:播种期6月中旬,根据地力条件,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黄淮海夏玉米区:播种期6月中旬,根据地力条件,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预防穗腐病和弯孢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等黄淮海夏播地区作为青贮玉米种植。

3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2

品种名称:MC765

申 请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现代系88×现代系9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99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2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3/升,粗蛋白含量10.3%,粗脂肪含量3.74%,粗淀粉含量74.41%,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播种期6月上中旬,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3

品种名称:MC738

申 请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724×241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7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0/升,粗蛋白含量9.55%,粗脂肪含量3.80%,粗淀粉含量73.97%,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3.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播种期6月上中旬,适宜密度4000/亩。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4

品种名称:MC786

申 请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现代系66×现代系7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1厘米,穗位高98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7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3/升,粗蛋白含量8.70%,粗脂肪含量3.87%,粗淀粉含量73.87%,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6.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中高水肥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种植,建议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5

品种名称:农华221

申 请 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1A341×NS09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5.5厘米,穗位高85.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0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2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弯孢叶斑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8/升,粗蛋白含量10.69%,粗脂肪含量4.07%,粗淀粉含量71.81%,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3.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6

品种名称:中农大787

申 请 者:中国农业大学

育 种 者: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M315B×BA70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93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13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9.34厘米,穗位高107.72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8.7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8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54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9/升,粗蛋白含量10.47%,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3.62%,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2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6%

栽培技术要点:繁殖要点:严格按照国家原种标准设置隔离区,时间隔离25天以上,空间隔离为500米以上。设好隔离带,苗期田间、收获前田间及收获后果穗严格去杂去劣。 制种要点:(1)、父母本行比为15,母本45005000/亩。(2)、父本比母本晚5-7天播种。(3)、去杂去劣:在苗期、拔节期、抽穗初期严格去杂除异,确保种子纯度。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该品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2)等行距种植,单株留苗,适宜密度40004500/亩;(3)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NPK三元复合肥30公斤做基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4)在幼苗长到4-6片叶时,进行间苗定苗;(5)采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生长期间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7

品种名称:ND1602

申 请 者:中国农业大学

育 种 者: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D406 × BA70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6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4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9.31厘米,穗位高109.37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7.1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43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2/升,粗蛋白含量9.97%,粗脂肪含量3.69%,粗淀粉含量74.9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7.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5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0.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6%

栽培技术要点:繁殖要点:严格按照国家原种标准设置隔离区,时间隔离25天以上,空间隔离为500米以上。设好隔离带,苗期田间、收获前田间及收获后果穗严格去杂去劣。 制种要点:(1)、父母本行比为15,母本45005000/亩。(2)、父本比母本晚5-7天播种。(3)、去杂去劣:在苗期、拔节期、抽穗初期严格去杂除异,确保种子纯度。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该品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2)等行距种植,单株留苗,适宜密度40004500/亩;(3)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NPK三元复合肥30公斤做基肥,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4)在幼苗长到4-6片叶时,进行间苗定苗;(5)采用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生长期间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8

品种名称:豫单903

申 请 者:河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1122×1411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3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76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5.1厘米,穗位高84.4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6.6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44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9/升,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3.61%,粗淀粉含量74.51%,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4.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5005000/亩。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3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39

品种名称:豫单1866

申 请 者:河南农业大学

育 种 者:河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L217A×L119A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8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2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91.18厘米,穗位高109.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3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0/升,粗蛋白含量11.22%,粗脂肪含量3.85%,粗淀粉含量73.08%,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7.7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2%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该杂交种植株较高的特点,夺取高产、稳产的关键在于合理密植,中等肥力地块以4500-4800/亩、高肥水地块以48005000/亩为宜。最好采用宽窄行(宽行2.5尺、窄行1.5尺)种植方式。苗期要及时定苗,注意蹲苗,前促后控,分次追肥。苗肥宜适当推迟(第6片展开叶时施入1/3施肥量);重施攻穗攻籽肥(第12片展开叶时施入2/3施肥量)。喇叭口期,注意用颗粒杀虫剂丢芯防治玉米螟。注意适时收获,在玉米子粒乳腺消失、黑色层形成后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4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0

