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04 > 第9期

关于恢复灾后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

日期: 2004-09-20 06:12 作者: 来源: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畜牧、农垦、农机化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7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受灾作物田间管理

    (一)分类指导受灾水田管理。过水受淹但未没顶的稻田要重点做好病害预防;受淹没顶一周以内的稻田重点抓紧排涝降渍和根外追肥,尽快恢复水稻生长活力;没顶超过一周的稻田要补种和改种。对目前仍受淹的田块要抓紧排涝除渍,为秋冬播做好准备。

    (二)抓紧降渍搁田。要动员各方面力量,组织调用一切机电排灌设备和设施,抢排内涝和农田渍水、抢修水毁农田和田间工程,为恢复生产创造条件。采取开沟、清淤、放水的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恢复作物根系活力,增强作物自身恢复生长的能力和抗逆能力。

    (三)做好灾后病虫害预报和防治。针对灾后病害可能流行与害虫可能大发生的情况,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强病虫防治工作,加大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力度,避免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交替发生。南方稻区要特别关注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态势,一旦发生,及时组织防治。

二、抓好水稻抢收抢种工作

    (四)抓紧抢收早稻。早稻尚未收获的地方,要抓住天气晴好时机突击抢收,真正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边收、边打、边晒,确保颗粒归仓。充分利用学校放假空闲的操场和社会上可利用的仓库等场所及时风干稻谷,避免稻谷发芽霉变。

    (五)积极抢种晚稻。华南受灾地区要合理选择晚稻补播品种,确保晚稻安全抽穗。对因灾造成缺苗的地方,要尽快调剂秧苗补苗。要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旱育稀植、催芽直播等实用栽培技术,利用科技多种晚稻。

三、抓好灾后补种及秋季作物后期管理

(六)抢种补种晚秋作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广泛动员农民大力扩种、补种、套种晚秋粮食作物。对来不及栽插水稻的田块,要科学改种玉米、薯类、杂粮等作物。对受淹失收的秋熟作物,要补种生育期短的杂粮作物,种足种好山坡地、边隙地,推广网作套种技术,种好田埂豆、沟边稻,做到不荒芜一块田。

    (七)强化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南方地区要以双季晚稻为重点,科学运筹肥水管理,以早管促早发,以强管促壮苗,加快苗情转化升级。要密切注意涝旱的突变转化,及早落实伏旱防治预案,筹划预防寒露风的措施。北方地区要以玉米为重点强化秋收作物的中后期管理,尤其是东北地区要突出抓好防秋吊、抗低温、防早霜措施的落实。

    (八)加强种子田生产管理。突出抓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制种田的管理,减少灾害对种子生产的影响,确保明年粮食生产有充足的种源。

四、充分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

    (九)认真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加强农业机械和农机人员的组织调度,成立农机抗灾救灾服务队,投入防汛抢险,抢运救灾物资、受灾群众及财产;组织农业机械抓紧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安排好水田排涝作业、灾后水毁农田修复以及恢复生产作业。

    (十)切实做好各项农机技术服务工作。组派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帮助做好机械的修复保养,开展技术咨询,做好抗灾急需农机具及配件的供应等工作;组织流动服务队开展送农机、送油料、送维修到灾区的活动,确保灾区生产的需要。

    (十一)加强抗灾救灾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防汛救灾第一线,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指导,维护农机抗灾救灾生产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进一步做好汛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十二)加强灾后易发疫情监测和报告。在继续抓紧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同时,要对与水灾关系密切的炭疽、丹毒、巴氏杆菌病、血吸虫病等烈性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病等进行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加强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果断处理,防止疫情蔓延。

    (十三)做好消毒灭源和药品管理工作。要选择有效的消毒药品,对畜禽饲养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特别要抓好老疫区、湖区、交通沿线和洪涝灾害较重地区的消毒灭源工作。落实消毒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动物防疫急需物资、药品的生产和供应管理,组织好灾区及周边地区急需疫苗的调运、发放。

    (十四)加大灾后检疫执法力度。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加强流通环节监管。要严厉打击瞒报疫情、逃避检疫以及经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对洪涝灾区内各种死因的畜禽,应采取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措施,力争不污染环境,不威胁当地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六、及早筹划秋冬种工作

    (十五)调整结构布局,合理安排茬口,搞好间套种。要因地制宜安排洪涝灾后的补种作物,避免影响秋冬大田作物正常生产。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耕地撂荒。要把南方冬季农业开发作为秋冬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开发的力度,积极扩大秋冬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十六)尽早做好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抓好水毁工程和田间设施的修复,做好秋冬种前的翻地、耙地和整地。尽早摸清种子、化肥等农资的底数,搞好余缺调剂。及早组织筛选秋冬种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向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部门推荐发布。要加大秋冬种前的技术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二〇〇四年八月九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