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七农场(农垦)
农场下辖12个管理区和25个企事业单位,常住有12个民族,6203户,17041人;土地面积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水田36万亩),林地4.5万亩;农场资产总额2.65亿元,资产负债率50.3%。2005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4.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4%;利润总额1617万元,家庭农场净利润1.94亿元,人均纯收入7808元。“十五”期间,农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农场的进一步发展积攒了后劲。
----农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2.02亿元,建成了一批重点生产和公益性项目,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末,农场拥有长30公里(25万亩)的全线科技示范带,1个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和3个专项科技示范园区,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78户。全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7万千瓦,田间耕作机械化率达到100%,插秧机械化率达到95%,收获机械化率达到75%,全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有2个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2005年全场粮食总产量23.68万吨,其中水稻19.73万吨,玉米2.43万吨,大豆1.2万吨。
----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场拥有奶牛、肉牛、生猪等各类家庭牧场335个,80%的专业养殖户进入小区;每个管理区都建了标准化奶牛服务站,更新了农场畜牧中心服务站防疫、检疫设备,提高了奶牛饲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2005年末,全场奶牛存栏6528头,年产鲜奶1.78万吨,成年母牛单产6.3吨;挤奶机总数达到168台套,机械榨乳率达92%;
----工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农场涌现出了富坤粮加工、朝阳制米、东安经贸、北大荒米业等一批规模化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水泥厂等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巩固和扩大了市场竞争优势;规划建设了朝阳工业园区和密山北大营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
----第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农场大力发展社区家政服务、生活护理和维修等便民服务业,吸纳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场部地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休闲广场公园改造工程、场部地区5.7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配套完成了场部地区“亮化”工程,建成通管理区硬化公路81.6公里,硬化路面90%以上;建成了以光纤传输为主,数字微波传输为辅,集电话交换、数据通信、图像传输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用通信网;建设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的住宅楼4万平方米;建立健全职工文化活动场所126个。
---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农场现有子弟学校1所、幼儿教育中心1处,教育设施较完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现有国家二级甲等医院1所,甲级基层卫生所26个,病床125张,医务人员139人,有螺旋CT、X光机等设备;甲级卫生所达标率100%,全面实现了以管理区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构建了农场文化馆和管理区综合文化活动室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