品种名称:大京九青贮3912

申 请 者: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60271×3273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100.5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晚熟0.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2.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8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2克。2015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感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2016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2015年品质分析,全株粗蛋白含量7.96%,淀粉含量30.8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9.29%,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23%2016年品质分析,全株粗蛋白含量8.05%,淀粉含量33.8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7.8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9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342.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8.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182.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黄淮海夏播通常在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为4500-5000/亩,该品种属丰产潜力大,喜水肥品种,播前要施足底肥,注意NPK配比,做好追肥,及时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4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1

 品种名称:渝青386

 申 请 者: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B313×P5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101.5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晚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5厘米,穗位高146厘米,籽粒黄色、2015年接种鉴定,抗大、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和腐霉茎腐病,感纹枯病;2016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2015年品质分析,全株粗蛋白含量9.09%,淀粉含量27.9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2.0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9.72%2016年品质分析,全株粗蛋白含量9.19%,淀粉含量30.6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4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6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419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14.3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254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13.3%

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与牛羊养殖基地附近、路道便捷的中上肥力田地种植,以便收获运输。2.播种时间:黄淮海地区夏播,6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深度3.0-4.0cm3.种植密度:4500-5000/亩。4.合理施肥:底肥,亩施含量45%NPK复合肥或者玉米专用肥40-50公斤,硫酸锌1-2公斤;在拔节期,亩施NPK复合肥20-30公斤或尿素20公斤另加钾肥5-8公斤,中后期可结合浇水每亩使用尿素30公斤或施用冲施肥。5.适时收获:青贮专用整株帯穗收获,在乳熟末期植株含水量为61-68%既乳线下移到籽粒1/2-3/4阶段,收割最佳时期为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此时整株营养含量最高,纤维品质最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等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作青贮玉米种植。

4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2

品种名称:成青398

申 请 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C98×C319A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100.8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晚熟0.8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5厘米,穗位高148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21.4厘米,穗行数15.7,穗粗4.24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接种鉴定结果:2016年高抗茎腐病,中抗叶斑病,感小斑病;2017年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和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品质检测结果:2016全株淀粉含量29.3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3.2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8.01%,粗蛋白含量7.96%2017全株淀粉含量33.3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3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8.04%,粗蛋白含量8.5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267.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7.2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073.9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9.6%

    栽培技术要点:该杂交种适于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种植,也可在类似生态区引种试验和推广,间套种植和净作种植均可。宜夏播,以当地最佳播期为准。种植密度每亩4000-6000株左右。一般总施肥量每亩纯N 16kg左右,P2O5 12kg左右,K2O 12kg左右。施足底肥(30%),巧施苗肥和拔节肥(20%),重施攻苞肥(50%)。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查苗补缺,确保苗齐、苗全和苗壮,及时防治病虫害。该品种活棵成熟,粮饲兼用;整株作青贮饲料,宜在乳熟末期刈割(即籽粒乳线在1/43/4时收获)。注意瘤黑粉病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等黄淮海夏玉米区作为青贮玉米种植。

4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3

品种名称:京科青贮932

申 请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育 种 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X005×MX13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97.6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早熟2.4天。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13厘米。2016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2017年接种鉴定,感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05%8.20%,淀粉含量30.07%36.8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6.34%41.5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76%16.9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258.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6.5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07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夏播播种期6月中旬,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瘤黑粉病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等黄淮海夏播地区作为青贮玉米种植。

4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4

品种名称:桂青贮7

申 请 者:广西皓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先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广西皓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先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H673×JH3372×CML161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128天,比对照雅玉青贮26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3厘米,穗位高14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9.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7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1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抗茎腐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46%,淀粉含量30.0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4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543.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26增产4.5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50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26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注意适时收获。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及大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4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5

品种名称:科青1618

申 请 者:河北缘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北缘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K509×H14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出苗至收获期99天,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早熟2.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7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感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49%,淀粉含量37.1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4.4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2.96%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联合体黄淮海夏播青贮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干重)1155.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5.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干重)1185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8号增产10.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密度4500-5000/亩,麦垄套种或小麦收割后直播均可,最佳播期在615日前为宜; 2.栽培方式以等行距或宽窄行均可,平均行距60厘米最佳; 3.每亩25千克15N-15P-15K三元复合肥做基肥,大喇叭口前期用25千克尿素做追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4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0046

