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5年两会动态 > 农技推广标兵

扎根山区三十年 科技推广富万家——记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秦和书

日期: 2006-01-04 14:06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流光飞逝,岁月匆匆,弹指间三十年飞过,秦和书同志从一个青年步入中年,在这三十年的历程中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刻苦的工作干劲,为官山镇畜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  提高素质  强化管理

  1989年组织上安排秦和书担任官山镇兽医站站长,这是一个面临倒闭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接手时只有土木结构房子3间,外债6000元,全站职工没有养老保险,下属6个兽医诊所全部卖完,全站部分职工要求辞职,呈现出班子瘫、人心散的局面。

  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要想管好一个站也是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这样一个老大难兽医站更是不容易管好。秦和书上任伊始,首先是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把一个作为一般畜牧干部的思想境界提高到怎样当好一个站长的思想境界上来。从一个搞一般技术工作转移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角度上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使之成为一个政治上可靠、业务过硬、管理上科学的合格站长。秦和书在困境中拼搏,经过他一年的辛勤努力,使这个落后的兽医站有了很大的转变,把一个面临倒闭的畜牧兽医站建成一个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站,增强了社会化服务功能,当年就在全镇评为先进单位,被十堰市畜牧局评为“十佳”乡镇兽医站。

积极推广科学养殖  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献终身

  丹江口市官山镇山大人稀,全镇约320平方公里,荒山草坡12万亩,可食性杂草有100多种,加之官山紧靠武当山,209国道贯通官山腹地,交通方便。因此,官山发展畜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是秦和书同志立足官山不进城的主要原因,他经常说:“山区离不了畜牧业,特别是发展草食牲畜,需要畜牧兽医专业的同志立志农村。”几十年来,全镇在秦和书的参谋倡议下,历界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畜牧业,把畜牧业当着支柱产业来抓,在大山上做文章,使官山畜牧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

  (一)抓品改,促发展。由于经济的制约,山区没有钱引种,各种畜禽都是自繁自养,个头小,出肉率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官山的经济发展。秦和书带领全站干部职工狠抓了黄牛的选优去劣和提纯复壮工作,每年他都带领职工对全镇农户饲养公牛进行逐户登记,留优去劣,进行无偿服务。阄割公牛是一个又脏又苦又危险的活,但身为站长、高级兽医师,年过半百仍然亲自带头干。2001年夏天,秦和书带领兽医搞阄割,晚上回站途中不幸摔下了3米多深的水沟,全身搓伤十几处,眼镜也被摔坏了。但他没有休息,仍然带领全站职工继续干。多方争取资金引进高产品种。近几年通过争取资金引进种公牛4头,种猪302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羊,官山12亩山场中有相当一部分在35度以上,不适合放牛,但通过草场改造完全适合养羊,秦和书经过努力,引进郧西马头种羊160只,努比羊公羊和波尔公羊8只,进行了努、马、波杂交,效果非常明显,广大农户非常喜欢,也大受市场欢迎。全镇山羊饲养由九十年代初的1800余只上升到2004年末的7200只,大大促进了官山镇山羊的发展。瞄准市场找财路,小鸡做成大产业,这几年大部分中青年劳力外出打工,在家全是老、妇、幼,这些人在家无事可做,用钱靠外出人员寄。秦和书经过对周边城市调查发现,土杂鸡非常好销,而且供不应求,价格看好,他就给镇党委建议,大力发展土杂鸡,得到了镇党委大力支持,他自筹资金3万元建起了一个土鸡孵化场,年孵化土鸡苗15万只,出售给全镇农户,有的农民想养鸡而没有钱买鸡苗,他就采取赊销的办法,到鸡子出售后再给鸡苗钱,因此出现了养土杂鸡的热潮。尽管丹江口市生猪“四化”工程起步很早,由于受资金制约,经过几年原投放种猪已退化,单位和农户没有钱购买种猪,效益低,数量下降,秦和书立即采取措施,到武当等地引进302头母猪投入到农户,使官山镇生猪“四化”工程始终处在全市领先地位。

  (二)狠抓动物防疫,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2003年前全镇实行防疫“双轨制”,即行政包收费,兽医站包密度,这种办法能够有效提高防疫密度,但行政包收费,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因此,村组干部不愿接受,秦和书同志就逐村作干部的思想工作,从96年起全镇实行防疫“双轨制”,有效地控制了疫病流行。2003年后,实行边打针边收费,官山人居住分散,全镇1.2万人,3300户,分散居住在320平方公里的高山坡上,一个兽医打一天防疫仅收几元钱,最多不超过二十几元,兽医不能保证自己工资,大部分辞职回家,在这种情况下,秦和书同志逐个找回来作思想工作,并动员兽医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搞好畜禽养殖业,这样一是可以解决防疫工资的不足,二是可以在当地起到养殖示范的作用。有些兽医没有起步资金,秦和书就帮助贷款借资金。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秦和书仍努力抓防疫工作,有效的控制了疫病的流行。

  (三)送科技下乡入户,为科技兴牧、农民致富而奋斗。为培植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切准山区经济发展的脉搏,秦和书长期深入到农户和基层干部中,与他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经过多次了解,他认为山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畜牧业,而发展畜牧业最大制约因素是群众科学水平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畜牧部门必须真正地、扎实地、耐心地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养殖业科学技术,因此,他一年大部分的时间在为全镇各个村组农户讲养殖知识和疫病防治知识,全镇52个村民小组每年最少有二次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会。另外,秦和书充分利用镇党校这个农村干部培训基地,每年办培训班3—5期。近几年来,秦和书亲自参加并主讲畜牧课的各种形式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参加培训有近8000人次。没有技术资料,他就亲自编写适合农民、简明易懂的养殖技术小册子,自编、自打、自印无偿发给养殖户,五年来共编小册子1000余份,自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使广大农户养殖技术有了显著提高。秦和书经常带领全站兽医走村串户,送医送药送技术上门,一年在全镇320平方公里的山路上要来回走6次之多,这对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来说,其艰辛可想而知。

  秦和书作为大学生、高级兽医师,三十年来坚持扎根在基层,服务在一线,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多次被丹江口市各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