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为农民和部机关办理20件实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6-02-07

字体:[大 中 小]

农办办[20063

部机关各司局、直属机关党委、机关服务局:

  为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部常务会议研究决定,2006年我部继续为农民和部机关干部职工办实事。现将办实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并及时将办理情况报办公厅。

  附件:2006年为农民和部机关办理20件实事的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二日

  附件:

2006年为农民和部机关办理20件实事的实施方案

  一、为农民办理15件实事

  1.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结合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的实施,为1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100%农户获得配方施肥建议卡,100%到施肥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达到6.8亿亩,并带动全国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实施方式:由农业部统一组织实施,确定的项目省、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土壤肥料技术单位承担。农技人员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分析养分状况,比照田间试验和校正试验,提出施肥方案,确定肥料配方,并向肥料生产企业提供配方,肥料企业生产配方肥,为农民供应配方肥,农技人员开展施肥指导和培训。

  工作进度:1月—3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各项准备工作;4月—10月,组织实施,包括采样调查、室内分析、数据汇总、试验校正等工作,制定施肥方案,发放施肥建议卡,供应配方肥;11月—12月,验收与总结。

  工作分工:种植业管理司具体负责,陈萌山司长为责任人。

  2.培育20万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部在总结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推广应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20万农业科技示范户。

  实施方式:以粮食主产区和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果树、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水产、农机为重点,兼顾其它省区和农产品,按照种养专业类、种植综合类、种养结合类3种项目类型,选择200个项目县,培养2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00万农户。通过培训和示范以及推广应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综合收入比前3年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示范户单位农产品产量节本10%以上。

  工作进度:1月,确定项目县、组建专家组、遴选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行业和分户技术指导方案、编发《科技示范户手册》和技术资料等。2月-10月,对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兑现“物化技术”补贴、开展以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测产和工作调研等。11月-12月,项目总结。

  工作分工:科技教育司具体负责,张凤桐司长为责任人。

  3.3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拟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以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产粮大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为重点,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开展短期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辅助开展以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

  实施方式: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根据各省实际确定各省的培训任务,具体的项目申报和管理以地方为主。各省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组织本省的申报工作,确定项目实施县,分配培训任务。项目实施县要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培训单位向本县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各县择优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各省确定的培训单位和任务分解情况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并通过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公示。

  工作进度:1月—2月,进行项目申报,了解各省对阳光工程培训方面的需求情况;3月,下达2006年阳光工程计划;3月—12月,全面展开阳光工程培训工作;12月,总结验收。

  工作分工:科技教育司具体负责,陈凤秀副司长为责任人。

  4.培养10万名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农业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要求,2006年拟招收10万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等。

  实施方式:农业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省承担的培养任务,具体的申报和管理工作以地方为主。各省组织本省的职业教育资源,分配培养任务,开展培养工作。农广校系统由中央农广校统一开设专业,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开发制作教学资源,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卫星网以及课程教学包等方式组织教学。省级农广校负责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地(市)、县(市)级农广校负责招生并在乡镇和村组建教学班和学习小组,落实教学环节。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有关要求,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学员学习采用业余、半脱产或脱产方式;实行学期制或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工作进度:1月,了解各省“百万中专生计划”预算情况;2月,下达培养计划;4月,组织招生培养;12月,检查总结。

  工作分工:人事司具体负责,梁田庚司长为责任人。

  5.帮助革命老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在41个优粮工程县,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装备改良、优质良种的育种、重大病虫害的预警。在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县,安排沼气建设30万户左右。安排194个老区县(未建县)建设基层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在武陵山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在大巴山安排仪陇县白兔良种场和通江县银耳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平昌县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在桂西老区扶持甘蔗产业发展,安排隆安县“双高”甘蔗良种产业化示范项目。在大别山安排黄梅县中华倒刺鱼巴苗种繁育基地项目。在武夷山老区安排江西省芦溪县秸秆养畜示范项目。选择部分县,开展对20万农民的短期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外援助资金和技术,在湖北和湖南老区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人员培训、技术普及与宣传工作。

  实施方式:基本建设项目,由老区县按照农业部《项目申报指南》要求逐级上报,农业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建设项目。目前,已安排2006年预算内和农发专项资金,将重点做好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外资外援项目,计划在湖北省恩施州建设“恩施州粮援培训基地”,培训农民1000人次。在湖南省保靖县建设“保靖县显齿蛇葡萄茶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中国—德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制定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开展相关的宣传和培训活动。

  工作进度:2006年国债建设资金项目,2月,下达《项目申报指南》;3月—5月,完成项目申报;4月,进行项目评审;5月,完成项目报批;9月,下达项目建设方案;11月—12月,开始全面建设。预算内和农发专项资金将在上半年下达,下半年组织实施项目。外资外援项目,1月—3月,派专家评估实施方案;4月—11月,组织实施;12月,组织宣传和监督评价。

