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培育动态

聚焦产业振兴 共谋发展新篇---华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赴珠三角地区开展帮扶指导

日期:2025-06-06 13:53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人间五月天,浅夏胜春烟。为深化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5月19日至24日,华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一行赴珠三角地区开展回访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与政策研讨,探索现代农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覆盖荔枝种植、蓝莓果蔬产业、农文旅融合、政策解读等多个领域,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特色产业: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赋能 

  5月20日上午,导师团首站走进荔果源(广州)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围绕“荔枝生产管理及营销”展开深度交流。农场负责人陈立志分享返乡打造荔枝全产业链的创业历程。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刘成明教授现场开设“田间课堂”,针对珠三角气候特点详解荔枝保花保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分享了现代化种植技术、品质管控体系及电商营销创新模式,导师团专家现场点评并提出优化建议,强调需进一步打通产销链路,推动“小荔枝”成就“大产业”。 

  

  

  

  当日下午,导师团来到华南农业大学“头雁”校友姚赵忠经营的广州市增城优农家庭农场,姚赵忠在座谈会上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以及农场的发展史,并邀请“头雁”学员以“农文旅融合”为主题开展学习分享,围绕自己的主业、资源以及企业需求探讨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路径,为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复合型业态提供新思路。 

科技兴农与产业协同:链接产学研资源 

  5月21日,导师团走进“头雁”学员曾令华的白云区燊之源罗汉松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介绍罗汉松的生长特性以及药用价值,座谈会上桑文副教授围绕果树种植,探讨有机种植、土壤微生物作用,分析澳洲红柠檬种植难题,并调研合作社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及社员联动机制中的创新实践。 

  

  

  

  21日下午,导师团走访“头雁”学员朱建华经营的广州市增城华优农场,进行了现场教学,讲解现代农业种植管理,包括植物生长指标、水肥管理及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引起了多位“头雁”的关注,并促成了多项意向合作。 

  22日,导师团抵达从化,重点考察广东从玉农业集团公司,“头雁”学员陈绮带领导师团参观了从玉集团展厅和芋头种植基地和草莓、圣女果种植基地。随后,到郭锐校友的蓝谷蓝莓园和银林生态农场进行了调研交流,了解当地蓝莓、果蔬产业的种植规模与技术创新。在走访中,导师团针对品种选育、冷链物流等环节与农户深入交流,提出引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政校企联动:政策赋能与校友生态共建 

  5月23日上午,导师团首先参观广东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体验“农业+教育”的跨界融合模式。随后,赴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与东莞无届农场有限公司,“头雁”导师张蓓教授充分肯定高附加值水产养殖与无人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大家探索“特色养殖+农事体验”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23日下午,导师团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解读专场活动,聚焦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特别邀请暨南大学湾区办主任孙清忠剖析区域发展机遇,为农业企业融入大湾区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华南农业大学“头雁”校友会珠三角分会会长何洪桂汇报了东莞服务中心筹备工作情况,提出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构想。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部长肖爱军指出:“华南农大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校地资源精准对接,通过‘头雁’工程培育更多乡村振兴领军人物。”校企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合作。 

  

  

 

  此次珠三角回访既是成果检验,亦是新程起点。华南农业大学“头雁”导师团通过实地问诊、经验共享与政策赋能,为珠三角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头雁”培育机制,搭建跨区域协作网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华农智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