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4年两会动态

种植大户 养殖能手——记河北省正定县朱河村种植大户张计申

日期: 2003-12-23 10:58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河北省正定县是农业大县,1995年实现“吨粮田”1998年实现了小麦“千斤县”。正定人民勤劳朴实,思想进步,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种植大户,张计申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张计申,河北省正定县朱河村人,现年54岁,中共党员。朱河村工业比较发达,许多村民都从事印染业。从1998年开始,张计申开始承包村里的耕地,从事农业生产,他带领五位兄弟和邻居,共承包了本村500余亩土地,同时又利用自己生产的粮食,积极发展养殖业,形成了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家庭式农场。多年的种植生产,为周边群众做出了榜样,带动了周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保证了粮食的安全生产,为当地农业生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总结几年来的经验,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大规模生产,以规模创效益

  从1998年开始他率领其他几位兄弟和邻居,开始承包村集体的土地,当时共承包了300亩土地,以后逐年增加,到2003年已经达到了530亩。规模化的生产,产生了规模化的效应,带来了规模化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依靠种植业发家致富的荡范例。

  二、科学种田,以科技产效益

  首先,他在承包地中大规模实行机械化作业,从作物播前整地,到播种,到田间中耕管理,到除草治虫,到收获储运,到秸秆还田等工序。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仅田间除草、治虫一项,机械化作业就比人工作业每亩每年节省成本3元,530亩承包地每年可节省投入1590元,其他的作业如还田、旋耕、收获等作业费用每亩也比当地平均作业水平低5—10元。又如每年夏收时节,张计申承包的500多亩小麦收获费用平均比当地降低1/2。

  其次,勇于实践,边干边学,大胆整合农业先进科技。在县农业局的积极扶持和精心指导下,他先后在承包田里整合实施了“免耕播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一喷综防技术”,并试验了“抗旱保水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免耕播种技术可免去玉米秸秆粉碎后的旋耕工序,每亩地不仅可省去不少工时,而且可以节省投入35元;“节水灌溉技术”实行饱灌减次的农艺措施,可减少浇灌一次,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每亩可减少投入13元;“配方施肥技术”、“一喷综防技术”不仅可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一般可比对照田增产5—10%。经过长期实践和摸索,张计申还在田里采用了以氨水替代化肥的技术,此技术不仅具有肥效显著的特点,而且还可大量杀死大多数地下害虫如金针虫等,同时每亩投入还较使用化肥节支1/3—1/2以上,是一项“节本增效降耗”的良好技术。经过多项先进农业科技的整合,张计申承包的土地每亩地不仅可节约投入50元左右,而且产量较当地平均亩产高。2002年夏收小麦实打实测产量达503公斤,增产2公斤,玉米亩产达到557公斤,增产5公斤,500亩耕地总节支2.5万元,粮食总产增加3500公斤。

  三、积极发展优质作物品种

  1998年的全国农业呈现出大宗粮食作物基本稳定、丰年有余的生产形势,中央得出农业种植结构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同时优质专用粮食生产被人们广泛认识。张计申紧跟形势的发展,以1998年就开始引进试种优质作物品种,经过两年的试验和摸索,于2000年选准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和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并连续多年种植,2002年和2003年又引进种植了小麦优质专用品种“9409”。所生产的小麦均达到国家商品粮标准,是生产面包的首选优质专用品种,在市场上以高于市场价格10—15%的价格销售,部分品质好的小麦还被藁城市农科所当作种子收购,价格较商品粮高20%。2002和2003两年,还实现了“订单农业”,其生产的小麦还没有收获,就被藁城农科所等多家科研和加工等单位预先订购,市场销售顺畅。

  四、回报社会,谋求长远发展

  多年来,张计申所生产的小麦除去少量留作种子外,全部向社会出售,19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商品粮贡献率高达95%以上,累计出售商品麦150余万公斤,成为当地有名的售粮大户。

  在积极向社会交售商品麦,回报社会的同时,张计申还积极发展养殖业,通过畜禽转化所生产的玉米。目前他的饲养场鸡存栏达3000余只,猪存栏2000余头,年可消化玉米150万公斤,不仅可完全消化自己所生产的30万公斤玉米,还要向周边购买120万公斤,大大拉动了周边群众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几年来,共向社会提供鸡蛋30余万公斤,鸡2万余只,猪3万余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饮食结构,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上,张计申还充分利用禽畜粪便,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其他元素的含量,取之于田,还之于田,形成了种田养殖、粪便肥田的良性生态循环发展,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五、文明守法,树立良好形象

  多年来,张计申场长一直至力于自身形象的建设,他不仅自己遵纪守法,作风文明,而且积极帮助周围父老乡亲,并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发展,村里修路他带头捐款1000元,修建小学,他又捐款2000元,并积极参加工程的建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他还把自己的土地当作试验田,在自己的田里试验、示范农业高新技术和品种,引导周围群众发展种植业。2003年,他在自己的田里种植了70亩棉花,示范推广棉花新品种“懒棉花”,亩产籽棉250公斤,市场价达每公斤6元,自己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为村里的印染业提供了原料,并带动了广大村民积极发展棉种植,预计2004年,全村种植棉花面积将达5000亩以上。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又增添了一个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