品种名称:斯达205

申 请 者: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678-1×313

特征特性: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1.5天,比对照中农大甜413早熟1.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96厘米,成株叶片数18.3片。果穗筒型,平均穗长20.3厘米、穗行数15.9、穗粗4.7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型,百粒重35.1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感丝黑穗病,皮渣率4.34%,还原糖含量9.5%,水溶性总含糖量29.14%,品尝鉴定87.95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69.2千克,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9.13%

栽培技术要点:斯达205肥水管理上以促为主,尽量早定苗,管理上也强调早,促其早发苗;施好基肥、种肥,重施穗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栽培密度在3500/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至第一积温带、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年10°C活动积温1900°C以上玉米春播种植区作为鲜食玉米种植。

4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1

品种名称:金博士813

申 请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8813×HE3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19.5天,比对照吉单27早熟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3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56/升,粗蛋白含量10.29%,粗脂肪含量3.81%,粗淀粉含量74.67%,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1.7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6.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8.4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10%

栽培技术要点:需要≥10活动积温2380-2500 的地区播种,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极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山西省中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900-1100米的丘陵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种植。

4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2

品种名称:豫禾269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583×P135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3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1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9.4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6/升,粗蛋白含量11.12%,粗脂肪含量3.43%,粗淀粉含量73.14%,赖氨酸含量0.34%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9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24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3.88厘米,穗位高99.6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6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8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46/升,粗蛋白含量11.12%,粗脂肪含量3.43%,粗淀粉含量73.14%,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1.3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4.5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62%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8.1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9.2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1%

栽培技术要点: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3500-4000/亩。注意防治大斑病。黄淮海夏玉米组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

注意防治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4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3

品种名称:金博士719

申 请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F19×118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4.9厘米,穗位高117.8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7.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8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76/升,粗蛋白含量10.7%,粗脂肪含量5.16%,粗淀粉含量73.11%,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420日至5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 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4

品种名称:金博士825

申 请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40×118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1.3厘米,穗位高96.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7克。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茎腐病,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63/升,粗蛋白含量10.16%,粗脂肪含量4.66%,粗淀粉含量74.8%,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9.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7.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需要≥10活动积温2650 以上的地区播种,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420日至5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 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5

品种名称:天泰316

申 请 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M017×TF325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9.5厘米,穗位高107.5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果穗锥至筒型,穗长19.1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3.9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62/升,粗蛋白含量9.38%,粗脂肪含量3.92%,粗淀粉含量73.94%,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8.7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9.1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中上等肥水条件地块春播,密度为 4500/亩。田间管理主要是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施足基肥,重施攻杆孕穗肥,加强肥水管理。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6

品种名称:齐单831

申 请 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鲁系6958×鲁系4508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6.15厘米,穗位高108.75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果穗筒型,穗长20.6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7.9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感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4/升,粗蛋白含量10.60%,粗脂肪含量3.77%,粗淀粉含量71.3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9.9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8.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1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7

品种名称:潞玉1611

申 请 者: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YA54×LYB21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1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20.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35克。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67/升,粗蛋白含量10.40%,粗脂肪含量4.06%,粗淀粉含量73.30%,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4.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1.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及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8

品种名称:潞玉1403

申 请 者: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ZB6×LYB21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2厘米,穗位高116.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长锥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8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高抗茎腐病,高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68/升,粗蛋白含量9.93%,粗脂肪含量3.65%,粗淀粉含量73.80%,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1.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亩留苗4000-4500株;一般亩施复合肥50千克作底肥,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09

品种名称:潞鑫19

申 请 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XA211×XB946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5.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14.5厘米,成株叶片数20.6片。果穗长锥型,穗长21.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3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9/升,粗蛋白含量9.47%,粗脂肪含量4.09%,粗淀粉含量72.87%,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65.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0

品种名称:同玉608

申 请 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A235×L237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4.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5厘米,穗位高114厘米,成株叶片数19.65片。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0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8/升,粗蛋白含量9.72%,粗脂肪含量3.78%,粗淀粉含量74.46%,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7.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1

品种名称:391

申 请 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T1004×T12067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3.5厘米,穗位高1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7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68/升,粗蛋白含量8.95%,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3.65%,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4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1.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种植。

