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劣质奶粉及毒瓜子等事件教训 安徽专项整治食品安全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之后,蚌埠出现了“毒瓜子”,南京地区工业用盐又流入了芜湖。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安徽省决定用6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6月2日,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内容,以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广大农村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源头污染治理、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为重点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进一步强化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实施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削减计划,定期向社会发布各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整治违法使用兽药和畜产品违禁药物等行为,阻止违禁药品从人用药品领域流向养殖环节;整治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行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严禁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
加大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整治。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养殖示范农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力度,培育品牌标准化农产品,加快农贸市场改超市、农贸市场退路进厅的步伐;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罐头等生产企业严格审查和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严格食品卫生准入,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的违法行为。
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审查,严把市场主体的准入关和退出关;对影响或危及人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坚决清除出市场;建立健全生鲜食品超市(市场)和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立食品绿色市场。
加大对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整治。对学生食堂、餐饮业及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把儿童食品的专项整治放在突出位置;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盐的违法行为。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和行规行风建设,引导、监督企业模范遵守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安全食品。
摘自:2004.6.9.1版《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