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贵州省湄潭县
2012年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自农业部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以来,湄潭县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已有两年时间。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均高度重视,把获得此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倾力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之中,逐步打造符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并先后于2011年4月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完成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年8月邀请中国科学院专家对我县在此规划基础之上编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行评审。结合实际,我县制定了2012年十一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方案。目前,县相关单位据此方案,强力、有序推进各园区建设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县情
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贵州省北部,示范区地域呈南北狭长地带,涵盖全县15个乡镇132个村,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72.7米,森林覆盖率达60.08%。湄潭县隶属遵义市管辖,距遵义市中心城区70公里。326国道和204省道交汇县城,杭瑞高速、遵义机场、沿江渡港口和规划建设的黔北高速、昭黔铁路等构成示范区重要交通枢纽。县内形成“二横、二纵、二连线”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100%的乡镇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县城到达最远的乡镇所在地仅需1.5小时。
(二)资源概况
湄潭县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县,矿产资源较为贫乏,但地表资源丰富,以盛产优质茶叶、粮油、烤烟、辣椒、中药材、畜产品等闻名,素有“烟县、酒乡、茶城、粮仓”之称,先后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授予“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茅贡”牌优质米2003-2007年连续五届荣获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湄潭翠芽”48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品牌价值10.3亿元。“茅贡”牌、“湄潭翠芽”于2011年获中国驰名商标。
二、建设成效
在发展进程中,始终立足地方特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县经济社会得到较大发展。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效益明显
近年来,全县在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产量10万吨的基础上,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赚钱发展什么”的思路,编制了《湄潭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县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布局,形成了“南烟北茶中果蔬、湄江流域优质稻(包括油菜、青田鱼)”的大格局。全县茶园总面积从2007年的9.7万亩发展到36.5万亩,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
2012年茶园新建3.71万亩,完成3.5万亩计划的106%,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6.5万亩,并于7月份完成县级验收。仅春茶产量就为0.87万吨,产值达10.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5.1%和64.8%,茶产业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富民主导产业,预计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将达60万亩,茶业综合收入达50亿元;烤烟收购15.032万担,烟叶收购量预计15.78万担,为计划收购量的105.2%;水稻计划种植23万亩,实际完成23.1万亩,产量10.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吨,同期增长49.66%,其中茅贡米业公司订单2万亩,稻鱼共生系统优质稻3万亩;蔬菜种植10万亩,其中商品蔬菜7.5万亩;辣椒种植17.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0.5万亩。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一是培育龙头带产业。我县专门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县财政每年直接预算2000万元以上民营经济发展资金,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土地、信贷等困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全国百强茶叶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有力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二是建好园区兴产业。我县克服无丰富矿产、无大型企业的客观条件限制,立足农业、立足生态、立足环保发展绿色工业,于2004年率先规划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筑巢引凤、集聚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53家,其中投产4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1家。2012年,园区企业产值达24亿元,销售收入20亿元,税后利润3.5亿元,园区企业职工人数3800人。园区产业集聚已具雏形,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强化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
2010年8月,湄潭县荣获“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获此殊荣后,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把获得此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将压力化作动力,倾力打造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先后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及中科院对我县示范园区建设进行规划。据此,我县于2012年7月制定了十一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方案,具体是:牛场大坝现代农业示范园、桃花江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洗马优质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兴隆鹅公坝现代农业示范园、茅坪现代烟草示范园、干溪毛栗堡现代有机烟草示范园、核桃坝现代茶旅一体化示范园、永兴优质稻-青田鱼-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复兴稻鱼共生系统示范园、云贵山5000亩高端有机茶园示范园、黄家坝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示范园的产业除包括优质粮油、茶叶、烟草等主导产业外,还涉及优质果蔬种植、花卉栽培、青田鱼养殖、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目前,各部门向上积极争取的各类涉农项目向示范园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使用”的原则,为示范园建设提供有力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各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集中打造兴隆鹅公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干溪毛栗堡现代有机烟草示范园2个示范园,同步推进桃花江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洗马优质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等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前期建设工作,达到逐步启动县十一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目的,截止目前,合理采用项目捆绑、资金整合、企业自筹等方式,湄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逾38亿元。其中,我县十一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具体项目建设情况如下:
