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湖南省屈原管理区
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湖南省屈原管理区
(2012年6月10日)
自2010年8月4日我区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得到了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百倍关怀。区委区管委坚持以两型引领、四化驱动、创新带动的指导思想,按照强化粮食产业核心区、提升养殖产业优势区、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思路,围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要求,着力实现了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较大幅度提升。
一、屈原管理区基本概况
屈原管理区位于洞庭湖之滨,汨罗江和湘江东西环绕,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国而得名。前身为1958年围垦而建的大型国营农场,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屈原管理区,作为岳阳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行使县级人民政府管理职能。管辖两镇三乡一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农业人口5.4万。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生猪、饲料、特种水产、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素有“鱼米之乡”、“饲料之乡”、“养殖之乡”的美誉。是湖南省优势生猪产业建设重点县(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湖南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重点示范县区。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湖南省唯一一个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6.71亿元,增长14.5%,其中农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9.6%;完成财政总收入2.35亿元,增长3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9亿元,增长3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558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增长25.5%;万元GDP能耗下降7.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5.7%;非林区森林覆盖率23.5%。经济发展的数量、质量、均量增幅均高于岳阳市平均水平。全区社会大局稳定有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居全省“平安县市区”行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八年保持省级先进,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模范县市区”。我区种粮大户阳岳球同志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和表彰,中央一台、中央七台进行了宣传和专题报道。2011年10月份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调研组一致认为我区的示范区建设“领导重视、政策到位、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完全吻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求”。
二、建设成效
1、主导产业突出。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要求,围绕生猪、粮食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实现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较大幅度提升。规模化生产上,全区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181个,占全区猪场的85%以上,年出栏1万头以上猪场7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91%以上;依托正虹龙头,带动全区43家饲料企业年生产销售饲料130万吨,年产3万吨以上的饲料厂有6家,其产量占湖南省总产量的20%,占岳阳市总产量的36%;优质稻生产方面,通过租赁、转包、拍包等商业化运作手段使经营田向大户集中,2011年,全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2.6万亩,占全区承包耕地面积的92.54%,其比重排在全国首位。优质稻种植面积13.8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3.6万亩,优质稻产量12.4万吨,标准化园区创建面积12.4万亩,占全区的92%。
2、农业设施装备进一步提升。
一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我区利用国家环洞庭湖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及农业水利配套设施,三年共投入资金2.7亿元,利用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达12.4万亩。
二是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今年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综合化水平。我们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设2000型工厂化育秧大棚8个,面积1.6万㎡,实现控温、控湿、控光,全区农民购置插秧机286台,拥有机插秧育秧硬、软盘25万个,已实现早、晚稻机插秧面积5万亩。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1.8万台套,21万千瓦,农机综合化水平达到95.1%,位居全省首位。生猪养殖上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2011年被国家评为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区,全区规模猪场大都实行猪场自动投料、自动饮水、水帘降温、电视视频监控、沼气工程及沼气发电。猪栏采用定位栏、产仔栏、保育舍高标准建设,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准化猪舍的建设达到了全国的较高水平。
3、加大科技推广,提升产业水平。
一是推广新品种。在生猪养殖上,全部实行良种化,生猪良种率达100%,并从国外引进祖代原种种猪,新建了岳阳美神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实现良种自给和供应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水稻种植上推广“双季双杂”高产超级稻新品种,并建立水稻良种展示基地。
二是推广新技术。生猪养殖上,推广全进全出方式、自动化养猪模式、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沼气发电等。种植上推广宽窄行水稻栽培、工厂化多层立体育秧、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自动催芽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超级稻种植技术”。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企业标准47个,技术操作规程12个,通过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推广到全区1.3万农户,提高了种养业水平,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生猪产品连续八年质量安全抽检100%合格。到2011年底,全区共有6个公司、7个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行了绿色食品认证;正虹饲料被授予“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4家企业被授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产品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4家农业企业通过ISO9001和ISO14001认证。
四是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农业信息化作为体现现代农业的具体标志,形成区、乡、村信息网络联网,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电子显示屏为终端,达到“区有中心、乡镇有站、农村有点”的农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全区实现农村电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电话通话达98%,农村百户电脑拥有8.6台,广播实现了全覆盖,100%乡镇村通宽带,14个规模猪场实现全程电子视频监控,建有沼气池7000多个,大型沼气发电3处。
4、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坚持走“市场育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并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进行运作,全区11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连接基地11万亩、养殖户3270户,带动临近县市农户3.7万户,形成了三条产业链:①种猪¬→饲料→养殖→加工→销售;②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米加工基地;③特种水产苗种场→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特种珍珠加工厂。优质稻生产上,通过租赁、转包、拍包、土地入股等商业化运作手段使经营田向大户集中。2011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12.6万亩,同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4个,在养殖上实行“公司+农户”股份合作形式、“企业+基地”等机制融入资金,扩大规模生产,搞活市场流通。