5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2

品种名称:金博士710

申 请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4×2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62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2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0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0/升,粗蛋白含量9.80%,粗脂肪含量4.67%,粗淀粉含量72.42%,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7.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525日至6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 45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其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5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3

品种名称:登海377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登海59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9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44厘米,穗位高8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7.7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和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2/升,粗蛋白含量10.92%,粗脂肪含量4.18%,粗淀粉含量72.4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1.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4

品种名称:登海378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登海59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8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2厘米,穗位高85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2/升,粗蛋白含量10.33%,粗脂肪含量3.74%,粗淀粉含量75.06%,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8.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3.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4%

    栽培技术要点:夏播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5

品种名称:丰乐235

申 请 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105×L504E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与对照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6厘米,穗位高110.5厘米,成株叶片数18.5片。果穗筒型,穗长18.0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4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2/升,粗蛋白含量11.42%,粗脂肪含量3.25%,粗淀粉含量73.04%,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9.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7%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播种,密度 4000-4500/亩。 2、田间管理:中上等肥力土壤,排灌方便,播种前施足底肥(土杂肥或复合肥),5-6片叶时第一次追肥,大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两次追肥总量(尿素)约35-40公斤。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及蚜虫危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3、适时收获: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层后收获,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6

品种名称:天泰619

申 请 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M6103×DM74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1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果穗锥至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粗4.8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1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90/升,粗蛋白含量12.12%,粗脂肪含量3.12%,粗淀粉含量72.12%,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4.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0%

栽培技术要点:该杂交种适宜在黄淮海中上等肥水条件地块夏播,适宜密度为 5000/亩。田间管理主要是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施足基肥,重施攻杆孕穗肥,加强肥水管理。其他同一般大田管理。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山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7

品种名称:中单573

申 请 者:德农种业股份公司

育 种 者:德农种业股份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58×中作810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3.6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1.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8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6.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百粒重31.3克。接种鉴定,感小斑病,高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98/升,粗蛋白含量9.62%,粗脂肪含量4.30%,粗淀粉含量73.87%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6.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9.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9%

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及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通透性好,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好,灌排方便的地块。2、精细播种:建议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单粒精量点播,必须为包衣种子,6月中上旬播种。建议适期早播。3、合理密植:适宜密度以每亩5000株左右为宜。4、科学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微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在拔节至小喇叭口期,侧开沟、深追氮肥(深10厘米左右,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5、适时收获:为充分利用各地光热资源,确保籽粒正常成熟,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应待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即生理成熟时进行收获。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北京市、天津市夏播区种植。

6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8

品种名称:C9256

申 请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9126Z×H1799Z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1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2厘米,穗位高109.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锥到筒型,穗长20.9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粗4.6厘米,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中间型,百粒重38.0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94/升,粗蛋白含量9.69%,粗脂肪含量3.85%,粗淀粉含量76.33%。两年区试平均倒伏倒折之和5.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8.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0.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4500/亩,根据地力水平及时调整播种密度,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建议机械化精量播种;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底肥,追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两次追入,或者在小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及时喷施杀菌剂和防虫药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19

品种名称:锦华202

申 请 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1A341×L909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果穗筒型,穗长15.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8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4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感小斑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80/升,粗蛋白含量10.71%,粗脂肪含量3.47%,粗淀粉含量70.61%,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0.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0

品种名称:屯玉858

申 请 者: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T3353×PH4CV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6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0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7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93/升,粗蛋白含量10.35%,粗脂肪含量3.20%,粗淀粉含量73.5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8.0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0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5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61日至620日适时播种,亩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1

品种名称:冠玉137

申 请 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五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5132×FL919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7.5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3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中抗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9/升,粗蛋白含量9.03%,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6.58%,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4.1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3.4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5.07%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610-20日播种为宜;一般亩留苗4500株左右,地薄宜稀,地肥宜密;施足基肥,足墒播种,重施大口期肥水;及时防治玉米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2

品种名称:冠玉911

申 请 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335×ZH1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78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3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粗缩病,感茎腐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8/升,粗蛋白含量10.44%,粗脂肪含量3.59%,粗淀粉含量74.98%,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9.9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0%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麦收后抢茬早播,一般610-20日播种为宜; 2、留苗密度:一般亩留苗密度4500株左右,高肥水地块可增加到5000株; 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足墒播种,重施大口期肥水; 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南方锈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6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3

