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头雁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头雁风采
我是张莉,来自河南信阳,是2024年一期河南农大的“头雁”学员,同时也是信阳毛尖核心产区——集云山村的名誉村长。我出生于茶人世家,传承祖辈茶业事业,创立了信阳奕慧茶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奕慧这个品牌。我们的茶园位于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集云山。整个山拥有2120亩生态茶园,秉承着不打农药人工除草,确保茶叶的天然与高品质。同时,我们的茶叶加工车间遵循标准化生产流程,拥有专业的制茶设备与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春季名优茶的加工销售可达3吨,并带动村子52户茶农增收。
选择信阳毛尖,对我来说,既是源于一份深深的乡愁,更是源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从小在茶香中长大,信阳毛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和茅台同获金质奖,在日本也获得过绿茶金质奖,唐代武则天饮茶祛病后,还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之一的车云山赐建千佛塔,这座塔至今仍在山顶,见证着信阳毛尖的辉煌历史。
然而,当我深入了解信阳毛尖产业现状时,却发现了诸多问题。在品牌宣传方面,信阳毛尖与一些知名茶叶品牌相比,投入相对较少,宣传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待提升。在市场竞争方面,主要依赖传统的茶叶市场和门店销售等渠道,对电商平台、新媒体等新兴营销渠道利用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市场拓展和销售范围。茶农组织化程度低,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些问题,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着信阳毛尖的发展。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满心以为创业虽然会有困难,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决心,一定能轻松克服。可现实却给了我一记狠狠的耳光,创业之路,远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一是资金关。为了凑齐启动资金,我四处奔波,找亲戚朋友借钱,每一次开口,都带着忐忑和期待。二是技术关。技术方面,更是困难重重。种茶制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独特的门道。刚开始的时候,茶叶品质总是不稳定,同样的品种,同样的工艺,做出来的茶叶口感却不尽相同。三是市场关。市场开拓,是创业路上最艰难的一段路。新品牌,没有知名度,没有客户基础,想要打开市场谈何容易。我带着茶叶,穿梭在各个展销会之间,背着沉重的茶叶样品,在人群中努力寻找机会。感触最深的事就是通过“头雁”项目获得的收获和支持。
我参加了2024年河南农业大学“头雁”项目,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从思想认知和产业发展能力上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让我们对乡村振兴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在此期间,通过实地考察、我看到成功企业的发展模式,也深刻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在集中培育结束后,学校为我指派的帮扶导师—园艺学院赵仁亮教授,通过电话微信、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帮扶企业发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有问题咨询,赵老师都是第一时间回复,2024年10月-12月,赵老师三次带着专家团队到信阳园区,到山上茶园指导茶园的冬剪工作,2024年12月9日,我受邀参加了“河南农业大学头雁学员农产品展销帮扶对接会”,在会上我与食材专业采购平台“莲菜网”和社区团购品牌“有井有田”的采购经理进行了深入沟通,达成了春茶销售的协议,预计年销量500万左右。同时还看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头雁学员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认识到了市场对健康优质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坚定了我发力发展健康生态好茶的信心。
此外去年河南农业大学还组织我们“头雁”学员赴山东聊城和浙江杭州地区学习观摩先进农业园区,浙茶集团之行,抹茶工艺让我大开眼界,然而更具借鉴意义的是其产品包装的精细化。不同的包装形式,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需求,这无疑是对市场细分的精准把握。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消费者的尊重,值得奕慧茶业去深思和学习。
赵仁亮教授常说:“乡村振兴,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他鼓励我借鉴浙茶集团的包装创新、嘉兴华腾的农旅融合模式,为“奕慧”茶业注入现代化思维。
未来,我将肩负起河南农大“头雁讲师”的传播责任,发挥好“头雁驿站”的联结作用,用“头雁”的当担和使命为家乡的绿水青山增添色彩。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头雁项目的支持下,在河南农大“头雁”导师的护航下,我们一定能够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莉,河南农业大学2024级河南“头雁”学员,信阳奕慧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