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220315202200939
信息所属单位
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943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农办议〔2022〕136号
生效日期
2022年07月29日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9日
内容概述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加快构建和完善监管有力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加快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索 引 号
07B220315202200939
信息名称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943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农办议〔2022〕136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种业管理司
生效日期
2022年07月29日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9日
内容概述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加快构建和完善监管有力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加快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94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9日

字体:[大 中 小]

 

张兆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国种子安全的建议收悉。经商科技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着力健全关键种子基因库与保护我国的种质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20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出台,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专门部署2021年,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二是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全国初步建成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为核心1复份库、10座中期库和43个种质圃为支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了国家畜禽保种场173个、保护区24个、基因库8个,探索形成以保种场保护区原产地活体保护为主,以基因库遗传材料保护为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三是加快种质资源普查。2021年,我部启动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现种质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下一步,我部将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加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鉴定评价等工作,支持开展原位保护,强化濒危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持续加强资源库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利用,为育种创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关于着力攻克关键种子的难关

近年来,我部深入实施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育种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探索建立和完善种业创新攻关体系,强化种业创新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整合,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署了“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重点支持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等内容;“十四五”期间设立“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等重点专项,支持种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培育。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启动新一轮育种联合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深入推进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对标产业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着力攻克育种创新重点难点问题,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

三、关于着力强化关键种子研发投入

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全面加强我国种业基础设施条件能力建设;会同科技部深入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财政部建设了水稻、小麦等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58亿元,支持育种创新。我部2021启动实施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等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有效扩大了测定群体规模,提高育种效率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了“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等重点专项,支持种业研发。财政部等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种业科技创新。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支持力度,积极落实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引导优势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选育优良品种。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基金、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支持开展种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加快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于着力理顺科研和企业协作机制

多年来,我部通过实施国家育种联合攻关、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等政策措施,积极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校在资源发掘、材料创制、育种技术等方面开展作,强化技术创新与市场高效对接,推动企业加快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支持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共享国家科研设施平台,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育种创新,加快建立科研与企业协作新机制。

五、关于着力培育领衔人才和龙头企业

我部高度重视种业人才培养和龙头企业培育。通过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培养生物研发骨干人员5000人,育种领军人才100人,为我国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人才基础。通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育种领域专家470人。2021通过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支持100名青年科技人才,其中,种业领域人才占34%积极梳理构建“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三类优势企业构成的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业企业阵型。充分发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深入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完善种业企业阵型,建立与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积极推进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种业基地对接,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选拔一批种业发展领衔人才。

六、关于着力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待遇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提高科研院所基本运行保障水平,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着力改善农业科技人才待遇一是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不设比例限制。明确参与项目实施的研究人员劳务费预算不设比例限制,由高校、科研院所等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据实编制。二是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明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中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研发类项目,均要设立间接费用,取消其中绩效支出的比例限制,项目承担单位可在间接费用比例范围内统筹安排绩效支出,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三是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取得合法收入。我部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打造综合性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各类优秀种业科技成果在该转化平台上展示转化。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奖励政策,加快实施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试点,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持股兼职,多措并举,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七、关于着力完善种子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安全,我部强化部门协同,务实推进相关工作。是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配合全国人大修改种子法,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快推动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配套规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4DUS测试机构,发布了11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和200行业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了全国农作物种子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种业领域国家标准327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二是强化行政执法。2021我部启动为期3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明确以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严厉打击种业侵权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指南》等执法规范性文件,会同有关部门连续3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种业行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连续2年组织全国侵权假冒商品销毁行动,对包括假劣种子和农资产品在内的侵权假冒商品进行集中销毁,切实维护种业市场秩序。三是强化行政和司法保护衔接。我部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沟通协调,定期研究重点侵权案件,联合印发工作文件,强化协同保护,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和完善监管有力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对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问题重拳出击,为促进种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推动《反垄断法》修订,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强化种子等农资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相互串通操纵价格等违法行为,助力我国种子产业安全。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