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 三农学习谈

从“江山”观里读懂为民情怀

日期:2021-07-10 15:41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大历史性节点,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与“江山”的内在关系,既体现了人民领袖深深的为民情怀,也警示全党勿忘为民初心,务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为民情怀萌生于梁家河,又在此后的岁月里不曾间断地日渐深化、日益丰满。从不到16岁到梁家河插队,和老百姓摸爬滚打在一起七年,奠定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调;到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对这段知青岁月进行总结回顾:“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再到主政一方乃至掌舵大国之后,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一情怀和理念。一路行思,为民情怀是贯穿始终的伏脉;而这其中,广大农民又是总书记特别记挂在心的群体。 

  2005年8月的一天,顶着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黄泥小路爬坡而上,勘察丽水市景宁县平桥村后山的一处地质灾害点。当时山体出现了裂缝,到了汛期可能会威胁居住在山下的16户农村居民。当地人原本是准备站在公路边向习近平同志汇报,没想到他沿着那条不算路的路走了上来。当时,他头戴一顶草帽,汗水沿着额头不断流下来,他不时拿毛巾擦汗。这些细节清晰地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

  2012年12月底,刚履新后仅两个多月,总书记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来到河北阜平的小山村。他走进困难群众唐宗秀家和唐荣斌家,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也就是在那里,发出动员令,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壮阔史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总书记深深的为民情怀里,饱含着对相对弱势群体的更多关爱,对每一个个体的重视;农民始终是他的心中挂念,农民问题始终是他的施政重点,农民的美好生活始终是他的执政所向。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才能守住千年小康梦圆;守好农民的心,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为农民而振兴,才能推动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