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农业在行动 > 最新动态

无人机“巡航收带” 智慧农业再添新翼

日期:2025-09-05 16:41 作者: 来源:中新网新疆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深秋时节,阜康市九运街镇的万亩棉田里,一朵朵洁白的棉絮迎风摇曳,而比棉花更引人注目的,是田间地头的新“农忙景象”——一架无人机低空掠过地面,并非喷药,也非施肥,而是娴熟地将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迅速卷收、打包。曾经需要老百姓弯腰劳作的苦累活,如今只需一台无人机和一个“飞手”就能轻松搞定,这正是智慧农业带来的全新变革。

  滴灌带回收是棉花采收前的关键环节,这个时候,地里活多,人手难找。雇人回收滴灌带,成本大,效率低,生怕耽误了秋收。现在有了无人机,只见操作员设定好航线,无人机便精准地找到捆绑的滴灌带,自动开始卷收。它匀速向前飞行,机身下卷起整齐、紧实的滴灌带卷,飞到地头后放在拖车里回收,农户们只需更换卷盘即可。“这大家伙可真能干!我这3300亩棉花地,以前十来个人要干一周,现在无人机两三天就收得利利索索,破损少了,成本降了,还不耽误接下来的农时。”九运街镇种植大户王兴全看着无人机的作业现场,脸上乐开了花。 

  据悉,一台大型农业无人机日均作业面积可达500~800亩,其效率相当于至少20名熟练劳动力同时工作。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农忙时节“用工荒”的难题,也为种植户节约了可观的成本。“综合算下来,真是降本提质!无人机回收一亩地的费用比人工便宜近一半,而且收得质量更好,地表遗留灌带碎片更少。”九运街镇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国安算起了经济账。 

  这项科技技术对于像九运街镇这样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来说,意义非凡。它让当地农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吸引了更多年轻一代开始关注农业、投身农业。九运街镇副镇长杨子云表示:“我们积极推广无人机飞防、飞播乃至滴灌带回收这些新农技,就是要让种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让百姓从‘扛锄头’到‘点手机’,从‘会种田’转向‘慧种田’,这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夕阳映照,无人机仍在田间不知疲倦地工作,成为秋收图景中动人的线条。它不再只是天空中的航拍设备,更是扎根土地的“钢铁农人”,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苏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