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主要畜禽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5-10-31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

字体:[大 中 小]

  当前大豆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进口供给不确定性增加。为积极应对饲用豆粕供应和价格的不利预期,立足养殖业内生挖潜,促进降本增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会同全国畜牧总站和国家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主要畜禽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指导意见

  一、总体策略

  推行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体系集成理想蛋白质模型和可消化氨基酸平衡、多元化原料替代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技术,构建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的饲料配方体系通过添加多品种的氨基酸适度调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参考应用各种原料的净能参数调节能蛋平衡,充分利用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籽仁粕、干全酒精糟、玉米蛋白粉等蛋白原料,适量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等酶制剂,采用精细化阶段饲料精准供给方式,在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上,尽量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和豆粕用量。

  二、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料配制技术

  生猪参照《猪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适量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满足饲料中氨基酸平衡。各生长阶段猪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和豆粕用量占比可分别调低至如下水平:仔猪(620kg)17.5%和16%生长猪前期(2050 kg)15%和13%生长猪后期(5075 kg)为13%和10%、育肥猪后期(75100 kg)12%和8%可选用菜籽粕(育肥猪和母猪15%)、花生粕(10%)、葵花籽粕(生长猪10%,母猪10%)、棉籽粕(生长猪10%,母猪10%)干全酒精糟(生长猪20%,母猪20%)、玉米蛋白粉(5%)等部分替代豆粕对选用的替代原料加强真菌毒素含量监测饲料配方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控制45:1为宜,适量添加蛋白酶提高蛋白消化率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改善杂粕消化率添加植酸酶减少磷酸氢钙用量。

  蛋鸡。重点补充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甘氨酸等维持氨基酸平衡参照各类原料的净能参数制定饲料配方,产蛋高峰期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可控制在15%17.5%之间产蛋后期在13%16%之间。合理使用棉籽饼(粕)、菜籽饼(粕)、花生饼(粕)、葵花籽饼(粕)、芝麻饼(粕)、亚麻饼(粕)、椰子粕、干全酒精糟部分替代豆粕阶段豆粕使用限量建议如下:育雏期(06周龄)18%育成前期(612周龄)15%育成后期(1216周龄)10%开产18%产蛋高峰期16%产蛋后期12%。育雏期产蛋高峰期适当降低杂粕用量加强原料中菌毒素含量监测适量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等提高原料养分利用率注意补充钾、钠元素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肉鸡饲料净能电解质平衡以及慢速/快速淀粉适配(比值0.3)基础上重点补充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甘氨酸维持氨基酸平衡肉鸡各阶段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普遍降低13个百分点。合理利用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黑水虻粉酵母蛋白粉、细菌菌体蛋白部分替代豆粕,豆粕用量下降26个百分点阶段豆粕使用限量建议如下白羽肉鸡和肉蛋杂交鸡前期≤25%中期≤15%后期≤12%黄羽肉鸡(快速、中速、慢速)前期≤15%中期≤8%后期≤5%黄羽肉鸡生长后期可不使用豆粕。适量添加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和蛋白酶等提高饲料养分利用使用植酸酶,减少无机磷添加。

  (四)肉牛在保持饲料能量供应充足前提下,育肥牛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可调低至11%—12%;通过补充适量过瘤胃保护赖氨酸和蛋氨酸(赖氨酸与蛋氨酸比例为3:1),粗蛋白含量可进一步调低至10%。合理利用菜籽粕、花生粕、棉粕、白酒糟、苜蓿草、田菁等部分替代豆粕,替代过程中严格控制硫苷、游离棉酚及霉菌毒素水平。合理使用尿素等非蛋白氮,添加量不超过饲料干物质的1%,建议与玉米粉、糖蜜等易发酵能量饲料配合使用。

  (五)奶牛阶段精准调整饲料粗蛋白水平,各阶段牛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可分别调低至如下水平:哺乳犊牛17%18%断奶犊牛16%17%育成牛14%15%青年牛13%14%新产牛17.5%高产奶牛泌乳早期(平均产奶量在35千克以上16.1%、泌乳中后期为15%。泌乳补充过瘤胃蛋氨酸(2025 g/d)和赖氨酸(5560 g/d)基础上,可降至15.5%合理使用杂粕等替代豆粕,不同原料替代比例建议如下:菜籽粕可替代40%60%,脱酚棉籽蛋白可替代30%50%,花生粕、葵花籽粕可替代5%10%发酵干全酒精啤酒糟可替代60%使用替代原料时应注意补充蛋氨酸赖氨酸6月龄以上后备牛、干奶牛、泌乳中后期奶牛饲料可适量添加缓释尿素,替代饲料30%粗蛋白


  解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