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4年两会动态

山东省滕州市:发展优质粮食生产 促进产业化经营

日期: 2003-12-23 13:34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一、滕州市概况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脉,西濒微山湖,土地面积1485平方公里,耕地

  面积7.5万公顷,现辖17处镇和4个办事处,122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39元。境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土壤肥沃,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达到中等以上含量水平;水资源丰富,有效灌溉面积6.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机总动力75万千瓦,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农民科技意识强,种粮积极性高,粮食高产稳产,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和高产区,素有“鲁南粮仓"之称。

  二、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滕州市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种植业的结构调整中,不但没有放松粮食生产,而且按照“适当压缩面积,稳定总产,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的思路,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调控和指导,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和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200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8万公顷、单产每公顷6632公斤、总产达65.1万吨,均位居全省前列,分别比1998年减少7.8%、增加8.2%、减少0.3%。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总产分别为:小麦播种5.2万公顷,总产达31.4万吨;玉米播种面积3.9万公顷,总产达28.3万吨;地瓜播种面积0.35万公顷;总产达2.4万吨,其它粮食播种面积0.35万公顷,总产达2.9万吨。从1998年至2002年全市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544公斤。

  三、粮食结构调整情况

  滕州市从1996年就开始实施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化工程,品种调优,规模扩大,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每年引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60多个、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系)40多个,经过多点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有藁麦6号、白硬冬2号、济南17、烟农19、淄麦12等;玉米优质专用品种有登海1号、登海3707、农大108、郑单958、鲁单981、鲁单984等。2002年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3.4万公顷,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3.9万公顷,脱毒地瓜新品种种植面积达0.35万公顷,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8%,并以“订单"的形式与东谷面粉有限公司、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恒仁淀粉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保证粮食产得出、销售好,提高粮食的商品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粮食销售加工转化情况

  滕州市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前全市以小麦为原料的加工企业51家,年加工小麦近30万吨,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东谷面粉有限公司拥有两条意大利先进制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500吨,年加工能力18万吨,生产20余个品种,销往广东、上海、云南、四川、湖北、重庆等十几个省市,产品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山东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公司现已跻身“中国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和“全国磨粉行业50强"行列。全市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型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能力达70万吨,其中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饲料厂年加工能力28万吨,提供的饲料进行标准化养鸡,年出栏肉鸡2000万只,成为全省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获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HACCP体系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供不应求。滕州市的龙头企业多、大、强,为粮食的转化升值提供了保障。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滕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粮食生产,通过采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多种粮,发展优质专用品种。近几年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全市优质小麦生产开发的意见"、“关于搞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供应的通知"、“关于搞好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搞好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化开发的意见"等文件,市政府还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董树亭教授为科技副市长,聘请山农大余松烈院士、胡昌浩教授为科技顾问,在粮食种植的关键季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上抓粮食生产,经常召开由农业、粮食、财政、加工企业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解决粮食生产流通中的问题,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全市的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和技术保障。

  2、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滕州市近几年充分利用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世界银行贷款加强农业灌溉项目和市政府每年从财政列支1200多万元农业发展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市有2万眼机井,配套1.5万眼,有大中型水库32座,塘坝221座,拦水工程15座,排灌水工程232座,喷滴灌设施320套,有效灌溉面积达6.6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5.6万公顷。全市粮田基本上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路渠、桥涵闸相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增强了粮食发展后劲。

  3、实施良种产业化,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粮食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关键是品种。因此,我们选择农业基础较好的镇和专业村作为良种繁育基地,小麦建立高标准的“三圃田”686.7公顷,其中穗行圃6.7公顷,株系圃13公顷,原种田667公顷;玉米制种田340公顷。市种子公司完善了种子精选、加工、包装流水线,良种精选加工率达100%;采取“以粮换种”方法,统一良种供应,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4、推进科技进步,为粮食生产注入生机和活力。各级在粮食生产中始终把农业科技进步放在首位来抓,在搞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新品种和推广立体种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精播高产、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5、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滕州市的整体优势,发挥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东谷面粉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切实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生产,依靠质量和价格优势,提高粮食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