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9 年北方农牧区蝗虫和草地螟联防联控方案的通知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畜牧兽医局:
    当前,蝗虫、草地螟在北方农牧区呈重发态势,严重威胁着农牧业生产安全。为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争取秋粮有个好收成,我部成立了北方农牧区蝗虫草地螟联防联控协调小组(见附件 1),并制订了《2009 年北方农牧区蝗虫和草地螟联防联控方案》(见附 2)。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协调小组的作用,按照方案要求,加强农业和畜牧部门、各省(区、市)之间的沟通合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切实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努力将蝗虫、草地螟的危害损失降至最低。
 
附件:1.北方农牧区蝗虫草地螟联防联控协调小组成员名单
      2.2009 年北方农牧区蝗虫和草地螟联防联控方案
 
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件 1:

北方农牧区蝗虫草地螟联防联控协调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叶贞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副组长

夏敬源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杨振海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

周普国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

成  员 

何新天  全国畜牧总站书记、副站长

钟天润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郑  渝  北京市农业局总农艺师

王宜民  天津市农业局副局长

张文军  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

刘肇清  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雷郭堂  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

王高勇  山西省农业厅总农艺师

纪大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

高常胜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助理

孙  轶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

翟国海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  巳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鲁  俊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

王兆斌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洪英华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联络员: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吴晓玲(植保植检处处长)13910388362

农业部畜牧业司:李维薇(草原处处长)13901168530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杨普云(防治处副处长)13552906569

全国畜牧总站:!旭疆(草业处处长)13901143788

北京市:张令军(市植物保护站站长)13910014030

天津市:高雨成(市植保植检站站长)13902018219

河北省:王贺军(省植保植检站站长)13833101788

王跃富(省饲草饲料工作站站长)13933805158

山西省:马苍江(省植保植检总站站长)13803430558

白元生(省牧草工作站站长)13994263937

内蒙古区:杨宝胜(区植保植检站站长)13704787737

高文渊(区草原工作站站长)13847115246

辽宁省:王文航(省植物保护站站长)13940093783

庄 文 发(省 畜 牧 兽 医 局 草 原 与 科 教 处 处 长 )13940084278

吉林省:靳锋云(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13604420156

张家武(省草原管理总站站长)13844038958

黑龙江省:陈继光(省植检植保站站长)13904513727

许金玲(省草原中心实验站站长)13804554591

 

附件 2:

2009 年北方农牧区蝗虫和草地螟联防联控方案

 

蝗虫、草地螟是突发性、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严重威胁着农牧区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据监测,今年草地螟发生范围之广、成虫量之高为历史罕见,蝗虫发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局部已出现高密度点片。针对蝗虫、草地螟跨区发生的特点和联防联控工作的需要,为提高防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特制订本方案。

一、发生防控形势

据监测,2009 年蝗虫、草地螟在北方地区发生形势严峻,防控任务艰巨。蝗虫发生呈现发育不整齐、持续时间长、土蝗危害偏重三大特点。其中,东亚飞蝗夏蝗在环渤海湾、沿黄滩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1300 万亩左右,需防治面积 1000 万亩。当前天津大港等已出现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点片;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 1.9 亿亩,需防治面积 1.3 亿亩。草地螟的发生呈现发生早、范围广、密度大、时间长、程度重五大特点。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和山西北部大发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区西北部偏重至大发生,有偏重发生的可能。一代幼虫发生面积将达1 亿亩次以上,需实施应急防治面积约 8000 万亩。当前越冬代成虫已发生 1.87 亿亩,为历史最高年份,山西、内蒙古等局部已出现幼虫危害。
     二、防控目标和策略

(一)防控目标。实现蝗虫“不起飞、不成灾、不进京”,草地螟不大面积危害成灾,一般发生区农田和草原总体损失控制在 5%以内,严重发生区损失率不超过 10% 。力争专业化联防联治面积达到 30% 以上。

(二)防治策略。蝗虫防控继续坚持“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的策略;草地螟坚持“诱杀成虫为基础,挖沟阻截、设置施药隔离带防幼虫迁移为重点,及时围歼幼虫暴发中心为关键”的策略。要切实发挥北方农牧区蝗虫草地螟联防联控协调小组(见附件)的作用,加强农牧部门间、省际间的协调配合,强化防控指挥、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落实属地防控责任,突出重点区域,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打好联防联控战役。

(三)重点区域。东亚飞蝗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主要是天津的大港区和宁河县,河北省的黄骅市、海兴县、南大港和玉田县;土蝗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主要是河北省承德和张家口,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区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和赤峰近京的旗县,北京市的延庆、密云和怀柔等区县。草地螟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主要是内蒙古中东部和西部偏南地区、黑龙江大部、河北和山西北部,吉林和辽宁西北部、新疆阿勒泰及和田、北京、天津等地区。

