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090315202200794
信息所属单位
科技教育司
信息名称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05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文  号
农办议〔2022〕271号
生效日期
2022年07月22日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9日
内容概述
我部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改革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索 引 号
07B090315202200794
信息名称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05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文  号
农办议〔2022〕271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科技教育司
生效日期
2022年07月22日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29日
内容概述
我部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积极引导各类主体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改革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058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9日

字体:[大 中 小]

陈爱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三农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

  我部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强化管理服务和扶持,积极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近年来,我部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2021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23亿元,培育高素质农民71.7万人。会同中组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重点选调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等作为培训对象,2021年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2万人。

  二是完善培育体系。为积极引导涉农院校投身乡村振兴人才培养,2021年,我部联合教育部推介了101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两年来,各优质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动形成贴近农业农村的人才培养新局面。同时,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和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1年,全国共有1015家民办机构、246家农民合作社、150家涉农职业院校、126家农业龙头企业、42家农业科研院所、27所涉农高校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三是提升农民学历。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面向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培养100万名接受学历职业教育的高素质农民。2019年高职扩招以来,全国专科农林牧渔大类学校数及招生数逐年递增,2019年279所学校招生10.26万人,2020年293所学校招生10.31万人,2021年304所学校招生11.64万人,为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是支持回乡创业。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争取到2025年,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万以上,基本实现农业重点县的行政村全覆盖。扩大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类培训渠道,培训各类农村创业人员超1150万人次,创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组织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介活动,遴选推介623名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树立了标杆榜样,提供了经验方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改善返乡入乡创业环境。指导各地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等,面向农民工等劳动者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推动依托县乡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创业服务专门窗口,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就地就近提供政策申请、社保接续等服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8800多家,为返乡入乡创业提供孵化服务。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指导各地持续完善扶持政策,帮助劳动者提高创业技能,为各类劳动者返乡入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关于改革完善农技推广体制

  我部充分发挥公益性和市场化等不同类型主体的特点,积极引导培育各类主体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一是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三定向”计划(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农技服务增值取酬等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农技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国招募特聘农技员,有效弥补公益性服务不足。目前,全国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等行业,部、省、市、县、乡镇五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共有农技人员48.98万人,全国特聘农技员超过4200名、特聘防疫员8800多名。

  二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2016年,原农业部研究出台《农业部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在权益分享、持股兼职、分类管理等方面,形成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制度规范。2017年,联合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意见》,为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支持指导农技人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开展技术合作,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合理取酬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农业系列统一增设正高级职称,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作为正高级职称,拓展农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破除“四唯”倾向,将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适当增加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农业农村领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在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取得的职称定向在基层岗位聘用,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一线。鼓励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兼职或离岗创业等方式返乡服务,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兼职或离岗创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期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离岗创业期间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抓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抓好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畅通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三、关于加速土地流转

  近年来,我部积极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不断夯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工作基础。

  一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我部推动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指导各地抓紧研究制定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行政审批实施规范,并按要求向社会公布;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土地流转合同网签;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公开、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截至2020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5.32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4.08%。

  二是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我部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支持各地在监督管理制度、市场运行规则、规范交易行为和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开展试点试验;推动涉农县(市、区)统筹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建设全省统一的市场体系;引导各地市场扎实做好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出具流转交易鉴证书等基本服务,积极拓展资产评估、抵押融资、项目推介等配套服务。

  三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自然资源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指导地方科学编制村庄规划,鼓励地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好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农村零星分散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满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需求,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进一步规范有序流转,推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的政策落实,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四、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部注重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居民增收动能。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7%,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5,同比缩小0.06,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实现恢复性快速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是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生产托管服务,不断降低劳动成本;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产品价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提升乡村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让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二是注重深化改革激发农村活力。通过确权、赋权、活权等改革举措挖掘财产性收入潜力。巩固承包地确权成果,加快推进集体产权、宅基地等确权,明晰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占有收益、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能,更好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建立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让农村产权真正活起来。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1474个县和2.2万个乡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或服务中心。

  三是注重政策推动增红利。不断拓展转移性收入来源,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稳定和加强农民种粮补贴,按时足额把惠农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2022年,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4.98亿元,较2021年增长10.5%。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抓好农民增收工作,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22年7月22日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