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100315201900444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988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农办议[2019]109号
生效日期
2019年07月11日
发布日期
2019年07月24日
内容概述
对关于加快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的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07B100315201900444
信息名称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988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农办议[2019]109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生效日期
2019年07月11日
发布日期
2019年07月24日
内容概述
对关于加快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的建议的答复。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98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4日

字体:[大 中 小]

    谢舒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政策措施让老百姓停止使用农膜 

      使用农膜主要是起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我国人多地少,光温水匹配度差,使用农膜可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不重视残膜回收,致使白色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农膜污染防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膜回收率。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农膜污染防治作为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农膜残膜回收。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我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加大对农膜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监管。推动修订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了地膜厚度、力学性能等。二是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在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建设了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全面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完善地膜回收网点,扶持加工利用回收企业建设,推广交旧领新”“以旧换新等模式,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膜回收。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排实施了残膜污染农田综合治理项目,加大残膜回收机具、农膜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研发力度。2017年以来,全国重点用膜区农膜回收利用水平稳步提升。100个地膜回收示范县当季回收率接近80%,甘肃全省回收利用率达81%以上,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残膜捡拾机具取得突破,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农膜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农膜回收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推广生物降解农膜,减少农膜使用,减轻环境压力。 

  二、关于推进合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的使用是我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重要因素。但是,过量使用化肥也带来了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的问题。2015年以来,我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组织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绿色引领,依靠科技进步,主攻质量效益,突出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一是集成技术。在全国选择300个县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2018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18.5亿亩,技术覆盖率达85%二是开展专业化服务。培育一批有技术、有装备、有规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肥料专业化服务,统配统施面积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三是推进有机肥替代。2018年,在150个县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有机肥企业、规模化养殖场、种植大户、服务组织签订协议,统一开展专业化服务。对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予以适当补助,调动农民增施有机肥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积造施用有机肥,加工施用商品有机肥,就地就近用好畜禽粪便有机肥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国农用化肥使用量5859.4万吨(折纯),比2016年减少124.7万吨,化肥使用量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经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据我部调查,2018年全国化肥使用量呈继续减少的趋势。 

  三、关于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推进科学用药 

  及时准确监测预报病虫害是指导农民选准对路农药和用好农药的前提,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是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关键。多年来,针对广大农民缺乏科学用药意识、不会用药甚至是滥用药等问题,我部结合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连续4年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一是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充分发挥1030个国家级病虫监测区域测报站和12000多个田间病虫监测点的作用,构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布病虫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控。2017年以来,通过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2017年—2025年)》,每年投资约1亿元,支持各地加强自动化、可视化田间病虫监测点建设,努力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通过重大病虫防控等项目,重点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作业,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截至2018年底,社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8万个,从业人员130多万人,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9.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主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三是着力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全面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年均培训400万人次。组织开展高效低毒药剂筛选,替代高毒高风险农药,高毒农药使用比率降低到1%以下。据测算,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仍以小规模农户生产为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和科学用药宣传普及任务十分繁重。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制度,大力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残膜回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同时,进一步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控,加大科学用药培训力度,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对我部工作继续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010-59193348 

    

    

                                农业农村部 

                              2019724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