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周玥。我们现在水产品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是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矛盾,全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我们今天请来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崔利锋作客演播厅,与网友进行讨论。你好。
崔利锋:你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其实提到增殖放流,很多人听说过,但是对于具体到底什么是增殖放流并不是很了解,所以 您给我们讲一下到底什么是增殖放流?
崔利锋: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这里面有几个要点,第一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来放流,第二,放流的苗种应是原种或是经过人工繁育的苗种,第三就是放流的水域应该是公共天然水域,如海洋、江河、湖泊和一些大型水库,比如往养殖池塘里面放苗种就不是增殖放流,而是人工养殖了。
主持人:还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说就是人工繁殖苗种,然后放回自然水域当中。到底为什么要实施增殖放流呢?
崔利锋:这是根据现在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状况,我们采取的一种养护资源、恢复资源的一种措施。因为这些年来,水生生物的资源处于一种衰退的状况,不但是海洋,包括内陆的江河湖泊,水生生物资源或者叫渔业资源,总体处于衰退的状态,甚至一些水域呈现荒漠化状态,就是像陆地上的沙漠一样,水里面已经没有鱼了,没有水生生物了,像是沙漠了,这么一种状态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域生态荒漠化状态。
主持人:水里如果没有鱼了就形成了刚才您说的这种状况。
崔利锋:对,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取增殖放流的措施,这是一项重要的恢复资源养护资源的措施,通过增殖放流恢复这些水域的生物资源,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主持人:其实也是一个维护的措施,主要还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和考虑的。国家有哪些关于增殖放流的重大政策还有措施呢?
崔利锋:这些年国家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应该说是高度重视的,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务院专门发布全国性的关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文件,这在过去是没有的,这也体现了中央国务院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了现在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养护的重要性。2008年10月份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决定》里面专门写到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从这些方面看,中央国务院对这件事是很重视的。同时,从中央财政来讲,这些年也加大了投入,中央财政目前每年都要拿出两个亿左右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增殖放流这项工作中去。还有地方财政,其他各个方面的投入。所以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些年国家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增殖放流都是非常重视的。
主持人:确实是,也就是刚才从崔局回答当中我听出来了,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开展这种大型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了是不是?
崔利锋:对,我国增殖放流应该说开展的比较早,我们国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有增殖放流这种做法,但是规模比较小,影响也比较小,应该说从最近这几年开始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各方面对这件事的了解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主持人:目前我国增殖放流工作进展如何?
崔利锋:最近这几年,农业部和各地政府及渔业部门都非常重视增殖放流这项工作,每年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我们有一个初步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全国投入增殖放流的资金有11亿多人民币,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有630多亿尾,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每年全国组织增殖放流活动都要上千次,其中有一些是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并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今年农业部已经与5个省级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特别是今年6月6号这一天,农业部分别和广东省政府、辽宁省政府联合举行了增殖放流活动,这一天全国有106个地方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
主持人:全国106个地方。
崔利锋:对,有22个省、区、市,放流苗种有30多亿尾,形成了一个增殖放流的高潮。
主持人:这个活动发展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活动在进行。这个增殖放流到底有哪些作用和效果呢?
崔利锋:增殖放流的效果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从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因为现在,刚才说到的水生生物资源下降了,有的资源甚至很少或者没有了,我们通过增殖放流,人工的来补充这些生物资源到水里去,这样就增加了资源,改善了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有些濒危的物种,就是现在水里面很少的、受到保护的这些品种,我们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可以增加它的数量,起到了对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作用。
主持人:也是维护食物链。
崔利锋:对,第二个方面就是增殖放流同时可以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根据放流的品种不一样,它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如我们现在放流的一些滤食性的品种,如一些鱼类、贝类,它们可以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通过这种作用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近些年一些湖泊水库,比如太湖前几年爆发蓝藻大家都知道,像北京市的密云水库是饮用水源地,通过开展增殖放流,对保证水的品质、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水生生物还有一种碳汇的作用,可能很多网友或者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不是特别了解,就是水里边的这些水生生物,包括鱼类、贝类和藻类,可以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可以分解到水里面去,最近这几年讲减排,水生生物就可以间接起到减排的作用,这是水生生物非常独特的作用。
主持人:就是增殖放流还促进了减排。
崔利锋:是的,第三个方面,可以说它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促进了渔民增收。我们这几年大规模放流水生生物经济物种,放流之后,过一段时间它长大之后渔民再去捕捞,渔民捕捞的产量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说像对虾、梭子蟹、海蜇这些品种,放流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投入和产出比是很高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增殖放流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让社会上的各方面人士都来关注这个事,使得大家能够关心水生生物资源问题,以及它的生态环境问题,来支持帮助这件事情,提高了大家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这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效益。
主持人:确实,增殖放流也是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国外有哪些国家开展了这种增殖放流呢?效果如何?
