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101214201600167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682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农办议[2016]206号
生效日期
2016年08月26日
发布日期
2016年08月26日
内容概述
 您提出的关于我国南方农作物种植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春玉米连作晚稻、冬种绿肥的种植模式的建议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索 引 号
07B101214201600167
信息名称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682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农办议[2016]206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生效日期
2016年08月26日
发布日期
2016年08月26日
内容概述
 您提出的关于我国南方农作物种植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春玉米连作晚稻、冬种绿肥的种植模式的建议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68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6日

字体:[大 中 小]

  您提出的关于我国南方农作物种植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春玉米连作晚稻、冬种绿肥的种植模式的建议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南方地区发展春玉米连作晚稻、冬种绿肥的种植模式

  春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是南方稻田水旱轮作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冬种绿肥是南方冬闲田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绿肥有机质丰富、适应性强、易栽培,可增辟肥源,对改良土壤有很大作用。在适宜地区发展春玉米连作晚稻、冬种绿肥,对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益有积极作用。多年来,农业部一直鼓励南方地区发挥一年多熟优势,结合种植传统,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推进南方冬闲田开发,引导鼓励南方多熟地区发展禾本科与豆科、高秆与矮秆、水田与旱田等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模式,有效利用光温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南方种植业调结构种植示范试点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粮食产能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粮食连年增产后,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玉米出现了阶段性供大于求。为科学指导各地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去年11月,农业部制定印发《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西南石漠化区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力争到2020年该区域调减玉米面积500万亩。今年4月,农业部制定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稳定双季稻和油菜面积,华南地区稳定水稻和棉花面积,扩大冬种面积,鼓励开发利用冬闲田。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0亿元,支持开展粮改饲试点,试点省由10个增加到17个,试点县由30个增加到100个,覆盖包括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在内的13个省区,采取以养代种的方式推动试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同时,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5亿元,在全国选择288个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力强的县开展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其中南方地区安排资金7.3亿元、选择147个县,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以及粮豆轮作、水旱轮作等耕作模式,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深入推进粮改饲试点和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南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顺利开展。

  三、关于加大早春玉米、优质早熟晚稻新品种培育

  农业部对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高度重视。2015年起,组织开展了主要农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试点。一是通过玉米良种攻关试点,选育早熟玉米新品种。开展玉米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优异种质资源创新、优异组合筛选,搭建工厂化优异玉米自交系创新平台。鉴定玉米种质资源6627份次,筛选出具备早熟等特性的新品种50多个。二是通过水稻良种攻关试点,选育特早熟晚稻品种。今年4月,在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稻区以适宜机插的特早熟双季晚稻为攻关目标,启动了水稻良种攻关。下一步,农业部将依托育种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引导玉米、水稻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包括早春玉米、优质早熟晚稻在内的优异新品种。

  四、关于组建“育繁推”“种养加”产业联合攻关集团

  对于“育繁推”产业联合攻关。当前我国种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但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整体水平还不高。为此,农业部积极推进建立科学的育种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大型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育、繁、推、管的良繁体系,使之与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不同生产方式相适应。对于“种养加”产业联合攻关。“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农业部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总体思路,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鼓励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制定出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明确在包括湖南省在内的南方平原水网地区优先推进规模化种养加一体示范项目,重点建设包括标准化屠宰场和标准化养殖场三改两分措施,推进养殖加工环节提升改造。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支持“育繁推”“种养加”产业联合攻关,通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和创建融合先导区,促进农业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五、关于加大对南方新型种养模式的支持

  草食畜牧业是畜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向,也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支持南方发展新型种养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地资源,近三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在湖南开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行动,扎实推进湖南草食畜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农业部即将出台《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充分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地区天然草地和农闲田,大力推广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和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推广天然草山草坡改良、混播牧草地建植、高效人工种草、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南方饲草青贮、南方地区舍饲育肥等技术模式。为调动母牛饲养积极性,推进母牛适度规模养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开展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工作,其中2014-2016年每年安排5200万元支持湖南肉牛养殖发展。下一步,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加大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南方新型种养模式,促进南方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三农”问题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部工作予以支持。

  农业部

  2016年8月25日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