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101215202000717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植业管理司
- 信息名称
-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55号(医疗体育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 文 号
- 农办案【2020】45号
- 生效日期
- 2020年09月16日
- 发布日期
- 2020年09月17日
- 内容概述
-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55号(医疗体育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 索 引 号
- 07B101215202000717
- 信息名称
-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55号(医疗体育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 文 号
- 农办案【2020】45号
- 信息所属单位
- 种植业管理司
- 生效日期
- 2020年09月16日
- 发布日期
- 2020年09月17日
- 内容概述
-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55号(医疗体育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755号(医疗体育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755号(医疗体育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
宋华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涉及我部职能的部分答复如下。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规划,强化指导,加大扶持,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加强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
为加强野生中药材保护,我部与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修订工作,拟收录468种和25类野生植物,已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新版名录中,增加保护“有重要经济价值,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急剧减少、生存受到威胁或严重威胁的物种,以及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主要涉及物种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植物,拟将42种石斛类物种、八角莲属所有种、黄连属所有种等重要野生中药材均纳入名录保护范围,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推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区)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214处,其中,中药材类保护点20处,涉及野生麻黄、野生肉苁蓉、野生五味子、囊花马兜铃、野生黄芪、草苁蓉、雪莲、胀果甘草、新疆阿魏、管花肉苁蓉、穿龙薯蓣、连翘、知母、黄精、半夏、远志、草麻黄、马蹄香、八角莲、冬虫夏草等20种野生中药材植物。
二、关于推广中药材种植生产和质量管理技术规范
我部高度重视中药材质量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生产环节管理,提升中药材质量水平。一是强化中药材标准管理。推动《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茅山苍术》等4项标准列入2020年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将《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 根茎类药材》《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果实和种子类》和《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 花类》3项标准列入我部2020年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立项计划。二是规范科学用药。针对中药材生产缺乏专用农药的现状,开展中药材等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调查及试验,加快推进中药材等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技术评审和登记。对46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了全面禁用措施;对20种农药采取了限制使用措施,其中禁止甲拌磷、克百威、内吸磷等15种高毒高风险农药在中药材上使用,严格管控约束中药材用药,确保中药材生产安全。组织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对主要农药市场、“黑名单”农药企业及果菜茶和中药材用药进行抽查,严厉查处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产品质量。三是开展中药材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保护。积极支持中药材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2019年底,我部已认定160多个中药材地理标志农产品。2019年启动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了2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发展,其中包括安龙白及、苍溪川明参、岷县当归、潜半夏等10余个中药材产品。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支持优质中药材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推广中药材有机、绿色和生态种植,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安全水平。
三、关于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形成集群化发展
我部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导中药材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促进集群化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2018年12月,我部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单位,制定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各地优化道地药材生产布局,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二是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2017年,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创建并认定300个左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截至目前已认定3批共229个,其中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多个,重点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等建设。三是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0年启动建设吉林长白山人参和广西罗汉果2个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支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商标、健全经营组织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等环节,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四是加强中药材产业强镇建设。2020年支持259个镇(乡)发展一镇一特主导产业,其中19个镇(乡)将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获得财政奖补支持。
下一步,我部将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指导各地大力发展道地药材,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努力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关于建立中药材创新体系
我部根据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支持建设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选聘1位首席科学家、26位岗位科学家、27位综合试验站站长,每年投入经费3200万元,支持专家开展中药材遗传改良、栽培、加工、病虫草害防控、机械装备研究,并进行技术示范与培训应用,促进体系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转化。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突破了雪莲、人参等药用植物细胞和不定根培养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指导建成国内第一条工业化生产线;开发了中药材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适宜模式与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理论基础;研发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智慧中药资源监测技术,首次将基于高分辨卫星的3S技术用于中药材生产;集成推广了天麻、附子等一批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创制了枸杞真空脉动干燥和百合无硫初加工装备,并开展工厂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以“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建立队伍、融合发展”为原则,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关于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我部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技术培训服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推动中药材绿色发展。我部通过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经济作物生产发展,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促进中药材生产提质增效。二是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我部利用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举办农科讲堂,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提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的能力水平。组织开展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提升中药材生产管理水平。三是推进中药材市场建设。目前,我部分别与12个省(区、市)共同启动了13个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其中包括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化中药材市场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设计,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引导各地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0年9月16日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