品种名称:金海2010

申 请 者: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JHw133×JHx113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3.85克。田间记载与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感/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抗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5/升,粗蛋白含量8.99%,粗脂肪含量3.31%,粗淀粉含量74.35%,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9.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3.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为4500-5000/亩。黄淮海地区夏播在65—620日播种;田间管理上,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注意大喇叭口期和授粉结束后追肥;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高发区注意进行药物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7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4

品种名称:登海169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登海302×登海93

特征特性: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8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0厘米,穗位高91.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7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9/升,粗蛋白含量10.03%,粗脂肪含量3.54%,粗淀粉含量75.77%,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6.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2.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一般每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5

品种名称:登海606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522×DH382

特征特性: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2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7.5厘米,穗位高9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3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6/升,粗蛋白含量10.67%,粗脂肪含量3.99%,粗淀粉含量73.49%,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一般每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6

品种名称:登海191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556×登海28

特征特性: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7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5.5厘米,穗位高97.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9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1/升,粗蛋白含量10.17%,粗脂肪含量3.26%,粗淀粉含量76.97%,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6.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9.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一般每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7

品种名称:登海117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54×登海2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6.5厘米,穗位高9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2.7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抗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9/升,粗蛋白含量11.76%,粗脂肪含量3.32%,粗淀粉含量72.92%,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9.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8

品种名称:登海551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21×登海9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48厘米,穗位高8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6.55克。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感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3/升,粗蛋白含量11.56%,粗脂肪含量3.53%,粗淀粉含量71.5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29

品种名称:登海552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21×登海9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4厘米,穗位高8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4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9/升,粗蛋白含量11.69%,粗脂肪含量3.72%,粗淀粉含量71.20%,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2.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0

品种名称:登海128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54×登海59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7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34厘米,穗位高77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平均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1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1/升,粗蛋白含量11.45%,粗脂肪含量3.03%,粗淀粉含量72.44%,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8.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5.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1

    品种名称:登海511

申 请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F155×5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4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4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高7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平均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3.8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7/升,粗蛋白含量10.93%,粗脂肪含量3.65%,粗淀粉含量72.13%,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3.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2

品种名称:祺华703

申 请 者: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甘肃祺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1668×CT688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0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果穗筒型,平均穗长20.5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穗腐病、南方锈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40/升,粗蛋白含量9.50%,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73.95%,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0%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7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3

品种名称:嘉禧100

申 请 者: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嘉禧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61253×CT335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0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0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9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果穗筒型,平均穗长18.4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2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南方锈病,中抗茎腐病、穗腐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74/升,粗蛋白含量11.35%,粗脂肪含量3.28%,粗淀粉含量73.18%,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9.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4

品种名称:东单1331

申 请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XC2327×XB16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0天,与对照郑单958熟期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锥型,平均穗长22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4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6/升,粗蛋白含量10.57%,粗脂肪含量3.83%,粗淀粉含量74.62%,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4.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4500/亩。田间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在喇叭口期要追12-20公斤/亩尿素为攻穗肥,灌浆期酌情追施5-10公斤/亩尿素为攻粒肥。大喇叭口期要灌心防治玉米螟。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及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5

品种名称:东单1831

申 请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406×SY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1厘米,穗位高9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平均穗长21.7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39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0/升,粗蛋白含量10.69%,粗脂肪含量3.91%,粗淀粉含量74.4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3.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4500/亩。田间管理上前期以促为主,在喇叭口期要追12-20公斤/亩尿素为攻穗肥,灌浆期酌情追施5-10公斤/亩尿素为攻粒肥。大喇叭口期要灌心防治玉米螟。注意防治穗腐病、粗缩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及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6

品种名称:东单176

申 请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116×3101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7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39厘米,穗位高9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平均穗长21.4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4.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6/升,粗蛋白含量10.07%,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5.51%,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4.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黄淮海夏播适宜播种时间为6月初到615号。以麦茬平播为宜。如果采用麦田套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亩。可以造墒播种,也可以播后浇蒙头水。在拔节期可以使用40—50公斤/亩长效玉米专用肥一次性追肥。在苗期注意喷施杀虫剂防治灰飞虱以预防粗缩病。拔节以后用颗粒剂撒心,防治玉米螟。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及穗腐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7

