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安全宣传周

吉林省绿色食品产业现状评析

日期: 2004-07-22 09:19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吉林天景公司绿色食品黏玉米每穗售价2至3元,比普通玉米效益提高十几倍;前郭查干湖有机胖头鱼去年冬捕时每公斤售价50元,产品打入北京、上海超市;泉阳泉矿泉水、吉源矿泉水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和“AA级绿色食品”之后,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以营养、优质、安全为主要特征的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适应这种市场需求,我省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发绿色食品,其产业包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及其配套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市场培育,我省绿色食品产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德大肉鸡、延边椴树蜂蜜、通榆榆香葵花子仁、长白山红松果仁、黑木耳砖等一批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截至2003年,我省绿色食品生产品种由2000年的16个增加到了75个;深加工产品比重由2000年的37%提高到80%;生产总量达到237.1万吨,实现产值46.6亿元;农民从绿色食品生产中增收10.6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72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万人。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一些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然而,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产业,仍处于起步之后的扩张发展阶段,规模小,总量不大,带动功能弱。不久前,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调查组,在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时了解到,我省现有的绿色食品产量,仅占农产品生产总量的5.3%,绿色食品产值仅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6.1%;在去年全省开发的42个绿色食品产品中,有的地区仅开发出2到3个,有40个县(市、区)产品开发尚处于空白状态。

  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有委员大声疾呼“要有紧迫感”:“实际上(一定时期)市场就这么大,你不占别人就去占了,你就失去了时机。有些省区食品产业发展很快,创了不少国家名牌,有的已经占领了我省市场。”

  据了解,与我省相邻的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两省都出台了一些扶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辽宁省规定,每年给县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评价费为500万元。大连市则进一步规定,建一个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奖励20万元,建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奖励30万元,建一个有机食品基地奖励40万元。黑龙江省每年投入绿色食品产业的投资为5500万元。而我省尽管对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市场开发有一些投入,但还没有建立起完整、配套、高效的政策扶持体系,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缺位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省人大农委建议,从现在起,我省应着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配套的绿色食品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对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逐年进行环境监测和土地测评工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据省农委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较大突破,今后,我省将大力推进优势绿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将东部地区建成绿色有机林、特、药立体开发的复合型产业带,将中部地区建成绿色粮、牧、加工同步发展的综合型产业带,将西部地区建成草原、畜牧、杂粮杂豆择优发展的生态型产业带,将环城郊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及旅游观赏的绿色环保型现代农业产业带;重点建设12大类加工基地,包括绿色有机大米、绿色优质特用玉米、绿色优质大豆、绿色优质杂粮杂豆、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瓜果、绿色猪牛羊肉、绿色禽蛋、绿色乳制品、绿色饮品、有机山珍特产品、绿色有机水产品等;抓紧建设一批大型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长白山牌”、“绿色牌”和“特色牌”,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品开发,积极建立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并优先赋予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产品自营出口权。(本报记者王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