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7B060315201900881
- 信息所属单位
- 发展规划司
- 信息名称
- 对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57号提案的答复
- 文 号
- 农办案〔2019〕64号
- 生效日期
- 发布日期
- 2019年09月25日
- 内容概述
- 主要答复内容为:一是关于科学定位扶贫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关于强化产业风险预警,提高应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三是关于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关于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兜底”保障机制。
- 索 引 号
- 07B060315201900881
- 信息名称
- 对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57号提案的答复
- 文 号
- 农办案〔2019〕64号
- 信息所属单位
- 发展规划司
- 生效日期
- 发布日期
- 2019年09月25日
- 内容概述
- 主要答复内容为:一是关于科学定位扶贫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关于强化产业风险预警,提高应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三是关于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关于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兜底”保障机制。
对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2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5日
字体:[大 中 小]
A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0257号(农业水利类033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中央:
关于积极防范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中“四大风险”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明确把产业扶贫摆在“五个一批”的首位。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加强主体培育、创新利益联结、促进产销对接、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育,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关于科学定位扶贫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根据中央部署要求,2016年我部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产业扶贫的思路重点、政策措施、贫困户受益机制等,指导贫困地区科学有序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特别是指导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区、市),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以及产业覆盖面,组织编制完成省、县两级产业扶贫规划,推动贫困地区科学确定产业,精准设计项目,努力实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2017年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林草局印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国家、省两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架构,围绕5大类29个重点品种(类)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46个,其中贫困地区创建46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为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专门印发《关于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期产业扶贫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要求,开展产业扶贫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指导贫困县调整完善产业扶贫规划,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加工升级转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关于强化产业风险预警,提高应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
我部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坚持综合施策、因地制宜,强化风险防范与应对,不断提升产业扶贫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一是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价格分析和市场预警,发布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供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村集体等农业生产主体参考,指导发展生产。二是引导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与贫困地区建立稳定对接机制,正确引导生产,提高扶贫产业风险应对能力。三是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各地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用于扶贫的其他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发展生产。扶贫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益分配方式主要是开设村内公益岗位,发展村内公益事业等。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制定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围绕技术服务、市场供需、利益联结等重点领域,系统评估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建立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供各地政府部门和农业生产主体参考,促进产销对接,避免盲目生产。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能力。
三、关于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为切实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我部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科技精准帮扶。一是面向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分片区举办农业农村系统产业扶贫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各地推进产业扶贫的能力和水平。2019年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培训对象覆盖所有国定贫困县。二是持续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区、市)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在621个贫困县招募特聘农技人员3000多名,提升产业扶贫技术支撑保障水平。三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组建6个科技服务团、544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对口“三区三州”科技帮扶工作,覆盖“三区三州” 165个贫困县。四是推动832个贫困县加快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强化产业扶贫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已经组建各类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4100余个。五是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的通知》,部署各地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宣讲产业扶贫政策,落实产业帮扶措施。截至目前,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区、市)已选聘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26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扶贫支撑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积极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作用,提升特色产业扶贫专家组服务能力。强化人才培训,加快贫困地区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增强脱贫带动能力。
四、关于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兜底”保障机制
(一)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制度。我部始终重视贫困地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带贫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截至目前,832个贫困县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万多家。2017年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印发关于完善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提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建立精准扶贫减贫机制为导向,以贫困人口参与共享为基本标准。根据要求,各地严格把握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条件和认定程序,根据本地实际有序开展认定和退出,规范动态管理,切实提升扶贫龙头企业的带贫减贫作用。
(二)加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保险支持力度。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面临的自然灾害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较之大宗农产品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农业保险提供保障。2019年我部配合财政部出台了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在内蒙古、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开展首批奖补试点,明确提出奖补政策坚持“突出地方主责,体现激励导向,助力脱贫攻坚,循序渐进实施”的原则,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30%、对东部地区补贴25%,鼓励各地对贫困地区给予优先支持,并要求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财政负担不超过5%的保费补贴比例。各地也积极探索保险扶贫的有效模式,一些地方开展“农业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初步形成了金融扶贫服务链。一些地区积极探索“保险+期货”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结合贫困地区苹果、白糖、棉花、红枣等产业发展实际,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有力助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做好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等工作,严格筛选扶贫企业。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引导和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等创新产品和模式,推动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有效防范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防止贫困农户因生产经营失败返贫。
感谢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部工作予以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19年8月30日
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