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索 引 号
07B090315201801572
信息所属单位
科技教育司
信息名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04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文  号
生效日期
发布日期
2018年08月30日
内容概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04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索 引 号
07B090315201801572
信息名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04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文  号
信息所属单位
科技教育司
生效日期
发布日期
2018年08月30日
内容概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04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041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0日

字体:[大 中 小]

一、关于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出台,2013年《农业技术推广法》修订并正式实施,为农技推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机构建设,推广网络日益健全。各地根据产业特色、区域布局和服务需要,探索出按乡镇建站和跨乡镇区域建站、分专业建站和综合建站等多种模式,明确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落实了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了县乡村3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人员素质持续提升。各地围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定位,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农技推广岗位,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聘用等制度,选拔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基层推广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农技人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工作条件显著改善。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6亿元,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基本覆盖了全国农业县,解决了推广工作经费长期严重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四是强化机制建设,服务活力逐步增强。各地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和工作量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机制,激发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主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推广体系。

通过改革建设,近年来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率提高,为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示范推广了超级稻、双低油菜、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粮食作物等农业生产用种已全部实现更新换代。二是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承担了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大量公共性、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生生物保护等行动,为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推动党的三农工作的落实。发挥上联政府、下联农民的优势,积极宣传落实农业补贴、价格收储、生态补偿、金融保险、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展了土地流转、确权登记颁证、农民教育培训等大量基础性服务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部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二、关于完善惠农补贴政策,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领域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以来,中央财政通过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一项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粮食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产粮大县进行奖励。奖励政策设立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完善分配方式,加大奖励力度,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常规产粮大县、超级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商品粮大省和制种大县5方面内容的综合奖励政策体系。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有效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完善相关惠农补贴政策,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支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关于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增强食用农产品消费信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部已经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追溯管理顶层设计。明确追溯管理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导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统一有序开展。二是推进建立追溯管理制度机制。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运行地区试行),制定了国家追溯平台主体注册、标签使用等5项配套制度,编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识格式与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格式规范》等7项基础标准,推进追溯管理制度化、机制化、标准化。三是开展国家追溯平台建设。加快完成了平台开发和系统集成,建成国家追溯平台,完成相关子系统域名申请,开通追溯门户网站、APP和微信公众号,举办国家追溯平台上线运行启动仪式。四是开展追溯试运行。印发了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工作通知和技术指南,在四川、山东、广东3个省开展试运行,不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和设置。

(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是基础。近年来,中央财政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促进各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2017年在全国全面推开。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二是支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各地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和产品品牌,带动发展一批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引导效应。三是不断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2018年,我部印发《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娱乐、科普教育、健体康养、民俗民宿等特色产业。

(三)加大税收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实施支持农业发展优惠政策。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企业从事符合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依法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同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举措,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积极探索让央企、国企下乡,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产业园

一直以来,国资委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三农工作要求,指导中央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一是从中央企业战略规划层面推动农业发展。在《中央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国资发规划〔2016106号)中提出,要服务农业发展,完善现代大农业产业链,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二是指导涉农中央企业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中粮集团打造糖料作物订单农业、奶牛养殖循环经济智慧农业等创新业务模式,帮助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农村全面进步。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基于化肥和农药业务推动农业现代化,响应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号召,推广科学施肥,协助建设美丽乡村。三是深入推进电网、电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中央企业不断加大农村电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夯实基础。

下一步,国资委将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推动有关中央企业深入贯彻十三五规划,努力做强做优做大,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农业农村部

2018830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