1、兴隆鹅公坝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园计划总投资8754.2万元,水利设施698.3万元、农业设施621.9万元、田间道路工程109万元、科技设施1325万元、新农村建设6000万元。今年3月中旬,完成对兴隆鹅公坝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招投标,建设内容主要有:喷灌设施、便民设施、顶部阳光板智能玻璃温室大棚1个、薄膜温室大棚3个、“U”渠棚外排水520M、机耕道1.6KM、田间道路2KM等。目前已投入资金逾375万元,工程基本完工,预计将在近期进行验收、交付使用。目前,注册资金达6000万的祥农烟草果蔬专业合作社已驻进园区,这将引领本地区优质花卉、果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干溪毛栗堡现代有机烟草示范园:目前已完成土地整治630亩,建设现代化控温、控湿烤烟育苗棚(育苗工场)20000㎡,储水池、提水站、机耕道、排洪沟、田间沟渠等水利工程及便民工程基本完成(提水站设备未安装),投资逾2000万元。2012年度,该育苗工场完成三个乡镇2万余亩的烤烟育苗任务,有力保证了我县优质烤烟生产。
3、洗马优质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完成机耕道1.5KM建设,田间渠道7KM、人饮管道及灌溉管网30KM、喷灌100亩,治理山塘1口,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成后可覆盖灌溉面积5000亩;已完成优质大葱基地300亩,辣椒标准园建设面积100亩,建设10个大棚,发展优质蔬菜面积500亩,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
4、桃花江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挂靠实施小农水项目,项目区位于黄家坝、鱼泉两镇,涉及黄家坝镇的官堰村、合同村、民建村、沙坝村和鱼泉镇的新石村。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10310亩(其中喷灌面积650亩)。新建及改造干支渠27.341km,斗渠21.888km;排洪渠2条,长1.267km;改造拦水坝4座;改造及新建提灌站2座,安装田间灌溉管网63.846km;新建蓄水池2口,总容积400m3。预计总投入1731.77万元。园区入驻企业贵州金泽地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20余万元流转土地4200亩(其中果园3600亩,苗圃600亩)发展精品水果。目前,湄潭县2012年度农业土地开发项目落户该示范园区,前期首先投入180万元,总体建设规模达60.2km2,这将大大优化、提升该园区软硬件设施条件。
5、核桃坝现代茶旅一体化示范园:扶持四品君公司升级改造,目前部分厂房机器设备已安装完成。生态茶园建设已完成,并增加配置茶园气相观测显示屏和茶青市场监测系统,完善了茶青检测设备并开展检测工作,安装粘虫板2.5万张。推广发展茶园养鸡模式,计划投入300万元,同步实施茶旅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6、永兴优质稻—青田鱼—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3月底,完成对园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投标,建设内容主要有:①水利设施:“U”型田间渠道、供排水管网、小型渠系建筑物,②农业设施:鱼苗培育池、亲鱼池、鱼池区域用电配套设施,③田间道路工程及办公设施等。该项目总投入资金523.6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完善其他附属设施,预计今年10月完工并验收。同时,园区内已完成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优质稻、发展高标准青田鱼养殖300亩(投入资金18余万元),“2011年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项目”完成机耕道1.7km、灌溉沟渠15.5km及提灌站基础建设,目前已投资348万元(计划总投资金460万元)。
7、复兴稻鱼共生系统示范园:发展连片青田鱼养殖面积800亩,建青田鱼池塘静养示范点一个(面积达20亩)及稻—鱼—禽立体养殖100亩均已完成,目前所有稻鱼养殖发展项目正处于自查验收阶段,投入资金57.2万元。
8、云贵山5000亩高端有机茶示范园:有机茶园建设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园区茶园已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盏,并在园区内成立云贵山高端有机茶专业合作社,规划设计沿途民房改造和庭院美化涉及32户,主干道公路硬化已完成,目前正在新建新主干道3.5km、步行道3.2km、水池10个,并规划建设观光亭2个、停车场2个、公厕2间、垃圾池3个、山塘1个等配套设施,前期计划投入逾300万元。
9、黄家坝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规划培育1个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目前,规划区内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对银盘山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技改,集中屠宰、冷链储运等模式将规范全县生猪屠宰市场。投入资金65万元启动宝台良种猪供精站(即湄潭县诚心养殖有限公司)二期建设。
10、牛场大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及茅坪现代烟草示范园两园区,目前正在进行招商引资、项目整合等前期准备工作。
(四)强化设施装备和科技应用,提高了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围绕茶叶、粮油和优质米三大主导产业,整合资源实施“产业路”建设项目,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通客运车辆目标,为农民搭建了快捷便利的致富之路。大力实施病险水库治理、节水改造、烟水配套、沟渠配套等工程,积极推进“五小”工程建设,极大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依托“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已达60.08%。二是推行农业机械化。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治,引导支持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强机耕道等设施建设,推行机械化作业,2012年,全县已有大型农用机械2841台,农机总动力25.3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54.4千瓦,茶叶机械化采收率64.3%,粮油生产机耕率48.2%、机收率4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8%。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始终坚持良种推广应用,良种覆盖率达100%;始终把农民技能培训拿在手上,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机插秧,玉米单株定向育苗移栽,脱毒马铃薯稻草覆盖,茶叶无害化处理,农作物转型栽培综合配套,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全县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强化管理指导服务,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一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探索实践“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1个,社员2.5万人。专业合作社在基地推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农残检测。二是抓好质量安全。按照优质、绿色、无公害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种植行为,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化肥等有害农用物资的监管力度,指导好农业生产;多渠道、多措施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质量标准认证,从源头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注重品牌打造。目前,全县有18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75家企业获得QS认证、20家企业获得HACCP认证;“茅贡米”连续五届获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湄潭翠芽”茶48次获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茅贡米”和“湄潭翠芽”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遵义红”茶、茶多酚、茶籽油等品牌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湄潭已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辣椒之乡”等殊荣,目前正在申报“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三、创新举措
