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特色农牧业带动农牧民致富
“十五”期间,林芝地区的农牧业特色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坚持面向市场,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藏猪、藏鸡等林芝农畜特色产品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林芝农牧区和农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特色养殖业成为小康建设新亮点
藏猪、藏鸡是西藏高原独有的地方畜禽资源,也是我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藏猪和藏鸡都是靠放养繁育,以采野外青岗籽、人生果、昆虫为食,属瘦肉型带野味的畜禽,其肉质细嫩,香味浓郁,早在明朝何宇度所著《益部谈资》中就有藏猪、藏鸡“小而肥、肉颇香”的记载。
藏猪、藏鸡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河谷区和藏东三江流域中游高山深谷区,林芝是藏猪、藏鸡的主要产区。2003年以来,地委、行署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藏猪藏鸡养殖业,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和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在工布江达、米林、林芝三县建成了初具规模的4个藏猪、藏鸡繁育基地,扶持养殖户外536户。截止2004年底,全地区藏猪存栏数为9万头,全年出栏49991头。群众直接获得经济收入为828.7万元,获纯收入473.5万元;藏鸡121103只,全年出栏56466只,全年出售鸡蛋51.2万枚,群众直接获得经济收入185.33万元,获经济纯收入135.51万元。藏猪藏鸡肉以特有的口味、纯天然的本色,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均高于普通猪、鸡的价格。据调查:目前全区每年的藏猪需求量在67万头左右,藏鸡需求量在140万只以上,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藏猪藏鸡这一高原特色品牌将会唱响区内外,需求量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地区藏猪藏鸡养殖技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现在藏猪藏鸡特色产业正向产供销一条龙方向发展,养殖藏猪藏鸡正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特色种植业惠泽林芝农牧民
近年来,我地区农牧业生产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目标,在稳定粮食的基础上,各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作物种植,不断扩大蔬菜、瓜果种植,试验种植藏药材,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加快林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据统计,2004年底林芝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12万亩,产量1606.4万公斤,产值2848.3万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水果产量44.2万公斤,产值1031万元。昔日依靠外运才能满足市场供应的黄瓜、西红柿、西瓜、辣椒、茄子、冬瓜、生姜等百余种蔬菜瓜果,今天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相应增加了农牧民的现金收入。
优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林芝地区的水果在全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据统计,全地区每年可产鲜食核桃909.64吨,产值可达909万元。而目前正在规划启动的雅江中游的十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的建立,更是为林芝地区核桃生产和深加工利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米林农场在对口支援城市的大力援助下,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生态果园和百亩大棚(设施农业),使该农场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5600余亩,其中新增果园近2000亩。水果品种共有11大类90余个。基地全部投产后可年产优质瓜果500万公斤,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2005年米林农场还新建设100亩新品种实验基地,引进山渣、锥栗、无花果、蓝莓、扁桃、木瓜等十个品种进行试种实验前景良好。
与此同时,以察隅县、察隅农场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特色水果基地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地区果品生产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还将成为振兴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惠泽林芝千千万万的农牧民。
合理开发与保护林下资源 增加农牧民多种经营收入
林芝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经济林木以及林下野生资源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地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6%各种中草药材、菌类品种繁多。采集林下资源是我地区大部分县乡财政收入及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显示:林下资源收入占我地区农牧民收入的35%左右、现金收入的60-70%,因此,林下资源开发与保护是我地区农牧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野生食用菌、松茸等自1985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以来,波密、工布江达、察隅、米林等松茸主产区相继建起了食用菌保鲜和烘干加工厂,引进了从事食用菌加工保鲜企业。目前,已开发出保鲜松茸、冰冻松茸、盐渍松茸和烘干处理的松茸、羊肚菌等十几个品种上市。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林下资源管理办法,对群众进行采集技术的培训,增加保护知识,防止毁灭性和掠夺性采集开发。
近几年,地区农牧、乡企等部门,在对林下资源主产区的资源种类、产量、市场价等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审报林芝地区松茸为主的林下资源产业化项目,现已引进四家从事林下资源加工保鲜的企业。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满足我地区林下资源的加工保鲜,与此同时,我地区已向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申请对中国西藏松茸、中国西藏羊肚菌、中国西藏天麻等全国全区独有优势产品进行原产地保护。
发展民族藏药业 带动相关产业
林芝独特的高原地理气候条件极为适合多种名贵藏药材的生长,自古以来更享有“天然中药材宝库”之美称。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许多中药材又以其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纯净无污染而著称。据统计,全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达1000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的60%左右,其中比较名贵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主要有天麻、虫草、灵芝等。2004年,全地区农牧民采集藏药材达100余吨,产值5905.8万元,药材采集成为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的手段之一。
藏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支光彩夺目的奇葩。近年来以奇正藏药、西藏诺迪康等知名生产厂家为代表的一大批藏药生产企业相继在我地区落户,给藏药材的开发利用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长期对野生藏药材的过度依赖和掠夺式采集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为合理开发好这一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藏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林芝藏药材种植业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成为振兴农牧区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工布江达县建立丹参、波凌瓜、牛蒡子、青蒿种植基地800亩,预计实现增收249万元。项目总投资381万元的米林县《贡布藏药材项目》已于在自治区立项。该项目包括建立藏药材保护基地5.5万亩,藏药材种植基地200亩以及塑料大棚,厂房,加工设备设施等,该项目自运行以来进展顺利。
波密县的野生天麻以其品质好、产量高、疗效显著而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该县把野生天麻人工种植列入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10亩野生天麻人工种植基地,经过认真探索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种植方式,科学管理,天麻长势良好,预计年产湿天麻13.34万斤,可实现净利润35万元。
与此同时,察隅农场的板蓝根种植、农牧学院的西洋参试种、奇正藏药厂的藏红药花种植试验、大花黄牡丹驯化等都取得可喜的成绩,为林芝地的藏药材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模式。
随着一大批藏药业落户林芝,藏药材种植加工项目的实施必将实现我地区广大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