崔利锋:国外很多国家都开展了增殖放流的工作,并且还是比较早的,世界上最早开展增殖放流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很多国家都在开展这一项工作,比如说美国、前苏联及现在的俄罗斯、法国、日本,还有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都开展增殖放流的工作,有些国家增殖放流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像美国开展放流的大麻哈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主持人:开展增殖放流有什么要求呢?是不是任何水域,或者说任何物种都适宜开展增殖放流?
崔利锋:不能这么讲,我们开展增殖放流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个就是要注意放流的品种,我们讲一般要放流原种,要放流本地种。
主持人:就是本来就生长在这片水域的,可以再放回去。
崔利锋:对,只能放流本地种,其它一些外来物种,包括杂交种,转基因物种都不适合放流。
主持人:如果放流这些物种,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崔利锋:主要是生态安全方面的考虑,假如将一个外来物种放到一个天然水域里面,它和原来的本地种就会形成一种竞争,或者说相互影响的关系,因为有些外来物种生命力,或者说繁殖能力很强,由于外来物种的进入,就使得原来本地种受到威胁,或者减少,甚至消失。同时外来物种进入,有可能带来一些病害或者其他方面影响,所以我们在增殖放流管理上是要求不能放流这种外来物种。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国适宜增殖放流的物种有哪些?
崔利锋:我们现在放流的物种有很多,包括海洋的,也包括内陆水域淡水的;包括一些经济物种,就是渔民可以捕捞、我们平时吃的这些经济性的物种,也包括濒危的物种,就是现在受到保护,不允许利用,数量比较少的物种,这些都是可以放流的。
主持人:到底什么是外来物种呢?常见的外来物种有哪些在我国?
崔利锋:外来物种有两个渠道,一个从国外引进来的或者其他渠道进来的一些物种;另一个就是国内不同水域的物种也有区别,从一个水域到另外一个水域也算外来物种。
主持人:即使国内的不同水域的物种也不能交错放流?
崔利锋:对,是有区别的,有些品种只是在一个小的水域范围之内,或者在一个地区存在,它就不适合拿到其他的水域去放流。常见的外来物种,比如网友朋友可能都听说过的巴西龟,现在很多人把它当成宠物来养,它就是外来物种,它就不适合放流,所以大家养殖的时候一定要管好了,不要让它跑到天然水域里面去。
主持人:确实是,有的网友可能养了小龟以后,觉得积个德,有时候觉得办了好事,放回自然水域当中,其实干了坏事。
崔利锋:是这样,另外还有大家常听说的清道夫,家里面水族箱里面养鱼,养两条清道夫放里面,它吃里面的藻类,它也是属于外来物种,也是不适合放在天然水域里面去。还有像大家吃的小龙虾,还有福寿螺,还有牛蛙,很多这些品种都是,有的是有意引进的,有的是或者无意间进到国内,有些在经济上已经利用了,小龙虾现在养殖的很多,现在吃的人也很多,但是它只能适合于养殖,但是不适合放在天然水域里面去。
主持人:那么对于增殖放流有什么要求?
崔利锋:在放流方式方面我们在管理上有一些要求,主要是从保证放流品种的成活率,保证它的质量,从这些方面来考虑,比如说我们要求放流的时候最好是用滑道。
主持人:滑道。
崔利锋:因为放流的时候一般是在岸上或者在高处,要用滑道连接到水里面去。
主持人:不能直接从上面倾倒下来。
崔利锋:通过滑道让放流的苗种直接滑到水里面去,这样减少冲击对苗种的损害。因为放流实践中很多朋友不太注意,拿盆从很高的地方直接泼到水里边去,这种方法就不是太科学。
主持人:对苗种有一定的伤害。
崔利锋:对。
主持人: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能不能参加到这种增殖放流活动当中?
崔利锋:可以。
主持人:可以参加。
崔利锋:对。
主持人:应该怎么样来参加到这个当中呢?
崔利锋:我们从政策上非常欢迎,也鼓励大家参与到增殖放流这项事业中来。最近这几年很多的群众,包括有一些专家,各个方面的人士都呼吁我们要设立一个增殖放流的节日,说现在增殖放流效果很好,社会影响也很好,希望能够把它变成一种节日,吸引大家来参与。
主持人:对,这个呼吁好。
崔利锋:所以我们是从非常欢迎,鼓励大家来参与这个事。具体的参与方式,应该有几种方式,一个就是可以参加现在渔业管理部门组织的放流活动,可以报名参与。
主持人:我们从哪获得这种组织活动的相关信息呢?