(一)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资源保障、科技保障、投入保障和组织保障体系及措施,努力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基础,加大农业投入。在资金支持、技术支撑、物质基础、组织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大农业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还要开辟增加农业投入的新渠道,增加财政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二)培育优势产业,支撑现代农业示范园。调整农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一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参与优势产业开发。建设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农产品基地。二是应立足湄潭县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骨干产业。三是发挥自然条件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乡(镇)、村产业特色,支持专业村、专业社建设。四是以保障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烤烟、果树、畜牧、中药材等产业。
(三)深化综合改革。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湄潭试验区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保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用地需求;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林权等担保抵押制度,增强农户融资投入能力;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以承包、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功能齐全、结构优化、服务优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采取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引导各类企业和投资主体建立基地、兴办项目。
(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使用”的原则,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捆绑使用,集中打造湄潭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五)创新激励机制。对运作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补贴;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全省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实行重奖,2012年,由县财政奖励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每个100万元,有盛兴茶叶等企业获得;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办人、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技改项目实行财政贴息等,促进农村土地改革、科技推广、企业发展、品牌推介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形成全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作推进的良好局面。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我县属丘陵山区地貌,受环境制约,整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且农机化程度不高,多数农业机械均为省外引进,无针对性、实用型不强,建议由上级相关部门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支持项目,同时牵头研发适应贵州山区丘陵地貌的小型农业机械,加快农机化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示范园区建设和运营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多数合作组织及企业规模不大,精深加工产业不多,政策扶持力度、项目支持力度不够,目前主要依靠和其他项目资金捆绑实施建设为主,缺乏现代农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建议农业部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发展政策,推进贵州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建议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企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奖励力度及招商引资的政策倾斜力度。
(三)园区实用型、综合型技术人才较为缺乏,且无明确的人才培训机制及经费支撑。建议上级部门建立人才培训规模化、常态化、专业化,以培养出一批高科技、高素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下步打算
湄潭县将以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发二号文件为契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优势,以工业带农业、农业推产业,争取更多项目对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我县现代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适宜贵州山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十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及各家企业为依托,建设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产品产-供-销为一体的加工企业集群;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题,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机制和农村投融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改造传统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包括规模种植、深度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计划如下:
(一)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争取“全省100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3个以上,重点打造,使其辐射周边县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积极向国家、省及市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优化、完善洗马优质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兴隆鹅公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干溪毛栗堡现代有机烟草示范园建设;以《湄潭县果树优质苗木培育及精品果园基地建设项目》、《贵州省湄潭县2012年度农业土地开发项目》等项目为契机,着力打造桃花江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推进核桃坝现代茶旅一体化示范园、永兴优质稻-青田鱼-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等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三)争取在2015年内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级阶段,在2025年至2030年内达到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最终在2040年内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湄潭县农牧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