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农产品 严守质量安全关
2007年,湖南省蔬菜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在增加7个检测项目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93.2%,较2005、2006年的86.7%、91.8%分别提高6.5和1.4个百分点;全省监测了1500批猪尿样,690批水产品样品,未检出瘦肉精、氯霉素等化学物品。3月14日,在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这一组数字,印证着湖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志纯的保证——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总体上质量安全,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抓质量安全就是抓民生、顺民意、保民心”
4月1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庞道沐的一句话道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义——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就是抓民生、顺民意、保民心。2003年,湖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牵头组织省直23个成员单位开展的“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目的就是“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切实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从社会共识落实到了全面的工作中。李志纯介绍,近年来,湖南省花大力气加强了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三大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全省以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制修订农产品分等分级、种养技术规程、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市场准入等地方标准700多项。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建设,湘阴、沅江、道县、宜章、耒阳、龙山6个县市列入了农业部首批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县,全省建立了18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面积达到300万亩。
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近3年,省级先后安排资金1800万元,支持12个市州、55个县市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市县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对原有检测机构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检测网点。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中心为龙头、市级中心为骨干、县级检测站为基础、市场和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同时,全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1000多个,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监测品种由蔬菜、生猪扩大到主要农产品,监测项目扩大到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到2007年底,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108个。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98个,产品总量达440万吨,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已有4200万亩,无公害生猪认证规模达到4500万头,占全省年养殖生猪总数的70%以上,认证认定的无公害家禽养殖3600多万羽、水面568万亩。
“政府要支持企业建基地”
3月底,在湖南永州零陵区南津渡办事处香零山村胡四毛空心菜基地,广西老板杨爱民很顺利地调运了2吨新鲜空心菜,该区给蔬菜大棚上“户口”的做法,给和他一样的“菜老板”带来了便利。零陵区是永州市最早通过省级无公害认定的蔬菜基地,3万余亩“放心菜”分散在10多个村组,宏观调控和动态管理不便。今年初,该区开始给大棚建“户口”,记载了每个大棚的方位、种植品种、种植时间和菜农电话等,并制成小册子送给“菜老板”。
湖南省在做好类似大棚“户口”这种基地“小细节”工作的同时,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科学规划基地的“大建设”。李志纯告诉记者,基地建设的重点就是产销对接,政府要支持企业建基地,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农民纳入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
在基地的布局上,湖南注重突出地域特色。湘东湘中地区瞄准大中城市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时鲜瓜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湘北环洞庭湖地区重点发展无公害稻米、油菜、畜禽、特色水产品,湘南丘陵山区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猪、时鲜瓜果、水果、油茶和名特优农产品,湘西地区则重点加强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无公害优质水果、优质名茶、反季节蔬菜的开发和生产。
在产业建设中突出重点产品,抓好水稻、油菜、柑橘、茶叶、生猪、水产品等八大无公害农产品优势产业建设。例如蔬菜生产,就重点发展城郊区与近郊区无公害专业蔬菜生产基地,确保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超过240万吨。
在此基础上,围绕无公害蔬菜等八大产业,坚持名牌发展战略,培育了金健米业、兰岭茶厂、南山奶业、舜华鸭业、雪峰柑橘集团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150多个知名品牌,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了70亿元。
在基地创造出的经济效益背后,还有一组重要的社会效益数字——2007年生产基地的蔬菜检测合格率为97.5%,比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92.7%、93.6%和89.7%分别高出4.8、3.9和7.8个百分点。
“既要发挥作用,又不能越俎代庖”
66岁的庞道沐,在2007年12月成立的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担任会长职务。据介绍,这是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首个省级社团组织,目前已有理事和会员单位380余家、个人会员800余人。
这个成立了3个多月的协会,最引人注目的行动当属3月14日与湖南省农业厅联合举办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闻发布会”。庞道沐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协会作为社会团体,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在协会2008年的工作计划里提出了“四抓”。一是抓深入宣传发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奠定思想认识基础;二是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点方面,配合省农业厅通过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等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4月份起以开现场会、办培训班等形式培训民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配合湖南省人大农委、法制委和省农业厅等组织质量安全检查抓品牌建设,组织优质名牌农产品的评选活动;三是抓自身建设,包括通过强化咨询、培训等服务,树立协会形象;四是抓交流总结,推荐协会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既要发挥作用,又不能越俎代庖”,庞道沐说,协会的自我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当耳目、当助手、当桥梁。因为成员多、联系广、熟悉情况,便于调查了解情况,可以为政府决策和行业主管部门部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通过行业自律,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作为信息的发布平台,收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市场信息,加强交流协作。
发端于2003年的“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就是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范例。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作为一个更具有组织优势的新事物,正在发扬着湖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一传统,并继续丰富着这项“民心工程”的内容。