三、创新举措,提高现代农业示范的活力
1、组织领导的切实加强,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
保证。
区管委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农办、区农林局、区水电局、区畜牧水产局、区农机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组员的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经市委编办批复,设立了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各乡镇、村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村长分别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民本屈原考核和区管委年度工作绩效考评。
2、调研工作的深入进行,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科学规划。
示范区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经过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反复调研、指导,经过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实地考察调研,最终编制定稿,经省农业厅同意后报农业部,被农业部列入全国30个优秀规划之一。经申报湖南省委党校立项,区委区管委组织专家教授成立了“进一步推进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问题研究”的课题组,已完成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引领示范区建设。2012年,屈原管理区又纳入了湖南省“环洞庭湖经济区规划”和“湘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为屈原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以来,我区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2011年元月20日召开了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区建设”。同时受理了我区“关于湖南省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建议”。湖南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湘发[2012]1号)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将其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岳阳市政府第48、4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示范区建设;2011年元月26日下发了岳政发[2011]3号文件《关于大力支持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意见共23条;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协调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四海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正文、市农办主任华克敏及我区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直33个部门及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市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减免了原农场体制下400万元/年的上解;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调研,原岳阳市易炼红书记、黄兰香市长、盛荣华副书记都多次亲临我区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调研和指导,陈四海副市长先后9次到屈原调研,两次带领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我区现场办公。同时,农业部农垦局局长、巡视员、省农业厅厅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多位领导先后26次到屈原考察调研;武汉市黄陂区、江西省吉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6个代表团先后来屈原参观考察。
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启动了10万亩优质稻集中育插秧和机械插秧三年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889.3万元。目前,已建成2000型标准化大棚8个1.6万㎡,简易钢架育秧大棚120个2.16万㎡,购入插秧机286台,收割机126台。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养殖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2011年度现代农业(优质稻基地建设)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农垦棚户区改造工程、农业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环洞庭湖基本农田重大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各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实施。我们借助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申报建设项目86个,资金近5亿元,争取到位项目23个,到位资金2亿多元。
4、基地建设的强势推进,为示范区建设搭建了产业平台
为加快基地建设,区管委下发了《关于认定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一批十大核心示范基地的通知》,确定了我区第一批十大核心示范基地,即:十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正虹凤凰山原种猪场、岳阳美神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湖南龙舟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普利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岳阳市红太阳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岳阳福润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虹饲料营田生产中心、湖南湘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普利珍珠加工厂。十大基地函括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及农产品加工业,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考核管理,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虹科技,以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形成全区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十万亩优质稻基地已和隆平高科成功对接,成为“隆平高科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5、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为示范区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2011年我们在《岳阳晚报》开辟了“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强富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栏,目前已刊出16期;《湖南日报》、《中国农垦》、《岳阳晚报》、《长江信息报》陆续刊登了有关示范区建设的报道21篇;市电视台对示范区建设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屈原电视台开设了示范区建设专栏;编制《示范区建设简报》4期,先后寄送到国家农业部等上级部门。2012年,中央电视台、湖南经视台、岳阳电视台以及农民日报、湖南日报、岳阳晚报等媒体对现代农业示范区进行了专题报道和宣传。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农场向管理区体制改革后无行政代码,争项争资难,国家对农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我区无法享受。
二是农业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有限,传统的依靠扩大水土资源消耗和增加物质投入的外延式农业增长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何突破瓶颈,在有限的资源上获得更大的产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课题。
三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完善,农业市场物流带动能力弱,农业商品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建议
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农业部门应列入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大粮食主导产业的扶持政策,大力扶植专业粮食主产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建立科研、教学单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联合体,有利于技术的转化和推广。