品种名称:中天301

申 请 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M236×372F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果穗锥至筒型,平均穗长18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百粒重36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8/升,粗蛋白含量11.15%,粗脂肪含量3.29%,粗淀粉含量72.5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6.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黄淮海中上等肥水条件地块夏播,适宜密度为 5000/亩。田间管理主要是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施足基肥,重施攻杆孕穗肥,加强肥水管理。其他同一般大田管理。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山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8

品种名称:美加605

申 请 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RM9604×GHF808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6行,穗粗5.0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0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穗腐病。籽粒容重786/升,粗蛋白含量9.49%,粗脂肪含量3.25%,粗淀粉含量74.52%,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1.4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7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黄淮海夏播玉米品种区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粗缩病和穗腐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39

品种名称:中地103

申 请 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XM9180×CXF5440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0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1/升,粗蛋白含量9.52%,粗脂肪含量3.06%,粗淀粉含量72.86%,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6.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2%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4800株。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0

品种名称:汉单229

申 请 者: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2233×H351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5.7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叶片数18.5片。果穗筒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4行左右,穗粗4.6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2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92/升,粗蛋白含量11.78%,粗脂肪含量3.47%,粗淀粉含量72.55%,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7.3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6.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5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4500-50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1

品种名称:惠农609

申 请 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14×721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与对照郑单958晚熟0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2.5厘米,穗位高111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果穗筒型,穗长16.4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0.6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7/升,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4.93%,粗淀粉含量73.77%,赖氨酸含量0.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5.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2

品种名称:美加303

申 请 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RM8001×GHF808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18.1厘米,穗行数16行,穗粗4.9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高感穗腐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90/升,粗蛋白含量9.82%,粗脂肪含量3.22%,粗淀粉含量73.93%,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8.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2.适宜播种期6月上中旬。3.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 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8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3

品种名称:奥玉510

申 请 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OSL454×OSL30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6.5厘米,穗位高99.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8.4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0/升,粗蛋白含量10.66%,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2.8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0.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9.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5%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4

品种名称:美豫22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伟程902×WY4584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3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5.2厘米,穗位高90.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6.9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92/升,粗蛋白含量9.32%,粗脂肪含量3.58%,粗淀粉含量75.22%,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0.7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6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5

品种名称:中农大788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PQ231×L396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4.2厘米,穗位高102.3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6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6/升,粗蛋白含量9.71%,粗脂肪含量3.8%,粗淀粉含量74.63%,赖氨酸含量0.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7.0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5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6

品种名称:豫禾695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06×Z09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3.9厘米,穗位高91.3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2.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0/升,粗蛋白含量12.37%,粗脂肪含量3.51%,粗淀粉含量72.95%,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2.6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6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穗腐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7

品种名称:豫禾196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333×L215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8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9.89厘米,穗位高103.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2/升,粗蛋白含量10.66%,粗脂肪含量3.03%,粗淀粉含量75.21%,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3.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2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8

品种名称:中奕农23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Y97134×伟程302

特征特性: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0.47厘米,穗位高93.0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3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0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79/升,粗蛋白含量10.15%,粗脂肪含量3.23%,粗淀粉含量75.57%,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绿色通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2.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8.5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一般适宜种植密度每亩4000-45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49

品种名称:豫禾161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F531×HF30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7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9.4厘米,穗位高93.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6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2/升,粗蛋白含量10.74%,粗脂肪含量3.34%,粗淀粉含量74.4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5.3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7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0

品种名称:吉农玉387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54×1216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4.5厘米,穗位高95.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7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2/升,粗蛋白含量9.83%,粗脂肪含量3.53%,粗淀粉含量73.51%,赖氨酸含量0.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8.3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8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1

品种名称:农大683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C290×C783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6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4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65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9/升,粗蛋白含量11.82%,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3.36%,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9.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3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2

品种名称:美豫61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xP1132×LxP4C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中抗粗缩病,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8/升,粗蛋白含量9.93%,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5.36%,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1.3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3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9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3

