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粮食市场监测信息
编者:为加强对主要农产品的监测分析工作,农业部已组织了对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价格、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农产品的供求情况进行逐月监测,从本月起,本栏将逐月发布主要农产品监测信息。
据农业部市场预警系统监测,200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亩产提高,总产量高于上年。尽管当年产不足消,但库存充足,供给继续大于需求。全球谷物当年产不足需,库存大幅减少,仍处于安全线以上。国内粮食价格总体回落。预计2003年国内粮食价格将以回升趋势为主。
生产方面:200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5.6亿亩,单产比上年提高3%,总产量预计为9142亿斤,比上年增产90亿斤,增产1%。其中小麦、水稻略减,玉米、大豆、薯类增产。初步预计2003年冬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略减,由于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麦苗整体素质差距大,不整齐,若冬春雨水过多,病虫草害、冻害和渍害等危害有可能加重。
进出口方面:2002年粮食出口增加,净进口减少,外贸形势好于预期。1-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粮食125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80万吨;进口25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3万吨;粮食净出口999万吨,增幅110%。
粮食进出口表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在粮食净出口的同时,粮食进出口贸易额仍为逆差。粮食出口额17.89亿美元,进口额26.8亿美元,粮食进出口逆差8.91亿美元,同比减少10.11亿美元,减53%。这说明,我国出口的陈粮、低价值粮比重较大,进口的高价值粮比重较大。二是粮食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三种主要粮食品种中,大米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玉米出口猛增、进口很少;小麦进出口双双快速增加。三是粮食出口范围和市场扩大。四是东北粮食出口量较大。预计2002/03年市场年度(上年7月—本年6月)进口量260亿斤,进口对国内粮食市场冲击不大,我国粮食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供求判断:国内供求:2002/03年市场年度,我国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继续稳定增长,尽管当年产不足需,但有相当的库存,粮食总量供给继续大于需求,库存压力缓解,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和部分品种的供求矛盾对粮价走势产生影响。
国际供求:根据美国农业部2002年12月份预计,2002/03年全球谷物减产,当年产不足需,库存大幅减少。全球谷物总产量为183260万吨(FAO数),比上年减产3.2%,为近五年最低量。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产国谷物产量大幅减产。减产较多的是小麦和粗粮;谷物总消费量为194620万吨,比上年略增0.2%,当年产不足需11360万吨。贸易量为23580万吨,减少0.8%;年末总库存46580万吨,比上年下降19%,库存消费比为24%,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仍处于安全线以上。其中,小麦库存下降23%,粗粮和大米下降17.6%和15.2%。
价格走势: 2002年我国粮食收购价格、批发市场价格和零售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主产区生产者出售粮食的价格小麦每50公斤(下同)多为5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元左右,其中优质麦多在53元左右,下降4元;中晚籼稻价格多在50元,下降2-3元,北方粳稻价格多在53-55元,下降4-5元;华北玉米产区在上市高峰,生产者出售价格明显下降,每50公斤多在44元,下降3元左右,东北玉米保护价比上年下降3.5元。占粮食比重较小的早籼稻和大豆,价格有明显回升。
粮食批发价格总体回落。但12月份批发价格有所上涨,比上月上涨约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粮食零售价格呈逐月下降走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1-12月零售价格指数(上年同期为100)分别为: 100.6、100.1、99.5、99.3、99.1、98.6、98.0、97.6、97.2、97.1、97.8。
相关新闻
- 我国秋粮生产总体进展顺利 2022-09-02
- 国家科技强力助农 力促秋粮节本增效 2022-09-02
- 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 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 2022-08-30
- 落实落细关键举措 筑牢秋粮稳产基础 2022-08-30
- 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100亿元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