崔利锋:这个可以和当地的渔业部门来联系,渔业部门、渔政部门都可以,现在每年都搞放流活动,可以向他们了解什么时候搞,怎么搞法,希望参与。另外也可以通过购买苗种的方式,可以向有资质的苗种生产单位买一些苗种自己放。
主持人:自己也可以去放。
崔利锋:对,另外也可以捐助一些钱,由渔业部门统一组织安排来放,还可以作为志愿者的方式参加,各种方式都可以。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自己去放,要注意刚才说到的一些问题,就是放的时候,一个是放流的品种要选择好,要放那些能够放流的品种,不要放流那些不允许放流的品种。
主持人:就是放流原种,不能放流外来物种。而且刚刚在您回答当中注意到了,您说如果个人放流的话,跟相关单位联系,去购买这个苗种,也就是保证苗种的品质。
崔利锋:对,因为从渔业部门管理来讲,要求比较严格,就是增殖放流这些苗种必须由那些有资质的育苗场来繁育,繁育过程以及放流之前和放流过程中,都要提前进行检验检疫,就是看这个苗种是不是健康,有病的就不能放。还要看它是不是有药残,用过药的,身体里还有禁用药的药物残留也是不能放的。
主持人:增殖放流还是有很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
崔利锋:农业部专门有一个《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查一查,能够查到。
主持人:我相信想参与的网友一定很多,因为这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自己都是好事,所以您想参与增殖放流当中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相关部门就这件事情而做的一些具体的规定。放流后的苗种应该如何来保护呢?
崔利锋:放流后肯定要保护好,主要是要保护放流的效果,使放流下去这些苗种能够存活,能够长大,这才能实现放流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求进行放流的时候,开展放流活动的时候,在放流周边水域渔业部门要进行管理,不能允许渔民或者其他人去捕捞这些刚刚放流的苗种,还可以设定禁渔区或者禁渔期进行保护。
主持人:就是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崔利锋:所以我们这几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基本都选择在休渔期,或者禁渔期内开展。现在在海洋、长江,还有其他一些湖泊、江河都有休渔期或者禁渔期,我们选择在这些期间内开展放流,就是为了保护放流苗种,保证放流的效果。
主持人:也是从保护角度出发的,除了增殖放流以外,我们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方面还有哪些措施,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崔利锋:增殖放流它只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一项措施,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方面,应该说还有很多别的其他的措施,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就是控制渔船,控制捕捞强度,我们国家现在对渔业船舶,特别是捕捞船舶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海洋和内陆水域的捕捞船舶。特别对海洋船舶,现在国家实行的“双控”政策,就是对渔船的数量和它的功率进行总量控制,不能超过这个量,主要原因是我们现在渔船太多,捕捞强度过大,这样对资源造成压力,所以要对渔船进行控制。第二,就是对渔具渔法进行管理,你采取什么方式,用什么捕捞工具去捕捞,对资源的利用程度、伤害程度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跟工具还有直接关联。
崔利锋:是的,比如对捕鱼的渔网就要限制网目的大小,网目大一点捕的鱼就大一点,不能用太小网目的渔网。类似这种,对渔具的管理也是有标准的。
主持人:有一系列的措施在进行。
崔利锋:对,除了刚才说的渔船和渔具,第三个就是休渔禁渔措施,刚才讲到我们设立休渔期禁渔期,我们很多水域都有。第四个方面措施就是设立保护区,通过设立水生生物的自然保护区,还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一定的区域,对区域内水域和水生生物进行严格的保护。还有就是在渔业水域污染防治上也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陆源或者水上污染源对水域的污染,从而伤害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还有工程的建设,对水生生物伤害也比较大,我们现在采取措施,和有关部门配合,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环评,采取补偿补救措施。比如在江河上,拦河筑坝对水生生物影响很大,他影响了这些水生生物的洄游和生殖的规律,有的情况下可以致使一些品种的灭亡、绝迹,所以要在这方面采取措施。其他的还采取一些人工方式,营造水生生物的环境。比如放置人工鱼礁,就是用人工方式,在海洋里面营造水生生物适合生长的小环境,大家可以简单想一下在海洋里搭一些房子,我们叫人工鱼礁,各种形状的,或者不同材料制造的,像水泥的构件,或者一些废旧的船舶,油污经过清理之后放到海里面去,在海里形成一个小的环境,吸引鱼和其他水生生物在这里面繁殖生长。还有海洋牧场,是综合概念了,就是类似陆地上草原上的牧场,我们在海里面形象的叫它海洋牧场,包括设置人工渔礁、种植海藻,加上增殖放流鱼类和贝类,在海里面形成一种类似牧场的环境。
主持人: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在海里面人工营造一个适合它繁殖和生长的一个环境。就好比说,前两年我们说保护鸟类,在一些树杈上为它们架一些小鸟窝,是这个意思吧?
崔利锋:对,这些措施都是保护水生生物,养护资源的一些重要措施,我们现在都在做。包括我们农业部,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渔业部门都在积极做,也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朋友们来支持我们开展这项工作。
主持人:确实是,从崔局长回答当中我们了解到,我国相关部门确实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希望我们网友能够积极响应崔局的号召,然后也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参与到增殖放流活动当中来,为我们的自然环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真的非常感谢崔局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厅,为我们网友解答有关增殖放流的疑惑,也非常感谢网友们的关注,再见。
详情请查看:http://sannong.cntv.cn/program/jjsannong/16/01/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