品种名称:吉农玉309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S04×WH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0.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8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8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7/升,粗蛋白含量9.31%,粗脂肪含量3.43%,粗淀粉含量74.8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0.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2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4

品种名称:垄地翔789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340×L42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1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6.2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7/升,粗蛋白含量11.14%,粗脂肪含量3.62%,粗淀粉含量73.88%,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7.6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2.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5

品种名称:禾硕818

申 请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Q083×S183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9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0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4.6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抗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4/升,粗蛋白含量10.11%,粗脂肪含量3.59%,粗淀粉含量74.9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4.0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5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亩。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6

品种名称:中农大751

申 请 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河种业有限公司、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MR3152A×L396-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9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高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8/升,粗蛋白含量10.93%,粗脂肪含量3.81%,粗淀粉含量75.05%,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6.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4.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42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10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7

品种名称:华皖263

申 请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E222×H99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74厘米,穗位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1克。接种鉴定,感禾谷镰孢茎腐病、高感禾谷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3/升,粗蛋白含量10.55%,粗脂肪含量3.07%,粗淀粉含量74.12%,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4.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1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8

品种名称:智研917

申 请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239×H841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65厘米,穗位9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4克。接种鉴定,感禾谷镰孢茎腐病、感禾谷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5/升,粗蛋白含量9.14%,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75.56%,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3.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4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5000株。注意防治弯孢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59

品种名称:隆平904

申 请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239×H832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58厘米,穗位9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2.9克。接种鉴定,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高感禾谷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44/升,粗蛋白含量8.83%,粗脂肪含量3.27%,粗淀粉含量76.84%,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0.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0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南方锈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0

品种名称:隆平259

申 请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H261×LM45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天,比郑单958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70厘米,穗位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0.1克。接种鉴定,感禾谷镰孢茎腐病、高感禾谷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60/升,粗蛋白含量8.83%,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74.27%,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2.1千克,比对照增产13.3%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南方锈病和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1

品种名称:华皖266

申 请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E220×H99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98天,比郑单958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69厘米,穗位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2克。接种鉴定,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高感禾谷穗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8/升,粗蛋白含量9.14%,粗脂肪含量3.6%,粗淀粉含量75.1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2.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8.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5000株。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2

品种名称:乐农79

申 请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07×G1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3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93.4厘米,穗位高103.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穗腐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35/升,粗蛋白含量9.65%,粗脂肪含量4.31%,粗淀粉含量73.21%,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9.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夏播525日至6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 45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南方锈病、粗缩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唐山市和廊坊市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0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3

品种名称:优迪919

申 请 者: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L712×JL71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9.5厘米,穗位高109.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7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2克。接种鉴定,中抗粗缩病,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感镰孢茎腐病,感禾谷镰孢穗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矮花叶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1/升,粗蛋白含量10.60%,粗脂肪含量3.19%,粗淀粉含量75.02%,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镰孢茎腐病、禾谷镰孢穗腐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1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4

品种名称:优旗528

申 请 者: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XY537×XY54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5.5厘米,穗位高95.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5克。接种鉴定,中抗镰孢茎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高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3/升,粗蛋白含量11.05%,粗脂肪含量3.17%,粗淀粉含量74.48%,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5.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禾谷镰孢穗腐病、粗缩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1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5

品种名称:裕华402

申 请 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神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X11322×SX611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5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4.5厘米,穗位高116.5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7.5克。接种鉴定,高抗/中抗茎腐病,感/高感穗腐病,感/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中抗/高感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4/升,粗蛋白含量9.67%,粗脂肪含量4.43%,粗淀粉含量72.77%,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5.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8%。增产比例74.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7.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3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6月中、下旬,适宜亩种植密度4200-4500株。9-11片叶喷施玉米矮壮素防止倒伏;适当晚播。注意防治粗缩病、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1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6

品种名称:ND367

申 请 者: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X244-1 × HZ127B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1.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4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07.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7克。接种鉴定,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中抗瘤黑粉病,高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8/升,粗蛋白含量10.57%,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2.9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0.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69%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左右。黄淮海地区夏播一般在6月上旬播种,在田间管理上,底肥亩施厩肥1000-2000公斤,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kg,锌肥1公斤,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授粉结束后增施粒肥以提高粒重。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叶子变黄子粒变硬开始收获。注意防治穗腐病和南方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山东省、河南省、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

