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创新工作方法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创新工作方法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辖16个乡镇,432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农村人口60万人。举全县之力,强化组织推动、典型带动、双轮驱动、机制联动,聚焦“一拆三清一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组织推动。强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召开全县动员大会,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组,下设9个专项小组,由县委常委和四大班子挂帅,细化分解16项重大责任至21家单位;乡镇党政领导为“一线总指挥”,逐块细化分解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逐条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党建带动引领,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基层党支部“星级化”创建考评重要内容,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抓清理、抓规范、抓建设,全面治脏、治乱、治差。
二是典型带动。逐步探索建立了“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的引领模式。确定了“六沿带动、全域整治”重点,即:打造“高铁文化景廊、高速生态走廊、汾河生态画廊、洪洞生态游廊、城乡融合发展门廊、工矿企业园廊”。以此为带动,重点推动了8个省级示范村、52个县级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打造有亮点、有特色、易复制的示范点;重点打造了“大槐树—甘亭—曲亭”“辛村—万安—龙马”和“广胜寺—明姜—赵城”三个连片循环示范圈,辐射带动其他村镇同步跟进、引向深入。据统计,全县共完成投资7400多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0万元,群众和社会筹资5300多万元。全县出动劳力90000多人次,机械10000多台次,硬化地面380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190处、残垣断壁1596处,整治沿路(街)广告牌1989个和建筑立面2537处、乱贴乱画10873处、乱搭乱建614处、废旧宅基地86处;清理生活垃圾61320吨、建筑垃圾69345吨、工业废弃物108吨;清理水体漂浮物69吨,整治臭水坑、臭水池、臭水沟138处;清理村庄内畜禽粪污露天堆放228处、农业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560处,无害化处理农药、化肥包装物、农膜90余吨等。
三是双轮驱动。坚持“硬件”“软件”同步提升。一方面,筹措资金3.8亿元,提升基础设施保障,实施了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加强文明实践引领,制定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规划》,设立乡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村庄清洁行动,调动起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环境整治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开展卫生乡村和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
四是机制联动。逐步探索建立了“五有五化”长效管护机制和“四突出”长效督查机制。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五有五化”,即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维,确保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推进。督查督导机制突出“严、细、深、实”导向。“严”字当头。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考核督导组长,“四不两直”深入一线。“细”字为要。制订了总体督查方案和专项督查方案,定性、定量相结合,细化督查内容,明确工作标准,建立督查台账。“深”字发力。各乡镇自我评估辖区各村整治情况,县督查组随机抽查、提级督查。“实”字托底。将督查结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估考核和农村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
整治前
整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