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谷县郝村
1.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省太谷县任村乡郝村,临近焦太(焦作-太原)铁路、太旧(太原-旧关)公路、太长(太原-长治)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所在的晋中盆地属于暖温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³10°C的年平均积温3700°C,大田作物一年一熟。郝村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位于120-150米之间。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村东部有少量黄土丘地。³10°C的年平均积温3700°C,大田作物一年一熟。郝村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位于120-150米之间。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村东部有少量黄土丘地。
郝村现有农户410户,人口1440人,劳动力780人,耕地4350亩,人均耕地3亩。2005年总产值17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86%,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7.5%和6.5%。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是山西省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
图1:郝村2005年农村经济结构图 图2郝村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
2.产业发展现状
郝村的农业结构与任村乡、太谷县基本一致,由大棚蔬菜、果树、玉米制种和畜牧业等构成。其中,蔬菜大棚154个,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3%,为农民提供33%的现金收入,是郝村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果树面积1350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7%;玉米制种面积1300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6.1%;全村只有不到20%的农户从事商品化畜牧养殖,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9.2%。郝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平均每亩农机总动力1.26千瓦,基本上实现了机耕。
3.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郝村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但村内绿化程度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村内道路和部分农田道路已硬化,总长度达6.7公里,主干道和部分巷道安装了路灯,基本普及了自来水,绝大部分农户以煤和秸秆为燃料。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戏台、农民科技书屋等,但基础条件有待改善。郝村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2.农业用水效率低
郝村全部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3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郝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产后加工处理,产业链条短;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形成,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4.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绿化率较低,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普遍采用传统旱厕,清洁能源使用户少。村庄西北角环境较差,部分房屋年久失修。
(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
根据规划编制组与县乡干部和50户农户代表座谈的情况,结合对400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明确郝村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产业发展方面,78%的村民认为最急需发展的产业是蔬菜大棚,其次是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85%的村民期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变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科技兴农方面,71%的村民最想得到新品种、新技术。
在生态建设方面,91%的村民希望集中建设沼气工程,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费用。增加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在配套设施方面,95%的村民希望通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