113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2067

品种名称:宽玉606

申 请 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QZ145×KF0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6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28厘米,穗位高85.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20.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1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8克。接种鉴定,高抗/感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抗/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80/升,粗蛋白含量9.74%,粗脂肪含量4.93%,粗淀粉含量75.94%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0.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0.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10日至630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1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8

品种名称:宽玉188

申 请 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K305×K987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7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0.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5.5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3克。接种鉴定,高抗/感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抗小斑病,抗/高感弯孢叶斑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感南方锈病。籽粒容重756/升,粗蛋白含量9.00%,粗脂肪含量4.82%,粗淀粉含量75.48%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3.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5.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10日至630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夏播种植。

115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69

品种名称:东单808

申 请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424× F1019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17.1天,比对照渝单8号早熟0.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6.4厘米,穗位高95.6厘米,成株叶片数18.6片。果穗筒型,穗长21.1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粗5.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百粒重32.9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感灰斑病,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感纹枯病,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64/升,粗蛋白含量10.33%,粗脂肪含量3.02%,粗淀粉含量73.98%,赖氨酸含量0.3%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西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1.0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1.1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9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播种。播种宜采用营养块(球)育苗,也可直播。一般种植密度3000/亩。施肥要求重底早追,以有机肥为主,早施提苗肥和拔节肥,重施攻苞肥。底肥亩施三元素复合肥4050公斤,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追肥两次(追拔节肥少量,穗肥多量),亩施40公斤。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小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南部海拔800米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 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遵义市海拔1100米以下地区,云南省中部昆明、楚雄、玉溪、大理、曲靖等州市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广西桂林市、贺州市春播种植。

116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70

品种名称:正大1689

申 请 者:莱州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南通大熊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莱州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南通大熊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AF07×GBM19D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8.9天,比对照早熟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6.5厘米,穗位高115.1厘米,成株叶片数19.45片。果穗筒型,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6-,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8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73/升,粗蛋白含量10.23%,粗脂肪含量5.42%,粗淀粉含量70.75%,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61.3千克,比对照增产4.1%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74.7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1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情况,确定最佳的播种期。 2、合理密植:适宜密度为6000/亩。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抗旱防涝,大喇叭口期应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陕西省榆林地区、延安地区,宁夏引扬黄灌区,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大部分地区,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西至博乐市以东地区、北疆沿天山地区、伊犁州直西部平原地区种植。

11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96071

品种名称:C2235

申 请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R1751Z×HCL503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5天,与对照吉单27同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颜色绿到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7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行数16-18行,穗长19.2厘米,穗粗5.1厘米,籽粒颜色黄色、偏马齿,百粒重33.4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60/升,粗蛋白含量8.17%,粗脂肪含量4.33%,粗淀粉含量76.6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75.8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1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3.9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27.6%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4000-5000/亩,较为适合密植,但要根据地力水平及时调整播种密度,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建议机械化精量播种;适时播种,春播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要稳定在10度以上,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底肥,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时期丢心防治玉米螟;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域种植。

(三)水稻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126

品种名称:苏秀8608

申 请 者: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0-502/秀水09//秀水123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49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7.6天。株高86.1厘米,穗长1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8万穗,每穗总粒数128.6粒,结实率89.4%,千粒重24.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3.6,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1级,中感稻瘟病,高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垩白粒率22.3%,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79.5毫米,长宽比1.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0.8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80%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652.97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2.4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92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08%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4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减产3.75%

栽培技术要点:1.移栽5月上中旬播种;机插和抛秧5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移栽、机插秧和抛秧大田每亩用种量5千克。2.人工移栽秧龄35天左右,株行距14×23厘米左右,每穴栽插3-4粒谷苗;机插秧和抛秧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株行距11厘米×25厘米左右,每穴栽插4-5粒谷苗。3.一般亩施纯氮25千克左右,基肥50%-60%,分蘖肥30%,穗肥10%-20%;配合施用磷、钾肥。机插秧和抛秧田要施足基肥,栽后2天施返青分蘖肥,此后每次施肥应较对照等中熟品种前移7天。4.水层管理应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蘖烤田、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前5-7天断水,忌断水过早。5.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