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有人说,老乌这个人老是创造奇迹。但老乌说,除了闯过一次鬼门关外,他做的事都是应该做的小事。
就说老乌这病吧,从做完手术至今已经快4个年头了,没事。不仅没事,高兴时,他还能唱上两嗓子。老乌老说,他要是躺下可能早就不行了。
你别说,老乌还真不能躺平了睡觉。由于手术后病理的原因,他上半身要垫得高高的才能睡觉。嘎查里的事情就是这样想出来的。嘎查班子开会也是这样进行的。
老乌当支书近20年,经他手的资金加起来也有100多万了,有的还是他向上面跑来的。嘎查里的账始终都是明明白白。
老乌自有了病就不能骑摩托车了,村里村外跑就是嘎查达(村委会主任)贾音图骑摩托车带着他。
老乌身上经常装着一个小笔记本,上面除了记嘎查里的事情外,欠谁的账也都记在上面,数数老乌大约欠账3万多元。这些账都是花在了嘎查的事情上,盖学校买砖他先垫上,嘎查里谁家有困难他都要去帮助,这个200元,那个300元,嘎查里的贫困户都得到过他的帮助。老乌说,做梦都想着啥时候也能把大伙儿领着过上华西村那样的日子。
在这个嘎查采访,你感觉最强烈的一件事是,这里有一个强有力的好班子。
乌日塔白乙常说:“人是一切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哈图塔拉能否脱贫致富,取决于人,取决于党支部一班人是否过硬。”多少年来,他的做法一是抓班子。把懂政策、有能力的人充实到支部来。二是带队伍。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十几年来,支部研究转正从部队复员的预备党员3名,发展新党员5名,培养后备干部5名。三是重民主。一切决策都要先提议,后研究,再讨论,后决定。每个季度都要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财务制度,对集体账目每半年清查一次,公示于众,接受监督。
迈进新世纪后,乌日塔白乙的心胸更加开阔。他想改变农民小富即安,广种薄收,农牧分家,不善经营的传统习惯,以寻求发展的新途径。他请教专家,参观学习区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反复论证,统一大家的认识,制定出嘎查“以农业为基础,以奶牛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城镇,多种经营,种养结合”的经济发展路子。
多少年来,他最有成效的工作是“抓两头带中间”,两头指的是“穷户”和“富户”。老乌常说:“我们既要扶贫,也要扶富。”村民唐书胜头脑灵活,勤俭持家,打算开办养鸡场。乌日塔白乙听说后,主动出谋划策,两次陪着他赴开原、铁岭考察,并与两处养鸡场签订了“原料和销路两头在外的肉鸡养殖协议”,扶持他为养鸡大户,使其很快成为带头致富的先锋。现在,嘎查里已经相继涌现出种田能手杨山,养牛大户石桩,养猪状元阿民乌日塔,运输大户许留柱,多面手乐喜等富裕户,他们个人存款都在10万元以上。乌日塔白乙在“扶富”的同时,也加强了“扶贫”力度。村民尼玛一家七口,五个孩子,媳妇又有疯病。每年春季种地时,尼玛就从邻居家借驴,然后和驴一块儿拉套耕地。乌日塔白乙得知这个事情后,每年都帮助尼玛种地,收粮,打井,盖房,样样落不下。如今,尼玛家摆脱了穷困,盖起了四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和三间仓库,陆续添置了彩电、摩托车、拖拉机、粉碎机,老伴的病好了,儿子娶上了媳妇,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嘎查里像尼玛这样的贫困户有十四户。乌日塔白乙从旗里跑回了21万元扶贫款,为这些贫困户买来98头奶牛,引导他们发展奶牛产业。
现在,老乌又有了新打算:那就是到2008年人均收入要上8000元。
他向记者描绘着哈图塔拉美丽的未来时特别说,库容22万立方米的哈图拉水库已经竣工。水库蓄水后,可以浇2000多亩旱地,可以养鱼、养鹅,还可以发展旅游,简直是个聚宝盆。村里年出栏200头的育肥牛养殖场建成了,村里的采石场生产规模扩大了,他们还要规划建设一个村民休闲广场。他陶醉地对记者说,等我的想法都实现了,说不定那时城里人都争先恐后到哈图塔拉来居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