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220315202300768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业管理司
- 信息名称
-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238号建议的答复
- 文 号
- 农办议〔2023〕346号
- 生效日期
- 2023年07月29日
- 发布日期
- 2023年08月02日
- 内容概述
- 我部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
- 索 引 号
- 07B220315202300768
- 信息名称
-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238号建议的答复
- 文 号
- 农办议〔2023〕346号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业管理司
- 生效日期
- 2023年07月29日
- 发布日期
- 2023年08月02日
- 内容概述
- 我部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23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2日
字体:[大 中 小]
王启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振兴。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部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关于遴选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
我部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遴选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2022年我部依据企业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和“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发展定位,从全国7000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中遴选出69家优势企业,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形成优势种业企业集群,着力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二是推动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种业基地与阵型企业紧密对接。支持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开展科研资源、技术、人才长期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推出更多适合种业特点的金融保险产品,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形成长期稳定支持。推动种业基地与企业对接,优先保障优势企业用地需求,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共同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三是积极创设支持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优势企业牵头承担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等任务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建立与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深化科企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2013年,我部会同财政部、农发行等共同发起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2019年扩大基金规模到25亿元,先后投资31.35亿元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下一步,我部将按照种业振兴行动部署,以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为重点,加快研究完善种业企业支持政策措施,继续支持阵型企业与科研、金融、基地对接,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提升种业企业核心研发力、产业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关于完善种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为种业振兴提供金融服务保障。一是加强金融政策支持。2016年我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现代种业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种业的金融支持。2023年我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支持,加大对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等中长期贷款投入,满足育种研发、种子繁殖、精深加工、推广销售等环节融资需求。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风险评估机制,为更多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的种业企业提供免费担保的信用贷款,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融资可得性。农发行安徽分行围绕种业优势企业向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皖垦种业、江淮园艺等累计授信7.2亿元,投放种业贷款19亿元。三是完善制种保险政策。2018年我部联合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将水稻、玉米、小麦繁制种保险保费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再次明确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种业财政补贴险种的保险标的范围。金融监管总局鼓励支持保险机构研发大豆、蔬菜、瓜果等种子种苗保险产品,提升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优化种业金融保险扶持政策,创新特色金融保险产品,加大对种业振兴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满足种业企业多样化金融保险需求,为实施种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关于强化现代种业人才引进培育
我部高度重视种业人才发展,不断推进种业人才改革和引进培育工作。一是开展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2014年我部组织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推动种业科技成果权益分享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探索多种创新激励方式和多元化成果转化机制。2016年联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种业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和分类管理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权益分享,解决制约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激发科研单位及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加强种业人才培育。我部定期举办种业多层次人才专题培训,持续提升种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注重在国家良种联合攻关实践中培养锻炼种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开展良种推广应用、良种良法集成示范等任务。每年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2022年培训农技人员16.9万人次、骨干人才2.1万人次,提升种业推广服务效能。三是促进种业科技人才流动。探索科研人员分类评价管理,支持科研院校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企业开展人才合作,通过定岗、定责、定权益明确各类人员兼职持股等相关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解决科研人员不敢兼职、不敢持股难题,推动育种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将企业引进人才落户到科研教学单位。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种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各地加大种业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种业人才引育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种业行业,开展种业骨干人员培养和技能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种业人才队伍。
四、关于加大大豆种植支持力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豆生产。近年来我部不断推进大豆优良新品种培育,加大大豆根瘤菌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一方面,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目前黄淮海地区主要生产食用大豆,未来扩种大豆重点是满足压榨商用大豆需求,培育优质品种是扩种大豆的基础。为此,我部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中将培育突破性大豆新品种作为重点任务,并将黄淮海地区等主产区作为高产高油大豆品种培育重点地区予以布局。同时将宿州市埇桥区纳入国家大豆制种大县奖励实施范围。另一方面,加大根瘤菌技术推广应用。2022年我部通过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主要在东北四省区和北大荒农垦集团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剂1560万亩。通过接种大豆根瘤菌及科学合理施肥,增强根瘤菌共生固氮能力,减少化学氮肥用量,取得了增产增效、节肥节药的初步成效。关于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东北四省区建立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主要是为了支持收储制度改革,目前安徽不在改革范围。此外,中央财政通过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渠道对安徽省积极予以支持,安徽省可按规定统筹用于支持大豆生产。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继续统筹安排有关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大豆生产,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依托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在大豆主产区推广使用根瘤菌等微生物菌剂,因地制宜开展大豆接种根瘤菌剂等配套技术集成推广,促进大豆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升。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3年7月29日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