  工作分工:计划司总牵头,有关司局参加,杨坚司长为责任人。具体分工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计划司具体负责,种植业司、农机化司配合,邓庆海副司长为责任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科教司具体负责,白金明巡视员为责任人。基层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兽医局具体负责,李金祥副局长为责任人。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计划司具体负责,种植业司、畜牧司配合,隋斌副司长为责任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教司具体负责,陈凤秀副司长为责任人。外资外援项目,国际合作司具体负责,李正东司长为责任人。

  6.改善84个藏区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西藏自治区74个县(市、区)购置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74辆,配套购置投影仪、电脑、电视机、DVD播放机等科技推广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解决藏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能问题,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甘孜、丹巴、德格、康定、乡城、德荣、道孚、炉霍、新龙、理塘等10个县的303个村的12800户推广太阳能灶,每户配备一台聚光式太阳能灶及管线配件。

  实施方式:由农业部审批项目并安排落实投资,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四川省农业厅具体实施。车辆及设备、太阳能灶及管线配件的供应商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招标确定。

  工作进度:1月4月,农业部与国家发改委衔接落实投资,并将项目投资计划下达有关单位;5月—11月,四川省农业厅、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11月—12月,组织开展项目总结验收。

  工作分工:计划司具体负责,杨坚司长为责任人。

  7.为渔民提供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服务。为推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帮助水产养殖渔民提高运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能力,以达到增产增效、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目地,今年我部以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为主要内容,重点培育1万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户养殖渔民,覆盖养殖水面500万亩。

  实施方式:由农业部组织实施,提出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和科学用药管理办法,推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各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健康养殖示范区(场)的创建活动,并根据区域养殖对象、病害防治特点,组织科研、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水产饲料加工企业和渔药企业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培训;发病高峰期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和病害防治站要组织专门人员到主产区、病害高发区进行水质监测、病害检测和用药指导等,为渔民提供现场服务,帮助其掌握科学养鱼的关键技术。

  工作进度:1月—2月,确定工作计划;3月,组织编印《水产健康养殖管理技术规范》、《水产养殖用药物技术规范》、《主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关键技术图谱》等相关材料准备工作;4月,分片开展培训工作;5月—10月,由各地组织开展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国内外法律法规标准宣传、以及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11月—12月,总结经验,组织开展评比活动,选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进行示范推广。12月底,全面总结。

  工作分工:渔业局具体负责,柳正副局长为责任人。

  8.对10万海洋捕捞渔民进行职业安全培训。根据海洋捕捞业的高危特征,为适应海洋气候的异常化和非渔劳力的上船下海,有效遏制海上渔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海洋捕捞渔民职业安全培训,加强对从业渔民的职业安全教育,解决当前渔业安全存在问题,提高渔民生产技能和从业素质。

  实施方式对全国海洋捕捞机动渔船骨干渔民(包括驾驶、轮机、无线电等人员)约10万人进行重点培训。计划以涉外法规知识和海上渔业安全生产基本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和水产院校负责师资培训。各省级渔港监督机构负责全面培训工作,农业部各直属海区局负责督导。

  工作进度:1月-3月,完成工作部署和教材的编写;4月-6月,完成师资培训工作,并开展部分渔民培训;7月-9月,在全国广泛开展渔民安全培训;10月-12月,结合渔业安全检查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工作。

  工作分工:渔业局具体负责,陈毅德副局长为责任人。

  9.实施畜禽养殖小区无害化处理。在生猪和奶牛主产区,帮助畜禽养殖小区完善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解决农户自身无力解决而又亟需解决的问题,引导地方政府对养殖小区发展的重视并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提高畜产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保障农民收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实施方式:选择6个省的部分规范化奶牛和生猪养殖小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做好现场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

  工作进度:2005年底,研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2月—4月,组织试点省进行项目申报、进行专家评审和确定项目实施单位;5月,正式实施对奶牛和生猪养殖小区的环保设施的财政补贴。争在2007年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实施范围。

  工作分工畜牧业司具体负责,沈镇昭司长为责任人。

  10.开展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选择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开展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农民个人或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新办以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为主的加工企业的骨干管理人员。

  实施方式:从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工艺等角度编选培训教材,选择培训机构,落实教学人员,在优势农产品产地举办创业辅导培训班。

  工作进度:7月,完成培训教材的编选;9月,完成培训机构的选定,并落实教学人员;11月,举办一期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班进行试点;12月,总结工作。

  工作分工:乡镇企业局具体负责,甘士明局长为责任人。

  11.扶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以及《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地方特色产业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扶持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生产、加工、储运、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加工运销设备等,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服务和注册商标,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组织相关知识培训。

