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101203201500802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文  号
生效日期
2015年09月29日
发布日期
2015年09月29日
内容概述
9月22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分析秋冬种生产面临的形势,研究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安排部署秋冬种生产各项重点工作。余欣荣副部长强调,各地要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注重创新,务实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秋冬种各项任务,努力为实现今年全年农业丰收收好官,为明年农业尤其是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索 引 号
07B101203201500802
信息名称
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文  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生效日期
2015年09月29日
发布日期
2015年09月29日
内容概述
9月22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分析秋冬种生产面临的形势,研究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安排部署秋冬种生产各项重点工作。余欣荣副部长强调,各地要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注重创新,务实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秋冬种各项任务,努力为实现今年全年农业丰收收好官,为明年农业尤其是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余欣荣副部长在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9日

字体:[大 中 小]

明天是秋分,秋冬种生产即将由北向南全面展开。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今年召开这个会议,表明发展生产保供给的任务更重、农业部门加强生产指导的责任更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秋冬种生产面临的形势,研究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安排部署秋冬种生产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动员各级农业部门广大干部职工,注重创新,务实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秋冬种各项任务,努力为实现今年全年农业丰收收好官,为明年农业尤其是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刚才,山东、湖北、陕西、福建4省作了很好的发言,讲得都很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抓好秋冬种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粮食“十一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继续保持发展的好势头。夏粮增产89亿斤,早稻持平略减,秋粮形势较好,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粮食再获丰收,仓满库盈,市场稳定,使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更牢,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信心更足。明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艰巨。秋冬种生产是第一仗,事关全年、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一)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秋冬种生产。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中央明确地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战略底线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总体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大豆的缺口较大。受资源禀赋的制约,一些短缺品种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进口调节,但大米、小麦口粮品种必须做到自给。夏粮虽然占全年粮食产量的比重不高(大体占1/4左右),但夏粮的主体品种是小麦,是重要的口粮品种,必须抓紧抓好。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秋冬种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检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农业部门既肩负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职责,也肩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稳粮增收的目标,稳粮的压力小一些,但增收的压力很大。具体分析:一是今年农民种麦收益下降。据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今年夏收小麦现金收益比上年下降3.3%。主要的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比上年上涨2%)和价格小幅下降。二是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速下降。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增长8.3%,但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农民的收入问题,不仅影响内需市场潜力的挖掘,更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秋冬种生产事关农民增收,在小麦主产区占经营性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利用冬闲田多种一季蔬菜、马铃薯等作物,就增加一个增收渠道。抓好秋冬种生产,既能稳粮,又能增收。

(三)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秋冬种生产。近些年,农业发展的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亮起了“红灯”。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将难以持续。从秋冬种生产看,北方冬麦区小麦生长多在降水偏少的季节,一季浇两到三水,赶上干旱的年份浇四到五水。像河北的黑龙港地区浇水种麦,导致地下水过度超采。南方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保持耕地地力的提升和养分的平衡。抓好秋冬种生产,落实节水、节肥、节药等各项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秋冬种生产面临比往年更加复杂的形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拉动作用在减弱。小麦能够实现“十二连增”,国家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收购价格比2006年提高了近一倍)。去年的最低收购价没有提高,今年仍保持去年水平。更应看到,今年国家调整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市场反映明显,价格下降1/3,主产区农民出售油菜籽价格已低于生产成本,将影响农民种油的积极性。二是生态保护的压力在增强。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做出全面部署。农业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绿色贡献者。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比如,像一些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和超过25°的陡坡耕地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有像河北等地的地下水超采区要适当调减小麦。三是气象的不确定性在增大。这两年,已连续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局部地区较重的洪涝灾害。今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仍在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加大。气象部门预测,秋冬季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可能发生气象干旱。同时,可能出现暖冬和阶段性低温。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今年秋冬种生产存在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政策保持稳定。今年国家稳定小麦收购政策,释放了国家持续重农业、抓口粮的政策信号。二是技术支撑有力。集成组装了一套小麦、油菜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利于播种质量提高。三是土壤墒情较好。今年9月冬麦区大部降雨充沛,土壤底墒充足,利于适墒播种。

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秋冬种生产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科学谋划、及早安排,环环紧扣、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秋冬种生产,为实现稳粮增收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突出工作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秋冬种生产各项任务

今年秋冬种生产总的要求是,稳定面积、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质量。具体任务是,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8亿亩水平,力争冬油菜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优质小麦面积比例达到78%以上、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双低”油菜应用率9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措施落实:

