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农业在行动 > 地方实践

智慧农业建设经验交流(第一期)——青岛市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新高地

日期:2024-11-19 17:10 作者: 来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编者按:农业农村部始终把智慧农业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大事要事来抓,采取切实措施,加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为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及时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市场与信息化司编发《智慧农业建设经验交流》,供各地学习借鉴,也欢迎各地积极投稿。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把发展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转型的崭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以数据平台整合农业农村信息资源,以智能装备变革传统农业生产,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新高地。2021年青岛市获评省级智慧农业试验区,20222023年青岛市连续两年获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 

  一、坚持政府引导,织密智慧农业发展“一张网”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将智慧农业建设纳入青岛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行动方案,系统构建起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设立智慧农业产业项目奖补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发展智慧农业,单个主体最高奖补1000万元。目前,已建成凯盛浩丰、艾泽福吉等5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全面提升设施种植、畜牧、渔业、种业等领域的农业数字化水平,累计拉动一产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以上。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快5G基站向农村地区布局,青岛市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92%。优化智慧冷链物流体系,在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建设223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总库容达到40万立方米,通过智慧化手段远程监控、自动调控温度、库容等指标,农户每年增收超过1亿元,降低果蔬损耗20%以上,有效打通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 

  二、坚持技术驱动,绘就智慧农业发展“一张图” 

  一是科学把脉开“良方”。利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主粮作物遥感识别分析和地块级耕地监测,主粮作物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产量预估准确率达到93%以上。布设绿色高产物联网信息采集点44个,建设绿色增粮“1+10”大模型,构建墒情、苗情、虫情等物联网全方位远程监控体系。开发农产品价格行情监测系统,实行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已采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1100万条,引导市场主体合理调控产能,提前规避市场风险。 

  二是提升装备增“良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莱西市建成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日光温室,设施番茄亩产量达到50吨,较传统方式提高34倍,生产成本降低近30%,该项目模式已在全国17个省市复制推广33个项目。在平度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智慧菌棒生产基地七河生物,年产菌棒5000多万个,每个菌棒1美元左右,出口4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2000多台、农用植保无人机1800多架,农机作业偏差小于2.5cm,植保效率提升近30倍。搭建农机精准作业监管平台,实时监测1.2万台机具大田作业情况,在“三夏”“三秋”生产中实现科学调度,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三是推动营销畅“良道”。抢抓“流量机遇”,建立15个农产品直播基地,举办“青岛农品”直播带货52场。其中,面对个别乡镇蔬菜销售不畅的实际,青岛“网红天团”顶风冒雪在蔬菜主产区开展2场“爱心助农”直播活动,帮助菜农销售蔬菜100多吨。加快发展“本地直采+集采”“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智慧农业新业态,去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35亿元。 

  三、坚持数据赋能,汇聚智慧农业发展“一条心” 

  一是建设数据平台资源。围绕“一图速览、一屏统管、一键直达”,建成集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乡村振兴可视化平台和重大动物疫情调度指挥中心于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面汇聚乡村规划许可、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农业经营主体、主粮生产遥感监测和农产品价格等171类数据,总量达6880万条、660.29TB,与“城市云脑”共享数据2847万条,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 

  二是丰富应用场景监管。聚焦“服务、保障、决策、管理、调度、指挥”六大功能,建成数字农经、智慧畜牧和质量安全等15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将农业生产主体、农药经营主体、养殖主体和镇级农产品快速检测站等纳入监管平台,实现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流程监管。聚焦村容村貌、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重点,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平台,实现从拍照定位上传到定期督办核查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监管周期由4个月缩短至1周,监管人员由700多人减少到90人。 

  三是优化线上服务民生。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四级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系统,审批效率提高80%,填报事项减少50%以上,97%以上的农业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创造性开发建设农产品产销信息线上平台,农户在平台上申报待售蔬菜信息,社会各界提交采购意向,近两年帮助销售大田蔬菜7.3万吨,实现产销信息全面、实时、精准对接。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