  实施方式: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指南”推荐选择立项。注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配合,在示范村、优势产业带内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帮扶四川仪陇县相结合,选择有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工作方式采取工作会议部署、抓好跟踪指导、组织抽查验收等办法,确保实事办实办好。

  工作进度:1月—3月,配合财务司下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项目指南”,各省(区、市)组织申报,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报有关领导确定。4月—6月,下拨项目资金,召开项目工作部署会议。7月—12月,跟踪指导项目实施,组织项目抽查验收。2007年1—2月,完成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分工:经管司具体负责,郑文凯司长为责任人。

  12.新建一批“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部分地、县农业部门,新建一批“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覆盖100个县,实现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通过建设公共数据库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依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当地农民提供市场价格、实用科技、农村政策等信息服务,覆盖面累计达到200个县以上。

  实施方式:根据农业部项目申报通知,由各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市)“三电合一”建设单位初选,由部审核后最终确定。建设单位按照部里确定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建设完成后,省主管部门组织抽查,农业部统一组织验收。

  工作进度:1月-3月,编制“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申报指南并下发,组织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申报项目,遴选项目试点单位;4月-11月,各试点单位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建设,结合全国公用数据库丰富并完善本地区数据库建设,开通电话服务系统并正常运行;12月,项目建设总结,组织项目验收,并形成总结报告。

  工作分工:市场司具体负责,张兴旺副司长为责任人。

  13.组织禽流感新型疫苗及兽药知识普及活动。为使各地动物防疫人员和用户了解新型疫苗特点和使用技术,提高禽流感免疫密度,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禽流感免疫工作,同时,针对广大养殖户对真假兽药识别不清,使用兽药还存在误区等实际问题,拟组织禽流感新型疫苗及兽药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实施方式:召开新闻吹风会、安排专访、组织专家访谈;举办新型疫苗使用技术培训班,对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专家编写印制关于识别真假兽药的宣传挂图免费发放到各经销点和农民养殖户手中,便于农民识别真假兽药。印制《兽药使用500问》知识读本5万册,《新型疫苗宣传手册》5万册,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兽药和新型疫苗,维护农牧民切身利益。

  工作进度:1月—3月,组织新型疫苗宣传活动,举办新型疫苗使用技术培训班,对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完成《新型疫苗宣传手册》编制工作,制定《兽药使用500问》编写提纲;4月—6月,完成识别真假兽药的宣传挂图和兽药使用知识读本的编写、审核、校对等工作;7月—9月,完成印刷工作,发放到各地;12月,工作总结。

  工作分工:兽医局具体负责,李金祥副局长为责任人。

  14.建立50个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化示范县。拟在水稻主产区大力推进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化发展。对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收获机械进行补贴,建立50个示范县,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示范,组织技术宣传指导,重点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瓶颈环节,培训种粮大户、农机户1万人;组织开展水稻跨区机收作业,机收水平达到30%以上。

  实施方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县,重点向水稻主产区倾斜,各项目省农机管理部门负责指导项目县具体实施。成立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加强技术指导。将水稻插秧和收获机械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对购买水稻机械的农民优先补贴并进行培训指导。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强化机具组织调度,完善水稻跨区作业服务,组织6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落实机车免费通行政策,积极开展帮扶,维护作业市场秩序。

  工作进度:1月,举办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3月—4月,下达项目计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签订项目合同,开展项目示范点建设;部署水稻跨区机收的组织、服务、协调工作。5月—10月,项目县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做好指导、示范和作业服务。在水稻生产季节,定期向社会发布水稻机插、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和工作进度、动态,引导机具有序流动。

  工作分工:由农机化管理司具体负责,王智才司长为负责人。

  15.推进农业报刊和科技读物进村。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向革命老区和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赠阅农业报刊和科技读物。通过推进农业报刊和科技读物进村,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

  实施方式:在革命老区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1000个行政村,为每村建设一个农民科技书屋,向每个书屋免费赠送《农民日报》、《农民文摘》各1份以及书籍、光盘等农业宣传和技术资料。以扶贫送报刊下乡活动的方式,向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的2000多个村,免费赠送《农民日报》和《农民文摘》各1份。农民科技书屋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件选择和建设。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配备当地特色农业技术资料;农业部负责免费配送通用书籍和技术资料;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农民科技书屋的日常管理和跟踪服务;农民日报社、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业出版社负责免费赠送报刊,不定期发送农业科技图书。

  工作进度:2005年末,完成2005份《农民日报》的送报下乡任务,赠送到我部定点扶贫地区2000多个村。3月—4月,开始革命老区1000个农民科技书屋的申报工作;5月,确定建设点;6月,开始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完成向1000个农民科技书屋赠送《农民日报》和《农民文摘》工作;11月,完成1000个农民科技书屋的建设工作;12月,对1000个农民科技书屋进行验收。

