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南孟村
(一)现状和有利条件
南孟村原是南孟镇镇政府驻地所在村,省道正定无极公路跨越其境,石家庄机场路从村西边穿境而过,距藁城市城区以北20公里,距石家庄飞机场10公里,距京深高速出口13公里,交通极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人口5500余人,耕地面积5144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改革开放以来,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工业园区为主,经济实力逐年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05年,总产值2.47亿元,一、二、三产分别为3211万元、19745万元、1728万元,“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2%、4%、13%、21%。人均年收入达到5396元,高于全镇人均4766元的水平;其中种植业500元、畜牧业1200元、务工工资2100元、三产及其他1596元,分别占收入总额的9%、22%、39%和30%。人均存款额6545元。
一产稳定发展,畜牧业比重较大。南孟村5144亩耕地现已全部承包到户,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单产水平较高,平均亩产超过1000公斤。畜牧业发达,以生猪养殖为主,有大型养猪厂1座,年出栏近万余头。养猪户238户,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的38户、30头以上的200余户,全年出栏量可达2.5万余头。养鸡户23户,年存栏3万余只;奶牛养殖户15户,年存栏70余头;养貂户4户,养殖量为50余只;规模养兔户1户。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2/3左右,每年创收660余万元。
二产发展迅速,工业园初具规模。南孟村工业园区,是藁城市的八个工业园区之一,目前已有企业7家,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有6家,园区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200余人。二产总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80%。园区各大企业年上缴税收700多万元,部分产品出口加拿大、日本、欧洲、非洲等地。
三产不断发展,集市贸易活跃。南孟村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三产较为发达,当地农民收入30%来自于三产。每逢“二、七”大集(阴历日期含有二、七的日子),吸引周边村镇的大量居民及当地70%的村民参加集市贸易。该集市平均日客流量可达到1万余人次,最高时一天可达到2-3万人次。另外由于南孟村人口较多,工商业比较发达,约1/3左右农户就地经商。
公共设施较为齐备。目前,南孟村投资了180万元,对村内的四纵三横7条大街进行了硬化,安装了高标准路灯,对全村的小街小巷进行了集中整治,建立了村庄卫生管理制度。去冬今春,发动群众大搞植树绿化,美化了村庄。全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电视全面普及,宽带网络也进村入户。
社会事业有一定基础。村内有镇卫生院一个,医护人员8人;村卫生室4个,医护人员12人,农民看病有初步条件。全村小学、中学各一所,学校占地面积1434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米,在校学生人数233人。校内有电教室(电脑25台)、图书室(书籍2300册)、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少儿活动室、仪器室和实验室。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村建有古槐休闲健身广场一个,改造建设了“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宣传栏和公开栏,150平方米的图书室正在建设之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水平有待提高。种植业生产仍然采用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较慢,种植产品质量较低。养殖业以传统的散户养殖为主,生猪抗病能力弱,养殖风险大,且人畜混居,环境污染和疫病隐患严重。生猪屠宰加工厂加工工艺仍然为半机械化和传统手工生产,与现代化的猪肉冷藏加工、肉制品低温加工和冷链运输等要求相差很远。畜禽粪便、屠宰场污水与粮食生产尚没有形成“猪—沼—粮”的良性循环,不仅浪费农业生产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村容村貌尚需改善。全村的7条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亮化、净化建设,但其他道路还没有硬化,沙土路扬沙问题严重,道路有待新建改造,绿化美化需要加强;缺乏排水系统,污水雨水淤积;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缺乏,脏乱差问题突出;村民环卫意识薄弱,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较为普遍。“二、七”传统集市时,摆摊者沿街经营,严重交通堵塞,散市后的残留垃圾难以及时清除。
社会事业亟待加强。主要是社保体系还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虽然当地卫生院和卫生所以及医疗人员的配备比较健全,解决了农村群众“病有所医”,但医疗保障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突出。村内缺少相应的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三)发展需求
通过调研、访谈及问卷分析,南孟村村民主要有以下需求:
增加农业投入。77%的村民认为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农业生产方面。
发展畜牧养殖业。76.3%的村民最希望村里发展畜牧养殖业。77.2%的村民最希望发展生猪养殖,58%的村民希望发展奶牛养殖。75.9%的村民愿意采取村外小区集中养殖的方式。59.4%的村民希望发展工业。
提高科技兴农水平。65%的村民希望得到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方面的服务,75%的村民希望能够得到免费的农田耕作技术培训。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84%的村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乡村道路建设,60%的村民希望加强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的基本建设,77%的居民认为村里街道太窄、不畅通,应加快道路硬化工作。46%的村民认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建设生态家园。97%的村民希望集中建设沼气工程,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费用。52%的村民认为应该增加垃圾处理设施。
加强社会保障。85.7%的村民担心患大病得不到治疗,81.2%的村民认为开展合作医疗是当前社会事业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98%的村民愿意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0%的村民担心养老问题,75%的村民迫切希望得到基本养老保险。
丰富群众生活。82%的村民希望通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