(一)坚持“稳”字为重,稳定播种面积。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安排好种植结构。重点是“一推进、三兼顾”:一是推进规模经营。去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改革的措施,最大的亮点是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包括“三补合一”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两权”抵押试点等。各地要抓好这些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二是“稳面积”与“调结构”相兼顾。在稳定小麦和油菜面积的同时,要着力调整品种结构。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双低”油菜等市场紧缺的品种。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要推广抗旱品种或实施“压夏扩秋”,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三是“保粮”与“稳油”相兼顾。重点是保小麦面积,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同时,要充分发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品种、光温资源等优势,拓展油菜的功能,发展油用、菜用、花用、肥用、饲用等油菜,提高油菜综合生产效益,稳定油菜面积。四是“抓秋播”与“促冬种”相兼顾。秋冬播的主体是小麦和油菜,这是重点的工作任务。同时,南方地区还有大量的冬闲田,冬季光温资源也很丰富,可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扩大冬种马铃薯、蔬菜和绿肥等作物种植;北方地区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坚持“提”字为先,提高播种质量。秋播质量,是确保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重点是“一加快、三到位”:一是加快抢收抢播。秋收秋播农时非常紧,要根据前茬作物成熟进度,合理调配机具,加快收获进度,做到适期播种。二是精细整地到位。结合实施深松整地,推进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还田。同时,要配好机具,打破犁底层,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三是适量播种到位。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确定合理播量,配套适宜机械,做到精量或半精量播种,防止群体过大,培育壮苗。四是播后镇压到位。播后镇压是一项“一举多效”的措施,不仅抗旱保墒,还能控旺防寒。秸秆还田一定要镇压,旋耕一定要镇压,播后也应该镇压,实现保墒增温。

(三)坚持“转”字为要,实现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没有关键科技的突破,没有一批节本降耗、良种良法、增产增收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普及,就很难成功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因此,我们农业部门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既要有持续不断、久久为功的科学态度,又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各项措施抓起的强烈进取精神。为此,要从秋冬种生产开始,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取得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三节”:一是节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农业缺水问题更为突出。在秋冬种生产中,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重点是落实农艺、工程、生物等节水措施,因地制宜推广抗旱品种、水肥一体、喷灌滴灌、深耕深松等技术。二是节肥。扎实开展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切实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机械深施等技术,推进配方肥到田。要支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高效缓释肥、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三是节药。扎实开展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精准施药技术,加快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要注重抓紧抓实各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始终把握住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转方式工作的主动权。

(四)坚持“抗”字当头,保障生产安全。冬小麦、冬油菜生育期长,经受多种灾害的考验。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做到主动避灾、积极抗灾。一是抗旱保全苗。推广节水抗旱、丰产性好的品种,特别是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底墒较差的地区,要造墒抢墒播种,实现一播全苗。二是控旺防冻害。针对今年有可能出现暖冬和阶段性低温的情况,合理布局品种,杜绝越区种植。对播种过早、播量过大的麦田,可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防止旺长,确保安全越冬。三是关口前移防病虫。总结近几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经验,实施关口前移、源头控制,做到春病秋防、春草秋治。西南、西北小麦条锈病菌源区,要力争做到药剂拌种全覆盖,降低菌源基数;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要抓住秋季杂草防治的最佳时期,普遍开展化学除草,减轻草害影响。

抓好以上措施的落实,必须强化农资供应和科技指导服务。要认真做好种子、化肥等需求预测,搞好调运调剂,确保生产需要。针对今年部分地区夏收时节阴雨天气造成不完善粒增加和补贴政策调整统一供种减少的情况,加强种子的调剂供应,搞好品种布局,确保良种下田,防止出现“多层楼”现象。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农资打假力度,杜绝假劣农资下地,维护农民利益。要以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重要抓手,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绿色环保的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等成熟的技术模式,适时开展观摩示范,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统筹协调安排,全力抓好秋收秋管等重点工作

目前,秋粮即将进入大面积收获阶段。但秋粮还要经过寒露风、病虫害、连阴雨等多个关口。各地要统筹安排,一鼓作气,全力打好今年农业的收官之战。

(一)切实抓好抗灾措施落实。东北地区早霜威胁消除,但南方寒露风威胁仍然较大,特别是长江流域双季晚稻栽插期推迟,遭遇寒露风的几率增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推广促早熟等各项措施,加快生育进程,确保安全成熟。同时,要加强病虫防控,重点是防控水稻“两迁”害虫,搞好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

(二)切实抓好秋粮收获。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成熟期,安排好收获进度,搞好机具调配,组织好跨区机收,确保适时收获、颗粒归仓。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雨水较多,可能出现2014年收获期推迟的问题。要及早做好应对预案,调配适宜机具,组织好收获。黄淮海地区要在保证小麦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玉米适期晚收,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单产水平。

(三)切实抓好秋整地和秸秆禁烧。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成2亿亩的深松整地任务,重点是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要及早落实资金,精心调配机具,层层分解任务,加强指导服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好秋整地任务。秋收的季节也是焚烧秸秆多发的季节,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等资源化利用,控制秸秆焚烧,减轻环境污染,为环境改善作出我们农业部门应有的贡献。

(四)切实抓好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统筹抓好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保证市场供应。抓好北方城市设施蔬菜开发试点,选好项目实施区域,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推广适宜的设施大棚和配套的栽培技术,确保试点项目取得实效。中秋、国庆“两节”将近,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发布信息,推进产销衔接,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市场稳定供应、质量安全。

   同志们,抓好秋冬种生产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打赢秋冬种这场硬仗,努力保持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好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新贡献!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