  工作分工:办公厅具体负责、科教司配合,王辅捷副主任为责任人。

  二、为部机关办理5件实事

  1.改善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条件。在部办公大楼加快建设后院,在农民日报社和农机鉴定站加快建设农民日报新闻业务楼和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等事业单位业务用房。部机关后院改造面积近1.7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楼近0.7万平方米和地下停车场面积1万余平方米。农民日报业务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7700多平方米。农机鉴定总站等事业单位业务用房项目2.2万平方米。

  实施方式:计划司牵头组织,各单位分工负责。部机关后院改造项目由机关服务局负责实施,农民日报社项目由农民日报社负责实施,农机鉴定总站等事业单位业务用房项目由农机鉴定总站负责实施。

  工作进度:三个项目均已开工,部机关后院改造项目预计2006年7月底前完工,农民日报社项目预计2006年底前完工,农机鉴定总站等事业单位业务用房项目预计2006年底主体工程封顶。

  工作分工:计划司总牵头,机关服务局、农民日报、农机鉴定总站具体负责。杨坚司长为责任人。

  2.改善机关工作人员住房条件。主要是搞好中监所、农科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监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4.8万余平方米,地下2层,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地上6—16层,住房建筑面积3.4万余平方米,按照面积均分的分配原则,分配我部机关114套,面积约1.7万余平方米,修改图纸后加地下2个夹层5000平方米。农科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已经取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的规划意见书。其审批要求为建设用地44700平方米,建筑控制面积不超过44640平方米,其中地上30000平方米,地下14640平方米,控制高度不超过60米。对部机关所属面积部分拟全部建成处级干部住房在部内进行配售。

  实施方式:中监所经济适用住房,由部机关与中监所统一组织,联合建设;同时,根据北京市和国管局经济适用住房相关政策和部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实施配售。农科院经济适用住房,由部机关与农科院联合建设。根据北京市、国管局届时经济适用住房相关政策和部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实施配售。

  工作进度:中监所经济适用住房,7月,主体封顶;11月,竣工。同时,2月—6月,第三期和第四期经济适用住房房款的收取工作。农科院经济适用住房,组织做好建设方案的设计工作, 3月,争取启动住房配售工作,抓紧完成规划审批,取得规划许可证;5月,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力争在今年实现正式开工。搞好工程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争取在2007年7月完成全部建设工作。

  工作分工:机关服务局具体负责,吴占义局长为责任人。

  3.开展中青年干部英语培训。以提高部系统中青年干部的英语水平,适应新时期农业工作的新要求。按照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英语水平的不同,计划举办高级、中级和业余三个班次。

  实施方式:高级班:由人事劳动司根据干部培养需要直接确定人选,人数10人左右,培训时间国内、国外各3个月,与华中农业大学和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联合举办。中级班:由各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安排自行选派人员参加(事业单位需是本单位副局级后备干部),培训时间3个月,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举办(该班次10人以上开班,10人以下取消)。业余班:部机关全体公务员自愿参加,聘请专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在部大楼举办以口语训练为主的各种活动。

  工作进度:高级班:2月,人事司确定人选;3月—6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国内培训;6月—9月,在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参加国外培训。中级班:3月,各单位将人员名单报人事司;4月,人事司确定人选;6月—9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培训。业余班:4月初,开始实施,计划利用业余时间每周举办一次,开课前发布主题,参加人员40人左右。

  工作分工:由人事司具体负责,冯广军副司长为责任人。

  4.举行两次职工体育比赛活动。由部直属机关工会、团委、妇工委联合组织。通过比赛活动,调动干部职工参加体育比赛的热情,提高锻炼意识和身体素质,活跃机关气氛,增强凝聚力。

  实施方式:举行一次跳绳比赛和一次拔河比赛,机关和直属单位一起举行。比赛形式根据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实际设计,在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吸引较多的人参加活动。

  工作进度:3月,制定方案进行布置;6月,举行跳绳比赛;10月,举行拔河比赛。

  工作分工:直属机关党委具体负责,刘平巡视员为责任人。

  5.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专项检查。为了使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保持健康身体,结合去年体检情况,有侧重地为职工进行专项检查。利用新购置高档PHILIPS彩超机进行泌尿生殖系统专项检查。

  实施方式:组织男士进行膀胱和前列腺检查;女士进行膀胱、子宫及附件检查。组织抽血化验有关肿瘤指标。

  工作进度:4月—10月,分期分批进行。

  工作分工:机关服务局具体负责,吴占义局长为责任人。

  解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