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2002年前三季度我国蔬菜市场行情分析
据我们监测分析,全国190个城乡批发市场和36个大中城市集贸市场今年1—9月蔬菜价格走势平稳,与上年同期相比,总体价格水平大幅下降。预计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北方露地菜上市量将减少,蔬菜价格的总体水平将在目前的价位上略有回升。今年1—9月蔬菜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实现双增长,进口总量和进口总额同比基本持平。
一、蔬菜总体价格走势平稳,同比价格大幅下降。
1—9月大白菜、西红柿、黄瓜、青椒、芹菜、茄子、土豆、豆角等8种蔬菜的批发和零售综合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21元和2.38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0%和12%。1—9月8种蔬菜的批发综合均价走势比上年同期平缓(见图1),批发价格最高点为2月的1.7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的最高点下降28%;最低点为7月的0.7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的最低点下降9%。8月份由于大部分地区夏菜上市开始进入尾声,秋菜还未大量上市,出现夏秋菜交替的空隙,上市量相对减少,价格开始回升。与上年相比,今年1-4月蔬菜的批发综合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降幅为30%,5—9月变化不大,降幅为2%。
变化特点:
一是蔬菜总体价格走势平稳,季节变化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在逐渐减小,节假日对全国蔬菜价格的总体水平影响不大。由于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及天气的原因,使大棚及露地蔬菜的产量增加,上市期提前。从1—9月蔬菜批发价格的走势来看,2月份受春节消费需求的拉动,使价格比1月份上涨14.6%,“五一”节期间价格波动不大,5月份价格继续走低。
二是北方蔬菜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南方,南、北方菜价差在缩小。由于北方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暖冬天气及南菜北运,使北方蔬菜的下降幅度大于南方。1—9月8种菜批发综合均价南、北方分别为每公斤1.20元和1.14元,同比分别下降11%和22%。从南方和北方地区8种菜的批发综合平均价格走势来看(见图2),1-4月北方地区的菜价高于南方,5-6月价格水平接近,7-9月北方菜价低于南方;与上年同期相比,南北方冬春季节的菜价差在缩小,7—9月的价差在拉大。
二、今年1—9月蔬菜出口量、额实现双增长,进口基本持平。
1—9月进、出口总量分别为7.3万吨和340.2万吨,进口总量同比持平,出口总量同比增长18.5%;进、出口总额分别为0.6亿美元和19.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4.6%。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鲜冷冻蔬菜出口206.7万吨,同比增长30.6%,出口额为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加工保藏蔬菜出口113.7万吨,同比增长3.5%,出口额为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干蔬菜出口19.8万吨,同比增长4.8%,出口额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8.6%。
蔬菜出口量居前五位的省区是:山东122.4万吨,同比增长32.3%;广东60.2万吨,同比增长16.6%;福建39.9万吨,同比下降6.4%;新疆17.3万吨,同比增长3%;浙江15.9万吨,同比持平。
出口增幅前五位的是:西藏0.1万吨,同比增长245.9%,主要产品是鲜或冷藏的蒜头为0.1万吨,出口到尼泊尔;重庆1.7万吨,同比增长166.4%,主要产品是榨菜为1万吨,主要出口到日本为5919吨;河南8.5万吨,同比增长149.9%,主要产品鲜或冷藏的蒜头为7.2万吨,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为3万吨;黑龙江5.7万吨,同比增长94.6%,主要产品是鲜或冷藏的洋葱为3万吨,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为3万吨;广西9.2万吨,同比增长93.5%,主要产品是鲜或冷藏的蒜头和清水马蹄罐头,其中,鲜或冷藏的蒜头为3.3万吨,主要出口到越南为3.2万吨;马蹄罐头为2.8万吨,主要出口到美国为2.1万吨。
出口目的国国家或地区依次为:日本90.2万吨,同比下降7.6%;香港35.9万吨,同比增长12.8%;印度尼西亚24.9万吨,同比增长36.7%;马来西亚19.8万吨,同比增长54.1%;俄罗斯17.4万吨,同比增长39.4%。
从进口产品的结构来看,鲜冷冻蔬菜1.8万吨,同比下降14.1%;加工保藏蔬菜5万吨,同比增长2.4%;干蔬菜0.5万吨,同比增长59%。主要以加工保藏蔬菜为主,占进口总量的68.7%。
三、“绿色壁垒”已成为蔬菜出口的最大障碍
今年,由于我国刚刚加入WTO,一些发达国家在关税削减后,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名义,向多种中国商品树起“绿色壁垒”。对此,中国农产品要想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除质量要达到国际通用的食品卫生标准外,还要满足发达国家各自制定的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今年对日菠菜出口的急剧下降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去年以来,日本进口蔬菜中残留农药超标问题开始曝光,其中主要是有机磷杀虫剂含量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标准。为此,日本厚生劳动省从今年1月开始加强了对中国进口蔬菜的检查制度,3月下旬开始又加强了对冷冻蔬菜的检查。尤其是东京都等地方政府的检测机构和农业组织纷纷开始对中国产农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方实施进口强制检查的冷冻菠菜,99%以上从中国进口。日方还把个别农产品和个别批次中检出的个案问题扩大化,损害了中国农产品的形象,误导了日本消费者。这种限制措施不仅损害了中方的出口利益,也损害了日资企业、日本进口商及日本消费者的利益。从今年1—9月出口到日本的蔬菜品种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菠菜,出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
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之一。蔬菜出口要突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 ,必须解决质量问题。目前我国的蔬菜生产还缺乏质量规范,无论外观和内在质量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出口蔬菜产品监测体系和快速预警机制,收集研究国外的检验标准和安全卫生法规,对出口蔬菜的农药残留等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已是当务之急。农业部去年在京、津、沪和深圳四个城市,开展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今年7月又根据全国“菜篮子”会议精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这一行动计划。山东、河北等地,近年来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随着“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蔬菜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相关新闻
- 高温干旱后恢复蔬菜生产,需要注意啥? 2022-09-01
- 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较稳定 2022-08-22
-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较稳定 2022-08-22
- 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较稳定 2022-08-22
- 农业农村部 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较稳定 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