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 培育动态

首批400名乡村“头雁”上大学定制“孵化”——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西南大学启动

日期:2022-10-28 16:12 作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9月15日上午,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暨2022级开学典礼在西南大学举行。

   

  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原则上每年全国培育约2万名“头雁”。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此次参加培育的重庆首批“头雁”共400名,将分两期入学西南大学,开启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课程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引领一方、带动一片”为目标,制定了4个“一”培育模式,也就是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

  按照规划,重庆市将每年培育400人、5年培育2000人,带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重庆雁阵”,进一步夯实重庆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重庆市首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合影

  举措一:优中选优 遴选“头雁”

  据了解,参加培育的“头雁”均是重庆市各区县扎根乡村,服务基层,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典型代表,主要由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户主、乡村休闲旅游业主,以及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骨干等6类人员构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头雁”项目,就是把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选出来,送到优质高校进行中长期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通过培育,使“头雁”既能做大做强自身现有产业,又能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当地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区域农民增收致富。

  “‘头雁’培育项目不是垒大户、造明星,而是帮助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让带头人蜕变为‘领头雁’。”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解释,对学员的遴选,既有年龄、学历的要求,又有产业基础、从业年限的要求,还有引领和带动农户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申请、区县推荐、市级甄选、部级备案等四个程序逐级遴选、优中选优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一般面上的农民或者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

  “毕业10年再回大学当学生,作为首批‘头雁’参加培育,我满怀期待,倍感珍惜!”学员代表、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英才计划乡村领军人才滕文强表示,在实践磨砺基础上,如今又有了“产业导师”“责任导师”“技术导师”的提升,更加对发展好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农民增收充满信心。

  

  学员代表滕文强发言

  举措二:多部门联合 “头雁”保驾护航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为保障“头雁”顺利起飞,无后顾之忧,在资金投入上,中央专门安排增量资金。另外,农业农村部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头雁”专项信贷服务行动的通知》,打造“头雁”信贷专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培育。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也专门梳理形成了《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扶持政策清单》,从享受致富带头人扶持政策、享受高级农民技术职称相关权利、评选表彰优先推荐等9个方面为“头雁”成长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保障支持。另外,重庆市财政局也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支持“头雁”开辟更多的绿色通道。

  举措三:多学科专家聚力 助推“头雁”展翅高飞

  西南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与教育、农经人才培养等优势,整合学校师资、资源、平台多方力量,坚持以学员需求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引领一方、带动一片”为目标,扎实做好此次培训,助力“头雁”飞得更高更远。

  据了解,本次将采取“4个一”的培育模式,即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按照“线下集中学习、线上学习+返乡实践研修”两阶段三环节复合型螺旋上升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培育突出新观念、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的“六新”理念,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四大模块开设课程。

  

  重庆”头雁“的第一堂线下课程

      体验式培育是本项目的重要特点,学员将通过实地考察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级及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深度体验学习,获取产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经验。     在孵化阶段,学校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一线部门遴选近百名“责任导师”“产业导师”“技术导师”,组建“头雁项目导师库”,为学员提供“1+1+N”(指1名学员,配置1名责任导师,“N”名“产业导师”“技术导师”)的导师帮扶指导。

  

  为专家团队代表颁发聘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