三、防控重点工作

(一)科学划分防控区域。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防控责任的基础上,各级农、牧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组织做好联合防控工作。农田及农田周边 500 米内的土蝗、草地螟的监测防控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草原、农田周边 500 米以外区域的草地螟、土蝗监测和防控由各级畜牧部门负责。对于至今还未分清责任的农牧交错区、国有荒地等公共地带,各省(区、市)要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部或治蝗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提早划清责任,避免出现防控死角。

(二)准确掌握虫情动态。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强虫情监测与调度的力量和力度,确保农区每 1 万亩、草原每 10 万亩有 1 名监测员,在做好虫情系统监测的同时,应重点加强拉网式普查组织力度,全面、系统掌握蝗虫和草地螟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强发生和防控信息调度,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关键时期实行值班制度,重点区域每周至少调查与上报虫情 2 次。飞蝗每平方米 50 头以上的面积超过 1000 亩、土蝗每平方米 100 头以上的面积超过 5000 亩的重大蝗情要随时报我部治蝗指挥部办公室;草地螟发生区要加强成虫跟踪监测,建立农牧区、迁出区和迁入区信息定期沟通联系制度,确保虫情信息畅通。

(三)坚持推行生态控制。实施生态控制是治理蝗虫和草地螟的根本策略。适宜改造蝗区,要大力推行种植香花槐、冬枣、棉花等蝗虫不喜食作物,改变蝗区植被结构,改造蝗虫孳生地,控制蝗虫危害。草地螟防控要结合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铲除喜食的藜科、蓼科等杂草寄主,减少田间落卵量,营造不利于草地螟发生危害的农田生态环境,有效减轻发生危害。

(四)大力实施绿色防控。实施绿色防控是“绿色植保”的具体体现。湖库及水源区、自然保护区和中低密度蝗虫发生区,应优先选择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农药和其他植物源农药防治。草地螟越冬代成虫重点发生区和常年外来虫源迁入区,应提前安装杀虫灯,在成虫发生和迁入高峰期,及时开灯诱杀草地螟成虫,尽可能压低发生基数,缓解化学防控压力,幼虫严重发生区,要提前组织挖好杀虫沟或打好防虫隔离带,防止幼虫迁移危害。

(五)突出抓好应急防治。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区域,实施应急防治,是快速有效控制蝗虫、草地螟暴发成灾的有效措施。对飞蝗密度在每平方米 5 头以上和土蝗密度在每平方米 20 头以上的发生区,以及草地螟幼虫集中危害区,应在蝗虫 3 龄和 4 龄盛期和草地螟幼虫 3 龄及 3 龄期以前,选用高效、低毒、优质化学药剂,采取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结合措施,及时组织统防统治、联防联治和群防群治,努力压低发生数量,避免大面积暴发成灾。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防控责任。各级政府和农、牧业部门要将蝗虫、草地螟防治工作纳入应急防灾管理体系,落实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重点常发区要建立健全防控指挥协调机构,偶发区和新发生区要明确阶段性的主管和协调部门,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责任,层层签定责任状,确保监测预警和防控组织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建立联防机制。北方农牧区地广人稀,生态条件复杂草地螟、蝗虫从草场迁移到农田为害及从农田迁移到草场为害的情况时有发生,虫情监测预警难度大。蝗虫和草地螟发生区各级农业和畜牧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虫情动态监测、信息调度等工作并建立虫情交流机制,随时互通情况,增强防犯意识。各级农、牧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气象部门的支持,做好各自防控职责范围内蝗虫、草地螟监测和防控工作的同时,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相互支持,通过在各自网站转载对方发生防治信息等形式及时交流相关工作。对国有荒地、农牧交错区等公共地带,应及时组织开展联查、联治行动,有效控制蝗虫、草地螟发生危害。避免互相推诿,贻误战机,导致害虫暴发成灾,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农、牧业部门在按相关要求,规范、科学、合理使用中央财政重大病虫防控专项补助经费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支持,进一步落实蝗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监测和防控经费,认真做好农药、药械、杀虫灯等防控物资储备,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和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农、牧业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稳定虫情监测和防控组织队伍。同时,要按照农业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见要求,积极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另外,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探索成立县乡政府主导的公共应急防治队伍,努力增强蝗虫、草地螟应急防控能力,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

(五)全面督导检查。为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农业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暨蝗灾防控指挥部建立了分片督导联系制度,各级农、牧业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全面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在 6 月、7 月和 8 月蝗虫、草地螟防治关键时期,要派出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并协助地方开展防控工作。

五、工作安排

———6 月 16 日,召开北方蝗虫、草地螟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分析 2009 年北方蝗虫和草地螟发生防控形势,部署防控工作。

———6 月中旬 -7 月上旬,开展夏蝗和一代草地螟幼虫防控行动。———6 月中旬 -8 月下旬,开展土蝗防治行动。———7 月下旬 -9 月上旬,开展秋蝗和二代草地螟防控行动。

———6 月中旬 -9 月上旬,农业部组织工作组,督查重点地区防治工作。

———9 月下旬 -10 月上旬,全面总结防治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