五、进一步推进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路打算
“十二五”期间我区的主要奋斗目标:一是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翻番”,经济总量翻番,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翻番,达到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分别达到4万元和2万元;二是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3.6:54.6:31.8;三是生态环境更美,全区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2.5%和27%,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100%,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减少1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打造“天蓝、水美、地绿、人和”的生态明珠。
围绕上述目标,我区将着重做好五项工作:
——把基地做大。一是做大生猪养殖基地。到2015年,全区生猪年出栏150万头,实现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规模场(户)30个,5000头以上100户,100%实现良种率,95%以上实行生猪人工授精,实现无公害公猪产地认定150万头,绿色肉食品认证10万吨,生猪肉食品加工100万头,实现生猪养殖产值24亿元。二是做大优质稻生产基地。建好优质稻基地13.6万亩,全面推行育插秧机械化,重点推广超级稻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喧”的高产稳产农田目标,设施农业50%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和认证。三是做大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利用普利科技带动特种水产养殖和珠宝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增辟新的途径。按照“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重点推进十大核心基地建设,提升十大核心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把龙头做强。把与现代农业关联度密切、带动效益好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做强,重点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巩固、扩大、做强正虹饲料、雨润肉食品加工、普利珠宝加工等龙头产业。推进“三百万”战略:年发展出栏生猪100万头、生产销售饲料100万吨、深度加工生猪100万头。把福润肉食品深加工打造成中南地区最大的低温肉食品加工基地。
——把基础做实。加强水、土、电、路、通讯等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投资2.7亿元的环洞庭湖基本农田重大工程建设、投资3.02亿元的屈原垸区建设、投资1.5亿元受益14000户的农垦危房改造、投资5000万元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推进京珠复线屈原互通建设,开发推山咀码头,加快临港经济的建设步伐。结合“十二五”规划,推进“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全力提升区位交通优势。
——把机制做活。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中介组织的市场运作能力和企业的承接对接功能。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标准化技术推广四大体系建设,到2020年,40%的农产品实行地理标识管理,设施农业在种植业中的产值占60%以上。健全农资价格发布系统、农资安全监管系统、农产品销售网络系统,使安全农业、信息农业、高效农业覆盖乡村、进入农户。
——把生态做美。深入开展“五创提质、秀美屈原”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城乡统筹,突出湖乡特色,按照“生态化、一体化”要求,努力建设好城市化乡村和乡村式城市,实现非林区森林覆盖率达21%,切实把屈原区打造成洞庭湖畔的生态明珠。
附件: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建设情况表
示范区名称:示范区县(市、区)政府盖章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1、基本 情况 |
国土面积 |
平方公里 |
218 |
218 |
|
耕地面积 |
万亩 |
26 |
26 |
||
水域面积 |
万亩 |
3.15 |
3.15 |
||
总人口 |
万人 |
10 |
10 |
||
农业人口 |
万人 |
5.4 |
5.2 |
||
农业劳动力 |
万人 |
2.3 |
2.2 |
||
农户总数 |
万户 |
1.3 |
1.3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7.6 |
56.71 |
||
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18.7 |
20.5 |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74 |
2.35 |
||
财政支农总投入 |
亿元 |
0.68 |
0.8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9002 |
11450 |
||
2、农业 产出 情况 |
粮食总产量 |
亿斤 |
2.28 |
2.48 |
是主导产业 |
粮食总产值 |
亿元 |
3.0 |
3.1 |
||
棉花总产量 |
万吨 |
/ |
/ |
不是主导产业 |
|
棉花总产值 |
亿元 |
/ |
/ |
||
油料总产量 |
万吨 |
0.26 |
0.3 |
不是主导产业 |
|
油料总产值 |
亿元 |
0.12 |
0.168 |
||
糖料总产量 |
万吨 |
/ |
/ |
不是主导产业 |
|
糖料总产值 |
亿元 |
/ |
/ |
||
生猪总产量 |
万吨 |
8.58 |
9.02 |
是主导产业 |
|
生猪总产值 |
亿元 |
10.56 |
13.12 |
||
肉禽总产量 |
万吨 |
0.64 |
0.8 |
不是主导产业 |
|
肉禽总产值 |
亿元 |
2.13 |
2.4 |
||
蛋类总产量 |
万吨 |
0.36 |
0.42 |
不是主导产业 |
|
蛋类总产值 |
亿元 |
0.44 |
0.56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 |
/ |
不是主导产业 |
|
奶类总产值 |
亿元 |
/ |
/ |
||
水产品总产量 |
万吨 |
1.08 |
1.20 |
不是主导产业 |
|
水产品总产值 |
亿元 |
1.82 |
2.1 |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量 |
亿元 |
12.12 |
14.16 |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8 |
99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备注 |
3.农业 物质装 备情况 |
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 |
万亩 |
12.4 |
13.6 |
|
设施农业面积 |
万亩 |
12 |
12.4 |
||
农业机械总动力 |
万千瓦 |
19.8 |
21 |
||
灌溉水利用率 |
% |
72 |
75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93.1 |
95.1 |
||
4.农业科技支撑情况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72 |
78 |
|
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
万亩 |
10 |
10 |
||
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 |
人 |
116 |
121 |
||
引进推广新技术数量(项) |
个 |
6 |
8 |
||
引进推广新品种数量(个) |
个 |
10 |
12 |
||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数量 |
万人 |
2.15 |
2.2 |
||
5.农业经营管理 情况 |
土地规模经营比重 |
% |
78 |
82 |
集中连片100亩以上 |
生猪规模养殖率 |
% |
82 |
85 |
年出栏100头及以上 |
|
蛋类规模养殖率 |
% |
91 |
93 |
存栏量2000羽及以上 |
|
肉禽规模养殖率 |
% |
92 |
94 |
年出栏1000羽以上 |
|
奶牛规模养殖率 |
% |
/ |
/ |
存栏量10头以上 |
|
省级(含)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的养殖面积 |
万亩 |
1.1 |
1.1 |
||
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重 |
% |
81 |
84 |
||
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
万亩 |
12 |
12.4 |
||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个数 |
个 |
4 |
5 |
||
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个数 |
个 |
6 |
7 |
||
无公害农产品 |
个 |
7 |
8 |
||
绿色食品 |
个 |
3 |
3 |
||
有机农产品 |
个 |
/ |
/ |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个 |
/ |
/ |
||
三品一标认定面积 |
万亩 |
4.5 |
5.2 |
||
6.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
建设总投入 |
万元 |
65850 |
87800 |
|
本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11600 |
13000 |
||
争取上级财政投入 |
万元 |
21000 |
30000 |
||
企业(含合作社)资金投入 |
万元 |
18000 |
24000 |
||
银行信贷投入 |
万元 |
7500 |
12000 |
||
农民自筹投入 |
万元 |
7750 |
8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